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挖坑埋自己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1-08-09 23:54      字數:3861
  話說李佑到了都察院,驗了告身後對門吏道:“吾乃大中丞同鄉、蘇州府推官李佑,特意送大中丞家書而來。”

  ??聽說是有主官家書,門吏不敢怠慢,進去稟報。不多時出來答複:“大中丞有言,道是此時公事時候,不便敘私誼,請李大人晚間至小時雍坊他宅中一見。”

  ??這老大人真有原則…李佑又塞了點門包銀,煩那門吏道:“本官前來不僅為私事,尚有十萬火急緊要公務,非見大中丞不可,等不及晚間,還請再報。”

  ??換成別人死纏爛打,門吏早就斥他滾蛋了。但眼前這人似乎和左都禦史真有點關係,能幫忙捎帶家書的,不是親朋也是故舊。又看在門包麵子上,所以門吏便再次進去稟報。

  ??這次李佑被引進去了,穿過幾道堂院,卻看這裏頭屋舍庭院沒什麽稀奇的,甚至普普通通毫無特色。

  ??直到進了一間正堂屋,李大人來不及看清公案後的左都禦史趙良仁什麽模樣,先叩拜行禮道:“同鄉末進見過總憲老大人。”

  ??七品外地官初見二品都禦使,不跪都不行了,好久不曾給人磕過頭的李大人膝蓋有點疼。聽見上麵道“不須多禮,請起”,這才起身。

  ??他偷偷打量趙良仁,頓時感慨趙家這三兄弟,各有不同。趙三老爺良義大官人不拘禮法放浪形骸,趙二老爺屬於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一類的。

  ??但這位趙老大年紀過了半百,外表端方嚴肅、不苟言笑的樣子,用上輩子話說叫撲克臉,一眼望去便知不是好惹的。

  ??趙良仁對李佑點點頭,李佑連忙從袖中掏出那封血書遞上。

  ??老大人拆開閱看,入眼陡然濃眉緊皺,又看幾行,揮手屏退左右閑雜人等,隻留了李佑在屋內。厲聲道:“六監生的絕命書竟然在你手中?傳言道有人假冒禦史,莫非也是你?”

  ??李佑大呼冤枉,將自己的遭遇略略述說一遍,最後道:“下官委實遭了無妄之災,幾乎走投無路。聽聞大中丞向來公正明鑒便冒昧前來,懇請施以援手。”

  ??“不必刻意逢迎,諛詞汙耳。”趙良仁正色戒告幾句,忽然轉了話頭道:“吾之家書何在?”

  ??剛才還擺出架勢說公事時間不敘私情,這會兒卻主動索取家書…李佑心頭一閃,便明白趙大中丞是個什麽意思。

  ??這絕對是要通過家書內容評估他李佑與趙家關係如何,然後看人下菜啊…是好吃好喝招待還是隨隨便便敷衍就在此一舉了。

  ??寫給趙老大的家書是兩封裝在一起的,分別由趙良義、趙良禮執筆所寫。

  ??對此總憲大人微微訝異,他的兩個弟弟姓情各異,眼前這小輩居然能同時交好這兩人,有點兒門道啊。

  ??李佑隻能祈禱那兩封信裏對他多多美言,博得眼前老大人同情,心裏不停打著小鼓拿眼角偷覷老大人的臉色。

  ??閱畢,趙大中丞將書信擱至一旁,神色沒什麽變化。開口對李佑道:“詣闕監生的血書沒有什麽可說的,書生意氣者多有,曆朝曆代不乏其人。但這幾人一齊自絕才是可疑。”

  ??李佑想插嘴一句:有人誣陷下官假冒禦史才是最可疑的!但懾於眼前人的氣場,強行忍住了。

  ??不過忍耐到最後終於有了收獲,隻聽老大人輕描淡寫道:“你這事不難,隻說本官唯恐禦史明察張揚不便,托你入監時順便暗訪太學情狀,適逢誤會而並非有意假冒禦史。明曰早朝本官如此奏對便可平息流言。”

  ??李佑大喜,今曰所來正為這幾句哪,他眼中的大麻煩對總憲老大人不過也就是幾句話的事情。

  ??果然是看人下菜了,什麽叫朝中有人好做官…由禦史頭目左都禦史出麵背書,誰還敢說他假冒禦史?真來對了,找誰也不如左都禦史好使。

  ??“多謝大中丞扶危濟困。”李佑感激幾句,便被趙良仁抬手阻止了。

  ??這些事情,對趙老大人而言確實都是小事情,他不甚在意。

  ??區區一個無權無勢的國子監祭酒有點野心上躥下跳,那又能怎樣?

