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宿命相逢
作者:庚新      更新:2021-08-10 01:55      字數:6094
  “呼廚泉死了!”

  ??曹朋看著龐統,露出苦澀笑容道:“他這一死,我們此前幾十天的努力,付之東流!”

  ??時已六月,暮夏時節。

  ??雖是夜晚,但仍舊是熱浪滾滾。

  ??曹朋深吸一口氣,頗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本希望借助呼廚泉之手,來牽製烏丸突騎。哪知道呼廚泉突然被殺,使得此前的種種算計,都成了一場空。不過,比起田豫的鬱悶,曹朋明顯透著幾分輕鬆。

  ??想必,呼廚泉一死,最快活的就是劉光吧。

  ??他看向龐統,卻意外的發現,龐統臉上露出了淡淡笑容。

  ??“士元,你難道就不覺得憋屈嗎?”

  ??“憋屈?為何憋屈?”

  ??龐統忍不住笑道:“呼廚泉一死,於公子而言,河西唾手可得。”

  ??“此話怎講?”

  ??“呼廚泉被殺,南匈奴勢必出現混亂。勿論是去卑還是劉豹,對大單於之位都虎視眈眈。此前,呼廚泉活著,二人尚可以隱忍。但呼廚泉死了,他二人又怎可能善罷甘休?”

  ??“你是說……”

  ??龐統站起來,來到曹朋身旁。

  ??“友學,你此前不是向曹公稟報,希望鎮守河西嗎?”

  ??“正是!”

  ??“若呼廚泉未死,以南匈奴之力,你想要坐鎮河西,並非一件易事。可現在呼廚泉死了,劉豹也好,去卑也罷,誰又有精力顧及河西之地。這正是你坐穩河西的最佳時機。他二人非但不會阻止,甚至會討好於你。如此一來,河西北方無虞。”

  ??去卑有野心,劉豹同樣有野心。

  ??兩人的實力相當,隻看誰能消化呼廚泉手中力量更多一些。

  ??曹朋頓時明白了龐統的意思,這是要待價而沽啊。誰弱,我就幫誰……再加上一個檀柘,曹朋足以將漠北攪得天翻地覆,至少在數年之內,保證河西無虞。

  ??去掉了南匈奴的威脅,河西就等於減少了三分之一的壓力。

  ??剩下的西涼馬騰,以及河西羌狄,當不足為懼。至於並州高幹,如今自顧不暇,恐怕也沒工夫來顧及河西地區。想到這裏,曹朋的信心,陡然間增加了許多。

  ??他看著龐統,輕聲道:“當年我曾在家師麵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四種,路途艱難,我至今仍未能做到一項……不過,若我能立足河西,便可完成其中一項。雖未必能令萬世太平,卻可以使我中原生民,百年不受胡人之患。士元,我需要你幫我,用你所有的力量幫我,在河西築起一道屏障,佑我中原不受胡亂……士元,你可願意助我一臂之力?”

  ??龐統自投靠曹朋以來,表現的四平八穩。

  ??他雖然留在曹朋的身邊,卻未曾說出過臣服的言語。

  ??如今,曹朋與他敞開心聲,卻使得龐統心中波瀾頓生。

  ??他沉吟片刻後,“友學,若你得河西,當如何為之?”

  ??“屯田,在河西推廣屯田。”

  ??“單憑屯田,未必能坐穩河西。想當初漢武帝也曾在河西屯田,但最終還是廢棄。

  ??想要在河西築起中原屏障,必須有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你要有人,足夠的人口,才可以穩住陣腳;單憑從中原移民,非長久之計,你準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曹朋不由得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半晌後,他抬起頭,冷聲道:“匈奴和鮮卑,屢屢犯境寇邊,從中原擄掠人口。他們做得初一,我就能做的十五……我可以從塞上掠奪人口,令他們進行勞作。同時,我可以向西,向南,甚至向東跨海掠奪人口,以增加河西人口基數。

  ??我若督鎮河西,司空必會給予大力協助。

  ??至少首批三萬戶人口,當不成問題……士元,你說的很對,想要坐穩河西,我們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兵事、農事、政事……我需要更多的幫手才行。”

  ??龐統道:“徐元直可為幫手。”

  ??“他如今在東郡甚得滿寵所重,會來這苦寒之地嗎?”

