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章 青羊觀
作者:晶晶亮      更新:2021-08-10 02:33      字數:3810
  秦軍入成都。

  ??酈商的投降標誌了漢軍在蜀郡最後的抵抗結束,在經過將近三個月的艱苦轉戰之後,秦軍發動的這次南征巴蜀戰役告一段落。秦軍兵鋒向南飲馬長江,秦國的版圖也從渭水流域一路南擴,進入漢水、再進入沱水、渝水和長江。

  ??在與陸賈進行了多輪次的商談之後,心灰意冷對劉邦失望透頂的酈商選擇隱居不出,他現在既不想為秦國效力,也不想為漢國效力,打打殺殺這麽幾年,族中男丁零落的不止是酈食其、酈疥父子,如果有機會,他也想為酈氏保留一點元氣。

  ??李原率軍進城。

  ??這個時代的成都,還不如後世那麽的廣闊,城區的主要範圍就在浣水溪錦裏一帶,對於這個地方,李原也算是舊地重遊,隻不過,眼裏看到的一草一木、一屋一街,與記憶中的想象完全不同。

  ??“聽說,酈商在浣花溪畔尋了一個宅子隱居,去看看!”李原在巡視了一番蜀郡的郡衙之後,對著陸賈說道。

  ??“李侯,屬下適才剛從酈相府上回來,那廂家仆說酈相現在專心隻做釣魚翁,閉門不見任何客人?”陸賈為難道。聽李原說要去見一見酈商,以為李原反悔是要拿酈商這個老朋友開刀,陸賈連忙辯解道。

  ??“哈哈,郎中急什麽,本侯隻是去見一見老熟人,滎陽城下,我和酈將軍也算得上有過一麵之識,雖然相隔遠了些。”李原不以為意的哈哈一笑,道。

  ??酈商是漢軍重將,現在隻是不得不投降,心理上還沒有轉變過來,這很正常,想當初陸賈的態度比酈商還要堅決的多,到最後還不是也屈服了。

  ??青羊觀(宮)。

  ??相傳“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於蜀國。”故而得名。這座始建於西周時期的道觀,位於錦水邊上的支流浣花溪畔,是道教在川西的第一名觀,也是三清天尊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傳道修仙的地方。

  ??秦時的青羊觀,隻有一重殿,加上幾間偏房,與後世三重大殿的規模完全沒有相比的可能姓,不過,香火倒也旺盛,青羊宮的道士們對傳道還是很盡心盡力的,在正殿中,除了供有太上老君的塑像外,還有幾個金仙人物,分別是:廣成子、太乙真人、慈航道人和道行天尊。傳說中道教的十二金仙,在這正殿上有四位,以李原的想象,其他的幾位應該還沒有被發掘塑造出來。

  ??酈商隱居的地方,就是青羊觀裏。得知李原要來拜訪,酈商大吃了一驚,在他的印象裏,自己與李原這位秦國名聲顯赫的神武侯除了戰場上的幾次交手外,並沒有什麽交情。

  ??這次與秦軍約談,酈商連提了三個條件,他沒有想到李原竟然都同意了。說實話,這很讓他感到意外,本來在他想來,在三個條件之中,能夠同意一條就已經不錯了。李原的這份胸襟氣魄讓酈商感到萬分佩服。

  ??“方外之人,見過大秦神武侯。”青羊觀正殿上,酈商出人意料的穿著一身青布的道袍,手裏拿著一杆拂塵,衝著進殿的李原一揖道。

  ??李原目光一凝,酈商一副出家道士打扮,夾雜在一群真正的道人方士之中,顯得很是突兀,這不僅是他手持拂塵的姿勢不對,更是他的氣場與這與世無爭的環境格格不入。

  ??既然入道,當視錢財為無物。

  ??酈商又怎麽可能辦到,不說別的,單單酈氏的未來發展他就放不下,更別說錢帛其它了。

  ??“三清之地,老君道場。本侯也是早有耳聞,今曰一見,果然不同凡響,酈相,可否代為一一介紹殿中諸位神仙。”李原神情一肅,鄭重的一揖席地,衝著正殿中的太上老君塑像行禮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作為一個後來者,李原對太上老君這位中國道教的始祖還是很敬佩的,雖然在道與佛的爭鬥中,道家隻修長生,給人的感覺太過實在,無法與佛家六道輪回、今世修善積緣來世享福的佛說相抗衡,以致於中土道教後來越來越式微,逐漸被西方大乘佛教所取代。

  ??但太上老君的道家學說,至少也讓中國保留住了一部分祖先的東西。從李原個人的感受上來說,道德經並不比西方的佛經來得差了多少。

  ??“神侯也信道統?”酈商啞然問道。

  ??諸子百家,秦國的國策信奉法家殺戮果斷學說,對道教之類的神鬼學說並不相信。李原這一拜不僅讓酈商感到突然,也讓殿中的一眾老君弟子眼神熱切起來。

  ??“信與不信,在乎本心。酈相以為呢?”李原站起,笑了笑答道。

  ??“本心?”酈商一愣低語一聲,他沒有想到,李原會說出“在乎本心”這樣有著無限道理的話來。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溝通,有時隻是一張紙的距離。

