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
作者:庚新      更新:2021-08-10 01:55      字數:7357
  伊籍興衝衝的回到家中,也沒有理睬門丁仆役的招呼,便直奔後宅而去。

  ??他走進一座跨院,褪下靴子,邁步登上門廊,而後輕叩門扉,拉門走進房間。屋子裏,一個年約四旬左右的中年男子,正半倚著書案,手裏捧著一卷書,正有滋有味的翻閱……他站起來大約有七尺六寸左右的高度,體格不甚魁梧,麵容嚴峻,棱角分明,猶如刀削斧劈一般,透出陽剛之美。劍眉朗目,頜下一部美髯,使得他看上去,更有一種華貴氣質。

  ??見伊籍進來,男子放下手中書卷。

  ??“友若,成了!”

  ??伊籍一臉笑容,在男子身旁坐下,“幸不辱命,劉荊州同意了!”

  ??中年男子聞聽,不由得長出一口氣,輕輕點頭,露出釋然之色,“如此,多謝機伯相助。”

  ??他,名叫荀諶,字友若,潁川人。

  ??在後世,荀諶的名聲並不是特別響亮,有許多人甚至不知道他是誰。

  ??可是在三國,荀諶之名可謂響徹南北。他有個弟弟,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荀彧荀文若……荀諶最初是冀州刺史韓馥的謀士,後來袁紹入主河北,荀諶便成為袁紹的謀主之一。

  ??荀氏三若,姓情各有不同。

  ??荀衍很四海,很豪爽;荀彧文質彬彬,有點喜怒不形於色;而荀諶則極為剛直,好兵事,不喜虛與委蛇。三兄弟的姓格不同,所以走的道路也不一樣。荀諶投奔袁紹之後,一度被袁紹看重。隻是隨著袁紹手下出現派係後,荀諶漸漸被排除出核心,成為一個邊緣化人物。

  ??建安四年,也就是曹艸攻伐汝南劉備的那一年。

  ??荀諶、田豐、沮授聯名請求袁紹出兵救援劉備,卻最終被袁紹否定。

  ??田豐和沮授還好一些,屬於本地大族。可荀諶卻因為種種原因,被趕去了平原郡,輔佐袁譚。

  ??劉備千裏大迂回,從汝南投奔袁譚之後,就是由荀諶引領。

  ??不得不說,劉備的個人魅力奇強。

  ??以荀諶之能,竟然也被劉備所吸引,深為折服。乃至於劉備投奔東海郡之後,向袁譚請求援助。荀諶自告奮勇,前往東海輔佐劉備。隻可惜那東海郡,的確不是一個什麽好地方……看似麵積廣袤,實則人口稀缺,物產貧乏。加之三麵受敵,即便荀諶有通天之能也無可奈何。

  ??於是荀諶幹脆棄了袁譚,隨劉備殺出重圍。

  ??在曆史上,荀諶的命運也很多桀。官渡之戰後,隨著袁紹的滅亡,便不知所蹤,去向不明。

  ??而今,卻因為種種原因,荀諶跟隨了劉備。

  ??當然了,知道這件事的人並不多,至少袁紹曹艸,都以為荀諶死了。

  ??荀諶不需要擔心家眷安危,勿論是袁紹還是曹艸獲得最終勝利,他的家小都不會受到虧待。

  ??袁紹,沒理由為難他的家小;曹艸,更不可能為難。

  ??荀諶的兩個兄弟,如今都是在曹艸麾下效力,曹艸又怎可能威脅他的家人?

  ??逃離東海郡,藏身於汝南後,劉備和荀諶,一直都關注著官渡大戰的發展趨勢。從一開始袁紹占據絕對優勢,到後來逐漸持平,荀諶便看出,袁紹最後必然不是曹艸的對手。

  ??若袁紹亡,又該如何?

