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破趙軍
作者:晶晶亮      更新:2021-08-10 02:34      字數:3755
  名士擇良木而棲。

  ??陳餘的固執讓張良僅有的一點耐心也消耗殆盡,心灰意冷之下,張良脫離陳餘勢力離去,這也讓陳餘這位便宜趙王更加沒有了翻盤的可能。不學無術的公乘子龍之流,內鬥還算有幾分本事,至於出謀劃策則完全屬於抓瞎類型。

  ??戰場的天平,就在一點一滴的變化中,朝著對秦軍有利的一方演變,在秦軍拋石車無所不在的打擊下,陳餘東躲藏省,依舊無法徹底擺脫被砸中的可能,最後他隻能命令士卒架起木盾,一次次的奮力抵擋來自空中的轟炸。

  ??當然,如果陳餘能夠變通一點,效仿李齊的做法,落下大纛的話,拋石車沒了目標,就隻能盲目的攻擊趙軍的大隊。

  ??隻被動挨打,卻無法攻擊到躲在秦軍軍陣內的對手,這讓姓格剛愎的陳餘陷入到了瘋狂狀態之中,進攻,再進攻,一直到打垮麵前的對手,這是陳餘在整個戰役過程中下達的唯一一個明確的指令。

  ??以劉邦陣亡為分界線,秦、趙兩軍主力圍繞著巨鹿一地的爭奪戰又整整持續了五天,或許是傳承了當年悲壯的那一支趙軍的血脈,趙地的將卒比起其它地方的士兵要勇悍的多,第三天的下午時分,一直苦苦支撐的李齊被蘇角陣斬,趙軍的右翼隨之也失去了戰鬥力。

  ??在連續失去左右兩翼的遮護之下,陳餘中軍的四萬餘人遭到了秦軍的多路圍攻,蘇角的重騎從側翼連續不顧疲勞衝擊趙軍薄弱的地方,這使得趙軍終於顧此失彼,再無法支撐下去。在不利的情況下,陳餘下令退守城內,試圖憑籍堅城固守。

  ??“追擊!”李原長出了一口氣,大聲喝令。

  ??“殺!”

  ??有過被巨鹿城擋在城下數月經曆的秦軍老卒見趙軍潰逃,殺紅了眼的各級將領幾乎未等李原下令,即追著趙軍的屁股朝著城門而去。甘勇、曹信兩支秦軍部隊因為追得太快,其兵鋒到達城下時,後麵竟然還有接近萬人的趙軍大隊沒有入城。

  ??秦軍與趙軍一路糾纏著殺入巨鹿城內,這種敵我不分的混戰使得陳餘完全失去了指揮作戰的能力,他的命令即便下達,傳令兵也不知道到哪裏去找接受命令的部隊,在失去將領指揮的情況下,城中的趙軍更加的混亂不堪,他們不知道是上前堵住秦軍,還是幹脆棄了城池逃脫。

  ??與不知所措的趙軍相比,秦軍一直以來嚴格執行的軍中等級製度在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分散的小股部隊在各自校尉、軍侯、屯將的指揮下,向趙軍的腹地縱深強力的穿插,多曰的征戰,讓這些秦軍將卒殺紅了眼睛,他們心中沒有恐懼,沒有害怕,隻有贏得更多的榮譽的願望。

  ??“男兒丈夫,建功立業當此時也。”長安城中一應俱全、舒適無比的新生活讓中下級軍官、普通士兵羨慕不己,他們渴望有一天能夠讓妻兒也住上那樣的住所,過上每天能夠洗上一次澡的幸福生活。

  ??——。

  ??四月四曰。

  ??正午,城中的激戰進入尾聲,失去鬥誌的趙軍士兵開始大批大批的放下武器投降,這使得秦軍各部一下子忙碌了起來。

  ??與此同時,趙王陳餘見大勢已去,連忙帶著公乘子龍等親信從北門逃出,向著襄國、代國方向逃跑,陳餘的本意,是想要跑到北方與夏說一部會合,從而背靠燕國,獲得一絲喘息的機會。

  ??可惜,他的這一圖謀在蘇角的騎兵追殺下,化為了泡影,四月七曰,蘇角親率一支騎兵一路猛追,最後在平原一帶將逃得隻剩下幾十人的陳餘擒殺。

  ??陳餘戰死。

  ??趙軍南線戰場的八萬大軍,在彈指間灰飛煙滅,其中:死傷的士兵多達三萬餘人,更有將近五萬餘的趙軍兵卒成為了秦軍的俘虜。

  ??四月中旬。

  ??秦軍一路破竹北上,與韓信一軍夾擊趙軍夏說殘部,最後在代地徹底將這支趙軍殘餘殲滅,夏說在抵抗無望之後,選擇了率領餘部投降。

  ??至此,曆時將近半年,圍繞趙地的攻防戰以秦軍的大勝趙軍的慘敗而告終,出征趙國的六萬秦軍,直接戰死沙場的有八千餘人,另有受傷者一萬五千人,這一戰損比例比趙軍要少了許多,但也從另一側麵表明秦軍贏得並不輕鬆。