  ??龐統一笑,“隻要友學你書信一封,徐庶必然同意。”

  ??曹朋想了想,點頭答應。

  ??呼廚泉的生死,從目前而言,與他關係並不是太大。自有田豫等人為此發愁,而曹朋在作出決定之後,便向田豫提出先行一步的請求。他要去找檀柘,把蔡琰母子三人要回來。畢竟,這件事是曹艸托付給他的一項重要事情,他必須要完成才行。

  ??田豫,旋即答應。

  ??++++++++++++++++++++++++++++++++++++++++++++++++++++建安八年六月,南匈奴大單於呼廚泉於美稷被殺。

  ??匈奴隨之大亂……右賢王去卑最先作出了反應,率部奔襲彈汗山。而鮮卑大將沙末汗在擊殺了呼廚泉之後,便立刻退回鮮卑。去卑沒有去追擊沙末汗,抵達彈汗山後,立刻吞並了原本隸屬於呼廚泉在彈汗山的勢力,勢力頓時大增……然則,好景不長,劉豹得到消息雖然比去卑晚,但動作卻很迅速。他放棄了對檀柘的攻擊,率領三萬控弦之士,連夜渡過黃河,占領了沃野臨戎兩縣之後,令其部曲迅速攻占河陰,斷絕了去卑自五原郡渡河進入朔方的渡口。而後,劉豹領一萬鐵騎北上,奪取單於庭,搶占平定關,直接占領了大半個朔方郡,並吞下了呼廚泉在南單於庭的部落。

  ??呼廚泉坐擁彈汗山,但妻兒皆在南單於庭。

  ??劉豹占領了南單於庭之後,便把他的嬸子,也就是呼廚泉的老婆娶過來,並冊立閼氏(yanzhi),自封大單於。

  ??而去卑雖然吞並了呼廚泉在彈汗山的部族,卻因為地理上的原因,晚了劉豹一步。

  ??呼廚泉活著的時候,將劉豹置於大河以西的申屠澤,讓去卑坐鎮大河以北的受降城。由此可以看出,他對劉豹和去卑,是懷有幾分戒心。去卑想要渡河進入朔方,就必須要通過五原郡,由臨沃渡河。而想要奪取五原郡,就必須拿下陰山。

  ??這也使得去卑雖然最先出手,但結果卻是落後了劉豹半步的主要原因。

  ??所以,當劉豹自立為大單於後,去卑有豈能善罷甘休。七月,去卑率三萬控弦企圖強渡河陰,但卻被劉豹阻攔,雙方鏖戰月餘,最終去卑因氣候原因,不得不收兵返回受降城。經此一戰,劉豹聲威大震,在朔方頗有自立為王的趨勢……無奈之下,去卑命麾下部落大人欒提護留出使許都,求取曹艸的幫助。

  ??此時,曹艸正率領大軍渡河而擊,兵鋒直指黎陽!

  ??+++++++++++++++++++++++++++++++++++++++++++++++++++++++荊州,襄陽。

  ??諸葛亮一襲白衣,漫步於大街上。

  ??他此次來襄陽,是為了散心。好友接二連三的離去,繼孟建和龐林北上之後,崔州平也因為接到了兄長崔均的書信,踏上返家之路。崔州平是博陵崔氏子弟,出身豪門世家,遠非徐庶石韜等人可以相提並論。水鏡山莊二賢四友當中,諸葛亮和崔州平的關係最好。究其原因,諸葛亮也是琅琊世族出身,雖比不得博陵崔氏這等豪門,但也算得上是青州世族。世家子弟,總是容易和世家子弟交往,哪怕如今的琅琊諸葛氏已非當年可比,但這世族的底蘊,依舊有著巨大影響。

  ??君不見,荊州蔡氏想要把女兒嫁給諸葛亮,不也有門當戶對的因素?

  ??若諸葛亮隻是一個普通的寒門子弟,和徐庶石韜他們相同,蔡氏也未必能看得上諸葛。

  ??崔州平的父親,便是前太尉崔烈。

  ??其兄長崔均,原本是袁紹手下的謀臣。但是袁紹死後,崔氏大不如前。所以把崔州平召回,就是為了給崔氏尋一個更好的出路。崔州平雖非長子,但畢竟嫡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崔均要想做出決定,也必須要爭取到崔州平的同意。

  ??諸葛亮有一種預感,崔州平這一去,恐怕是再也不會返回水鏡山莊。

  ??心中不免感到了幾分失落,總覺得空落落。

  ??眼看著身邊的好友,一個個走出去,為前途奔波,而自己呢,卻留在荊州,無所事事。

  ??蔡家女中上之姿,是蔡夫人的侄女。

  ??才華算不得有多麽高明,但熟讀《女誡》,精通女紅,是一個持家型的賢妻良母。

  ??對諸葛亮而言,蔡氏女倒也不錯。

  ??隻是當他去相親的時候,蔡家人曾有意無意的提出,希望諸葛亮能為劉表效力。

  ??若說諸葛亮不心動,那是假的!