  ??荀諶和劉備商議,決定暫時依附於劉表。

  ??在劉備的麾下,荀諶可以獲得足夠的重視,施展他的才華;而劉備呢?在經曆汝南、濮陽、東海一連串的慘敗之後,也發現了他最大的一個弱點。此前劉備征伐天下,靠的是他的勇武和謀略;但僅止是軍事,還遠不足以站穩腳跟。他手下原來也有幾個謀士,可如今,簡雍孫乾,一個戰死,一個被俘,生死不明,劉備迫切需要有人幫助。而這時候,荀諶來了,無疑使劉備如虎添翼。他待荀諶,猶若上賓,可謂是言聽計從,表現出了足夠的尊重。

  ??“劉景升,未必肯容我吧。”

  ??“明公不必擔心,劉景升虛有其名,不足為慮。

  ??如今荊州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激湧。劉表不管怎麽說,終究不是荊州人。荊州士族或許可以接受劉表,卻未必肯接受那些隨劉表而來的人。荊州治下,傾軋甚烈。劉表東有孫權之患,西有劉璋虎視眈眈。曹艸此次獲勝,必然給劉表帶來巨大壓力,明公此去,劉表必能接納……明公進入荊州之後,可在明處虛與委蛇,諶自會在暗中幫助,休養生息,以圖來曰與曹艸決戰。”

  ??劉備聽罷,喜出望外,立刻請荀諶先往韋子鄉,秘密與麋竺兄弟聯係。

  ??而後又通過麋竺兄弟探聽出荊州虛實,最終選定了伊籍為突破口。伊籍原本也是中原名士,荀氏三若之名,足以令伊籍竭力幫助。荀諶一到襄陽,便和伊籍取得聯係,並請求伊籍出麵,代為說項……果然,正如荀諶之前所預料的那樣,劉表在伊籍勸說下,很容易便答應下來。

  ??“友若,不知玄德公合適可入荊州?”

  ??荀諶微微一笑,“且不著急,若玄德公來的太早,隻怕於機伯不利。我明曰就返回韋子鄉,最遲來年中,玄德公必然會抵達荊州。到時候,還希望機伯能夠從中,多多予以照拂。”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伊籍連連點頭,同時對荀諶縝密的思路,也極為讚歎。

  ??不錯,如果劉備來的太快,恐怕劉表就要心生疑慮:我剛同意,那劉玄德就到了?是不是劉玄德和伊籍已經達成了某種協議?若如此的話,豈不是引狼入室?

  ??如果真的出現這種狀況,連伊籍都要陷入麻煩之中。

  ??同時,伊籍也需要時間準備,為劉備前來造出足夠的勢來,否則劉備來了,單憑伊籍一人,也難以給予支持。所以,荀諶不願意來的太早,伊籍也欣然同意,準備多聯絡一些人,以便劉備抵達時,可以給予更大的幫助。

  ??就在伊籍離開劉表府邸的時候,一個奴仆步履匆匆,穿過中閣後,來到後堂花廳。

  ??花廳裏,火盆中炭火熊熊,使得屋中極為溫暖。

  ??一個身著淡青色裘衣,雲鬢高聳的美豔女子,正在和幾個婦人說話。

  ??一名小婢走進花廳,在那美婦人耳邊低聲細語兩句。

  ??美豔女子聞聽,頓時變了臉色。

  ??她與那幾名婦人道了個罪,匆匆走出花廳。

  ??在回廊拐角處,見到了那仆役,沉聲問道:“你可聽得清楚,使君真的同意劉玄德入荊州?”

  ??“是,小人聽得一清二楚。”

  ??“那可聽清楚,劉備合適會來?”

  ??“這個,使君和伊籍並未說明……”

  ??“翠兒,帶他下去,賞他十貫錢。”

  ??小婢領著仆役離開,美婦人手扶廊柱,美目眸光閃動。

  ??使君這時候請劉玄德來,隻怕沒有那麽簡單……不行,必須要盡快通知別人,一定要阻止劉備入荊州。

  ??“翠兒!”

  ??“奴婢在。”

  ??小婢剛回來,美婦人便喊住了她,“你再辛苦一趟,讓蔡中立刻來見我,就說我有要事與他。”

  ??“喏!”

  ??小婢再次領命而去。

  ??而美婦人則站在回廊上,看著廊下的幾朵冬梅,突然間森然一笑,眼眸中透出一抹殺機……++++++++++++++++++++++++++++++++++++++++++++++++++++++++++++++++++++潁川,大雪。

  ??十二月隆冬時節,正是大寒。

  ??雖無法和北疆西涼那種滴水成冰的酷寒相提並論,但也讓人感覺到了足夠的寒冷。清晨,鵝毛大雪紛紛揚揚灑落。

  ??很快的,漫天風雪,令路途難行。

  ??曹朋一行人行進了一半路程時,就遇到了這一場暴風雪。

  ??本來,從許都道穎陰不過一天的路程。可因為這場大雪,使得曹朋等人的行進速度大大降低。入夜之後,眾人不得不夜宿一座破敗的土地廟裏,以躲避這暴風雪的酷寒。當然了,他們可以選擇繼續行進。可道路濕滑,許多地方都出現了結冰,迫使得曹朋最終隻得選擇停下。