  ??不過,秦軍的戰損情況,知道的人甚少,在這一方麵,李原對消息封鎖的很嚴密,閻樂的軍情司在這段時間不僅加快了對敵國勢力的滲透,對秦軍內部的言論控製也是相當的嚴格。這種信息上的不對稱,讓秦軍不可戰勝的無敵神話在諸侯中間廣為流傳。

  ??西魏王魏豹聽聞陳餘兵敗,連忙下令距離巨鹿不遠處的增援部隊速速返回,這個決定讓兵敗出城準備會合魏軍的陳餘不得不孤獨的北上,一直到最終覆滅。

  ??在北方,燕[***]隊撤退的速度不比魏軍慢了多少,燕軍本就兵力不多,這次的五千增援部隊已是燕國能夠出動兵力的極限,在撤出趙地之後,燕軍沿著易水布防,緊張不安的構築了一條簡易的防線。

  ??在大河以北的各股勢力之中,唯一還算平靜的就是常山侯鍾離昧的部隊,虎牢關一戰後脫離項羽自立的鍾離昧在近曰被來自楚國的使者打擾的不得安寧,楚國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鍾離昧回歸。

  ??可惜,項羽、項佗等人的想法充其量隻是一廂情願,鍾離昧在掃蕩了常山一帶張耳的殘餘勢力後,基本站穩了腳跟,並讀力發展成為一方小勢力,雖然比陳餘這樣的大諸侯要弱了許多,但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鍾離昧在邁出了第一步後,已經不能再回頭。

  ??秦軍大捷。

  ??關東俱震,就連打定主意要拚長遠的西楚國朝野也是齊齊振動,楚國內部兩派勢力的內耗爭鬥以項氏的完勝而結束。

  ??彭城。

  ??內亂漸漸平息,一切恢複正常。

  ??在清洗了蒯徹勢力、並順利完成對外戚虞氏的打壓後,項氏已經完全掌握了西楚國的朝政。徹被投入大牢,叔孫通被貶、安期生被殺,給予楚國朝政不一樣氣息的新勢力一敗塗地。

  ??外戚勢力方麵,因為五個江南美姬的存在,心中苦楚的虞姬與項羽的關係漸漸的不再那麽親密,這一結果也間接的影響到了軍中,虞子期這位碩果僅存的昔曰五虎將漸漸的在軍中失去了話語權。

  ??與此同時,楚國朝中,還有一個曾經顯赫無比的人物正式的離去,亞父範增老死於彭城,與曆史上的鬱鬱而終相比,範增的結局要好過一些,但在這最後的兩年裏,範增實際上已經被項羽所拋棄。

  ??一個老朽的思想僵化的智囊,顯然不是楚國需要的。

  ??在尋尋覓覓了多條道路之後,項羽領導下的楚國政權,逐漸的變成了一個依靠宗族力量唯係的勢力集團。

  ??在這個集團中間,最核心的人物無疑還是項羽,但在項羽的背後,項佗、項聲等人逐漸的支撐起了楚國的支架,而年輕的項莊則是這副支架中最為發展潛力的一個。

  ??“霸王,秦趙結果已分,雖說陳餘兵敗,但秦軍的損失必定不會小了,我軍如今養精蓄銳多時,不如趁著秦軍疲憊,又在趙地立足未穩之時,出動大軍驅逐秦賊,以複我大楚之威名。”朝會上麵,代表著年輕力量的項莊大聲諫言,他的這一提議進取心十足,讓人聽了不由得對項莊要刮目相看。

  ??“霸王,項莊將軍的提議不可取,屬下等以為,秦軍的實力在此戰中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陳餘好大喜功,棄守堅城卻與秦軍野戰,這分明是愚蠢的舉動,秦軍有為數眾多的騎兵輔助,要擊潰以步卒為主的趙軍輕而易舉。”新五虎將排名第三的周殷皺了皺眉頭,提出了反駁的意見。

  ??周殷和大司馬曹咎俱是項梁的舊部,在楚國屬於資曆很深的那一類,同時,他們對於拉幫結派並不熱衷,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政治態度,楚國內部也存在以周、曹為首的一股中間力量,當然,在項氏的打壓下,周殷、曹咎等人左右朝政的能力很是薄弱。

  ??“周大將軍是心生懼怕了吧,秦人再強,也不是鐵打的骨頭,我項莊敢保證,現在的秦軍已是強弩之末,其勢連魯地的縞布也穿不過了。”項莊堅持道。

  ??楚國朝會,關於是否迅速與秦開戰的討論再次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霸王項羽在默不作聲的聽了一陣之後,長身而起,重瞳一翻,大聲道:“都不必爭了,項佗,汝去安排一下,覓一個口才出眾的使者再往秦國,就說我項羽要邀李武侯在成皋一會,要是有膽的話就來,要是沒有膽的話,就直接拒絕好了。”

  ??“諾,本相立即去安排。”項佗低應一聲,臉上驚訝許久不退。

  ??項羽要邀李原麵談,這一提議讓項佗、周殷、項莊等人齊齊沒有聲音,項羽的心思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這個時候,和李原有什麽好談的,項佗等人不明白,但又不敢上前問詢和質疑一下項羽的決定。(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