  ??畢竟在荊州,他依附著劉表,能為劉表效力,無疑是一個最好的出路。

  ??但諸葛亮對劉表也頗為了解,深知劉表隻是一個守成之人,恐怕難以作出大事。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歸附劉表,必然能得重用。

  ??畢竟諸葛亮和蔡氏女的親事,已成定局。而荊襄如今被蔡家掌控,且不說蔡夫人這一層關係,單就說水軍都督蔡瑁,也是手握兵權,有著極為巨大的影響力。

  ??此外,蔡家和荊州世族盤根錯節,關係極其親密。

  ??有這些人,諸葛亮又豈能受委屈?

  ??偏偏,諸葛亮並不看好劉表……前麵有一座酒樓,諸葛亮邁步走進,在夥計的領引下,登上二樓。

  ??與樓下喧鬧嘈雜的環境不同,二層顯得極為幽靜。諸葛亮在臨窗的桌子坐下,點了些酒菜,自斟自飲。

  ??“孔明何故在此獨飲?”

  ??諸葛亮抬頭看去,卻見一個三旬男子,笑嗬嗬的看著他。

  ??“啊,是大兄啊!”

  ??來人,名叫龐山民,是龐德公的侄子。

  ??諸葛亮連忙起身讓座,請龐山民坐下同飲。

  ??龐山民笑著擺手道:“家叔喚我前去,我此來隻是為買些家叔喜愛的瓊漿罷了。

  ??對了,聽說你婚事已經定下,不知定在何時?”

  ??諸葛亮道:“婚期已定下,仲秋行大禮。”

  ??“恩,成家了,終歸是一樁好事,從此可以定下心來……孔明,我還要恭喜你才是。”

  ??“到時候,必請大兄赴宴。”

  ??“呃……中秋的話,我怕是不能返回。”

  ??“大兄要出門?”

  ??龐山民點點頭,笑道:“士元來信,說他被拜為護羌校尉,故而我要把他的家眷送過去。”

  ??諸葛亮聞聽一怔,“護羌校尉?士元怎會做到如此官位?”

  ??龐山民搔搔頭,“據說是北中郎將曹朋舉薦,故而士元才得此官位。看他信中的意思,似乎是想要在河西立足。故而讓我把他妻子送過去,也免得心中牽掛。”

  ??“如此,卻要恭喜士元……那孟建和石韜他們?”

  ??“士元倒是沒說,隻說了他的事情。

  ??龐林此前來信,說他在許都,不曰將前往河西。想必孟建會和他一同過去吧。”

  ??諸葛亮的心裏,頓生波瀾。

  ??護羌校尉!

  ??想當年,龐統離開時還不如自己,而今卻已做到了護羌校尉。

  ??諸葛亮的心裏,又怎能舒服?

  ??他倒不是妒忌,但終究感覺不太舒服。

  ??和龐山民又聊了幾句之後,龐山民拎著酒告辭離去。

  ??諸葛亮一個人獨坐於窗旁喝著悶酒,越喝就越覺得難受。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諸葛亮本就算是齊人,對於春秋時的齊國國相晏子,素來崇敬。他自覺才華不遜色晏子,卻苦於報國無門。而今,漢室衰頹,而曹艸大肆采用寒士,令諸葛亮心中多有不喜。偏偏劉表又是個沒大誌的人,即便投奔了他,又能有什麽用處?

  ??自己這一身才學,該為何人效力?

  ??他越想越覺得鬱悶,歌聲漸漸高亢起來……不遠處,一個白麵長須的中年男子,身穿一件尋常的便裝,正和一個英武的男子對酌。

  ??聽到歌聲,那中年男子不由得抬起頭來。

  ??“仲業,那歌者何人?”

  ??英武男子扭頭看去,旋即笑道:“我當誰在放歌,原來是孔明。”

  ??“可是那水鏡山莊,有臥龍之稱的諸葛孔明?”

  ??“正是!”

  ??中年男子聞聽大喜,執著英武男子的手臂道:“不知仲業,可否代為引見?”

  ??“這有何難?”

  ??英武男子起身,和中年男子邁步走了過去。

  ??“孔明,何故在此獨酌?”

  ??“啊,是文聘將軍。”

  ??諸葛亮一見那英武男子,趕忙站起來,拱手一揖。

  ??文聘嗬嗬一笑,拉著中年男子在旁邊坐下,“孔明,我來為你引介……此乃大漢皇叔,左將軍,豫州牧劉備劉玄德。方才聽你放歌,故而前來打攪,還望孔明勿怪。”

  ??劉備?

  ??諸葛亮疑惑的向那中年男子看去。

  ??劉備麵帶笑容,“久聞臥龍之名,今曰一見,乃備之幸!”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