  ??這次出門,他帶了一百飛眊。

  ??夏侯蘭和韓德隨行,再算上龐統,共104人。

  ??郝昭本來也想跟過來,可年末了,各種祭祀活動開始,許都必須要加強治安。曹汲把郝昭臨時抽調過去,並上報執金吾賈詡,給了郝昭一個都長的職務,率緹騎負責巡視許都街市。

  ??為此,郝昭好大不樂意。

  ??“每次都讓子幽隨行,總讓我留守。”

  ??可這也是無奈之舉,郝昭統領黑眊,是最合適的人選。

  ??再加上這不是去打仗,即便是有衝突,最多也就是小規模衝突,夏侯蘭與韓德似乎更加專業。

  ??曹朋也是好生安撫了郝昭一番,才算是讓郝昭點頭。

  ??沒想到,才一出門……祠堂裏點起了幾堆篝火,把陰森黑暗的祠堂照的通通透透。

  ??夏侯蘭安排了警戒的人選之後,與韓德一起,走到了曹朋身旁。

  ??“都坐吧,暖一暖。”

  ??曹朋看了看外麵的暴風雪,對夏侯蘭說:“一會兒讓大家再去取些柴火,今天晚上必然很冷,屋子裏的篝火不能熄滅。讓大家都注意保暖,莫要得了風寒……該死的,本以為這一路順暢,沒想到碰到這種天氣。等到了穎陰,我請大家喝酒。不過今晚,就隻好先委屈一下。”

  ??“公子,這算得甚委屈。”

  ??夏侯蘭笑著回答。

  ??比起當初在小潭的廝殺,眼前雖然條件不好,卻也是一種幸運。

  ??兩人在篝火另一邊坐下,夏侯蘭負責準備飯食。飯食很簡單,其實就是麵餅煮成的粥水,加入一些茱萸,入口有些辛辣,但是在這種天氣裏,和一口這樣的粥水,勝似大魚大肉……“阿福,你莫非欲薦元直?”

  ??“嗯?”

  ??“你這次和我一同去穎陰,是不是想要招攬元直。”

  ??曹朋聞聽,不由得啞然失笑。

  ??“士元,你認為元直願意隨我嗎?”

  ??“這個……”

  ??“我還是有點自知之明,以元直之才,未必能看得上我。

  ??我隻是聽說,他那為老母極有主見,而且非常剛強。所以我想去拜訪一下,看看能否幫襯一把。

  ??他曰若有可能,說不得能與元直為同僚,彼此間能多一份情意,多一些照拂。”

  ??龐統笑了,“元直此人,心氣甚高。”

  ??“恩!”

  ??“不過此人,也是至孝。”

  ??龐統抬起頭來,看著曹朋,輕聲道:“若老夫人要他幫你,他定然從命。”

  ??曹朋一怔,片刻後輕聲道:“士元,咱們能否簡單一點。我並無其他意思,隻是單純的想要去探望一下。說起來,你我也算是同門,若非陰差陽錯,說不得我現在也在水鏡先生門下求學。我生平最重一個‘孝’字,最討厭有人拿這‘孝’來做文章,那樣實當不得人子。

  ??你要是覺得我真是別有居心,天亮之後我回去就是……”

  ??龐統神色一正,連忙擺手,“阿福,勿怪……我並無此意,隻是覺得有些奇怪罷了。

  ??說實話,你名氣比元直大百倍,才學未必輸於元直。如此上心,所以……阿福,還請見諒。”

  ??曹朋聞聽,心裏不免有些慚愧。

  ??說實話,他最初是懷著功利之心,但是後來……也許是在這個時代久了,姓子裏難免會沾染一些古人的思想。

  ??這‘孝’字,乃人倫大道,若參雜功利,不免讓人恥笑。再說了,以曹朋現在的狀況,又能給徐庶什麽幫助?他之所以來,是因為聽龐統提起了徐庶之母的一些往事,故而心生敬意。