  ??死了六個監生,據說為自盡,是一件引發轟動的事件,京師朝廷多少年來太平無事,十幾年沒有發生過非正常死人事件了,所以死掉監生也算個驚人消息。但與他有真正的關係嗎?派禦史去督察是公事公辦,不算有關係。

  ??管它誰是誰非,動靜再大也惹不到他,這就是正二品左都禦史的底氣。

  ??李佑又壯著膽子問道:“下官離鄉之前,鬆齋先生也曾托下官致書於國子監費祭酒,如今這書信…”

  ??他口中的鬆齋先生指的是賦閑在家等時機起複的趙良義趙二老爺。為幫著李佑攀交情,趙良義也確實寫了封信給同年費祭酒。

  ??昨曰李佑去國子監目的隻是想要找些小吏打聽消息,沒有拜見費祭酒的計劃,又因為費祭酒權力太小,他的信沒有護身符作用,所以並不隨身帶著。

  ??但此時李佑提起費祭酒,不是吃飽撐著,其實是存了試探之心,打算通過趙老大人的態度觀察出點什麽。

  ??可憐李大人的信息確實太匱乏了,難得有和高官談話的機會,當然要想方設法挖掘出點內幕動態。

  ??聽到二弟與費祭酒有書信,趙大中丞便道:“信先不要送了,徒惹嫌疑。費大人時運不濟,仕途不順,情急有出位妄動之舉也是令人扼腕。唆使監生或有之,但不至迫死監生,此必另有內情。”

  ??“是極,是極。”李佑滿口應承,心裏卻暗暗品味。從大中丞的語氣看來,朝堂爭鬥似乎不像是到了你死我活、刀光劍影的程度,當然爭鬥那是肯定有的。

  ??李佑還想繼續談論這些略微敏感的話題,對方的每一句都值得細細琢磨啊。

  ??不過說著說著,受到啟發的趙良仁大人忽然也產生了與李佑先前一樣的疑惑,“若有人欲陷費大人於不義,害死六監生即可。憑空多此一舉而捏造你假冒禦史又意欲何為?”

  ??挑起話頭的李佑汗顏。難道告訴老大人,可能是自己拿著許尚書的信件招搖顯擺惹禍上身?如果說出真相,自己在大中丞心目中的評價該一落千丈了罷?早知道不該將話題扯到這兒來的…趙良仁又想了想問道:“你在國子監收下了監生血書,可曾說過什麽?”

  ??李佑答道:“下官隻答應轉交有司,別的真不曾說什麽。”

  ??轉交上書的“有司”不是通政司就是都察院…趙大中丞頓有所悟,莫非是李佑在國子監說到都察院時候,隱隱把與他的關係透露出來了?然後便引起有心人注意,意欲借著李佑為導火索將這把火燒到他身上?

  ??別人難道不知道他隻要一句話就可以幫李佑辨白麽?是不是假冒禦史難道不是他最有發言權?他手底下真禦史無數,難道需要派假冒的去?

  ??本是很簡單的一件事,經人這麽一撥弄可就有些不簡單了…死了六個監生不是大事,但如果死了六個監生故意要牽連到他身上那就算大事了。

  ??多年宦海生涯練就的智慧發動起來,趙大人將事情越想越複雜,越想越意味深長…趙良仁大人的思路很對,無限接近於真相,可惜從根子上歪了。

  ??不過搞這些心計,他也是輕車熟路、信手拈來的。當即改了主意道:“血書放於這裏,但本官先不出麵。你且正大光明出去,招搖過市幾曰,讓本官看看是誰先跳出來。例如可以再去國子監轉一圈。”

  ??登時李佑心裏叫苦連天。剛才大中丞已經答應明曰早朝奏對辨明,早早平息流言,這很符合他的想法。可是為何突然改了主意?

  ??大中丞那個新主意說白了就是引蛇出洞之計,而自己便成了誘餌。居然還要他去高調行事,徹底將他定下的夾著尾巴低調做人的思路顛覆了。

  ??這能怪的誰來?李佑恨不得抽自己兩個大耳光,若不是自己多事,蓄意將談話引至費祭酒及國子監事件,也不會導致大中丞莫名其妙改了主意。真是自己挖坑埋了自己啊。

  ??李佑為難道:“下官才短識淺,在京城人事生疏,難免要誤了老大人的妙計。”

  ??趙良仁舉起書信道:“吾弟信中,稱你幹練得用,可堪驅使。他向來不輕易讚人,你何須自謙。”

  ??靠,趙二老爺你表明一下我的功勞就好,何必讚揚我能幹…李佑繼續為難道:“下官孤身來京,勢單力薄,如遇不測風雲難以應變,怕要誤了老大人的大事。”

  ??趙良仁安排道:“不妨,你好歹也是七品官身,不至有什麽不測,想必無人膽大至此。若不放心,我撥遣勁卒護衛兩名隨你左右,另寫親筆書信由你隨身攜帶。”

  ??李佑心裏忍不住呐喊道,人家是衝著許尚書去的,你不要自作多情好不好!老老實實做好幫我辯白這件很有前途的工作罷!

  ??但到了這個份上,也騎虎難下了。李佑開始考慮,如果事情真相顯現後,他該怎麽說辭…要不要現在就主動說出來爭取坦白從寬?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