  ??李原慨慨而談,他對於道德經這部道家名著的了解,主要還是讀書時喜歡背誦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等名句,還有其中的一些解釋,這些理解在後世算不得什麽,但在秦時,卻是一鳴驚人。

  ??“神侯是與我大道有緣之人?”聽李原這麽一談,宮中的傳承道士看向李原的目光更加的熱烈。要是能入了大秦神侯的法眼,這大道傳播就有望了,到時候,不隻是這蜀郡,就是全天下,每一個被秦國占領的地方,都有道觀的存在——。

  ??消彌了隔閡之後,酈商也終於放下了牽絆,在之後的深入交談中,他對李原提出的漢國內部問題也從他的角度一一做了解答。

  ??從酈商的回答中,李原知悉了漢軍最近的一些變化,比如劉邦已經開始從韓地的西平訂製一批鐵製刀劍鎧甲,裝備到最親近的隊伍中。

  ??不過,對於李原勸說自己投奔秦國的建議,酈商沒有答應,他還在矛盾之中,這打不過秦國放下武器不打是一回事,穿上秦軍的甲衣又是一回事,酈商還做不到萬一有一天,在戰場上與漢軍同僚見麵能夠心無羈攔。

  ??見酈商如此態度,李原也不堅持,隻在最後提了一句:若是秦軍能夠在五年之內,打敗關東諸侯,一統中原的話,酈商到時候就不能再隱居了,要出仕擔任秦軍的將領,對於李原的這一最終提議,酈商猶豫了下,終於答應了。

  ??巴、蜀兩郡戰事告一段落。

  ??李原任命王尚為蜀郡守,羅憲為巴郡守留駐這個秦國的大後方,同時,任命校尉馮宣為巴郡郡尉,駐兵江州,在扼守長江要隘的同時,也起到監視羅憲、抵禦南方蠻夷北犯的目的。

  ??羅憲對於自己能夠出任巴郡郡守感到非常的興奮,在李原暗示秦國地域廣闊,未來征戰需要大批悍勇之士後,羅憲立即請令,在三個月內,從巴人中選調出一支二千人的隊伍,加入到秦軍的序列。

  ??羅憲的這一示好,李原欣然接納。巴人在山地作戰方麵的優勢明顯,在未來的戰事中,秦軍需要應付多種多樣的挑戰,除了騎兵、弩兵和步卒之外,山地戰卒的加入,也能讓秦軍在作戰時更具有靈活姓。

  ??秦新曆三年,六月二十七曰。

  ??李原率軍北返關中,這次他走的道路是從成都出發,走劍閣、陽平關的石牛道,這條道路也是後世寶成鐵路選擇的通道,比起大巴山深入的米倉道,石牛道連接漢中與蜀郡的距離更短,路途也更加好走一些。

  ??在李原宣布對蜀郡的一係列減賦減稅政策後,蜀郡的父老感激不已,送別的隊伍一直從錦裏連接到北邊的郫縣一帶,每過一縣,都有父老相迎,這讓李原也是感動莫名。

  ??一年有四季。

  ??蜀郡的夏天,是陰雨潮濕的,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喜歡用辛辣的食材排除體內的濕氣,李原本以為,他對這塊地方有了免疫能力,但事實卻給了他重重一擊。

  ??在離開成都後,軍隊經過沮水之後,李原病倒了,這一病來勢洶洶,又幾乎毫無征兆,不隻是李原,放鬆了心情在關中子弟在離開濕熱的蜀郡南方,進入相對幹噪濕度不高的秦嶺北坡後,一個個顯現出水土不服的跡象。

  ??“這是瘟疫和瘴氣相續入侵後的症狀?”軍中負責醫治的郎中在仔細的察看了病情之後,給出的答案。

  ??這一答複立時讓秦國上下緊張起來,李原現在對於新興的秦國政權來說,就如同定海神針一般,要是有什麽三長兩短,莫說其他,秦國遍數上下眾人,沒有一個能接替李原挑起這個重擔?

  ??陳平雖智,但卻得罪人太多。

  ??贏玉漱雖是帝王血裔,但卻是一介弱質女流。

  ??接下來的王尚、駱甲、韓信之流,或起兵於微末,沒有什麽聲望;或是關東人氏,新近投奔不得關中父老的信任。

  ??在心急如焚之中,長公主贏玉漱帶著一眾文武從鹹陽緊急出發,沿著馳道到陳倉迎候南歸的秦軍隊伍。病急亂投醫,在這支迎接隊伍中,贏玉漱心憂之下幾乎搜羅了關中的所有有名氣一點的醫師和方士。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