  ??據龐統說,當初徐庶為友報仇殺人,成為階下之囚。

  ??後石韜等人設法將他救出,徐庶連夜回家,卻見老夫人手持藤杖,在屋中等候……老夫人嚴辭訓斥徐庶,並用藤杖打了徐庶二十記,令徐庶幡然悔悟。龐統說的很簡單,可曹朋相信,絕不是二十藤杖那麽簡單。老夫人能使一個好勇鬥狠的遊俠兒,成為莘莘學子,必然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徐庶求學在外,老夫人獨守家園,沒有給徐庶任何拖累……這份望子成龍之心,確是令曹朋感到敬佩。

  ??所以,當龐統詢問的時候,曹朋也不禁有感而發。

  ??“其實,我倒更希望,士元你能留下來幫我。”

  ??“什麽?”

  ??沉默了一會兒,曹朋突然開口。

  ??龐統端著粥碗,愕然抬起頭,向曹朋看去。

  ??曹朋正色道:“我希望士元可以留在我身邊,幫我一把。”

  ??“這個……”

  ??“兄長,你先別急著拒絕,聽我說完。

  ??人道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說實話,兄長要遊曆天下,自然是一樁好事。可問題在於,兄長你的身份注定了你不可能真正的去接觸那些普通人。你是鹿門山龐公之後,大龐小龐尚書之名,世人皆知。你不管走到何處,也隻能是流於表麵,真正的百姓疾苦,又能感受多少?

  ??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兄長,想當初荀文若才情何等出眾,遊曆天下時,又有幾多獲益?

  ??反而是身在其位之後,其才幹不斷提升,而今才能為尚書令,獨當一麵。兄長在家裏,已學不到多少東西。倒不如留在這裏,幫我一把。我不敢說,我有多麽高尚,但我相信,總好過那四處流浪,走馬觀花……當初,我拜師的時候,恩師孔明先生曾問我,有何誌向。

  ??兄長可知,我是如何回答?”

  ??龐統猶豫了一下,搖搖頭道:“願聞其詳。”

  ??“我與恩師言,我之誌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龐統聞聽,不由得身子一顫。

  ??他抬起頭來,向曹朋看去,剛要開口,卻又被曹朋攔住。

  ??“兄長,且聽我說完。

  ??我知道,我這誌向很狂妄。當時老師曾說,我選擇了一條極為辛苦的道路……但我不後悔。

  ??這條路,會很漫長,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前進,隻能暗中摸索。

  ??老師說,我會很孤獨……可我卻不認為。我相信,總有人會陪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與兄長認識後,我知道兄長也是有大誌向的人。所以我請兄長隨我同行,若有難時,可相互依持。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我望與兄長為朋,隻不知,小弟可否有此榮幸?”

  ??龐統有點暈!

  ??曹朋這一番話出口,著實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此次離家,的確是想要遊曆天下,增長見聞。說實話,若曹朋不說這件事,他未必會願意留下來。畢竟,龐統有龐統的驕傲。嗟來之食,非他所願,哪怕他對曹朋也頗有些親近。

  ??可是現在,曹朋開口了……龐統竟不知道,該如何拒絕。

  ??他因相貌醜陋,所以一直以來,也沒什麽朋友。

  ??水鏡山莊,所謂的那些同窗,表麵上看似敬他,實則是敬他父母,而非是他。背地裏,不曉得會如何嘲諷……即便是與諸葛亮徐庶石韜等人交好,但那裏麵,究竟有多少情義?

  ??自尊的人,往往更加自卑。

  ??曹朋這一番話,觸動了龐統心裏的那根弦。

  ??二十二載以來,龐統對友誼的渴望,遠甚於普通人。

  ??曹朋說完這番話後,沒有再說下去。他知道,龐統也要仔細的考慮一番。

  ??“兀那道人,我已經說過了,這裏已被占下,讓你去別處歇息,你怎麽還在這裏?”

  ??忽然,祠堂外傳來一陣喧嘩。

  ??緊跟著就聽一個似曾相識的聲音道:“非是我糾纏,而是這方圓百裏,隻這一座寺觀……我這裏不過兩人,也占不得太多地方。這位老兄,何不通融一下,容我們躲避風雪,絕不會給你們增添麻煩。”

  ??曹朋起身,向外走去。

  ??夏侯蘭和韓德也隨著他,一同來到祠堂門口。

  ??“香虎,何故喧嘩?”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