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笑話不是那麽好瞧的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1-08-09 23:53      字數:2906
  次曰,李佑在新家中巡視一遍,午後才至府衙推官廳視事。坐席未暖,便被王知府急急傳召,不知發生了什麽大事。

  ??“昨曰得知,朝廷以石大參為總理蘇州築城事。”王知府見了李佑便道。

  ??李佑聽得沒頭沒腦,這又是哪一出?問道:“築城?是何城?”

  ??王知府遞給李佑一封文書道:“石大參上疏朝廷,欲向西擴建本府城池,朝廷準了,又令府署協助。這是抄轉的奏疏。”

  ??李佑接手看去,大略是:“郡城之西北,數十年來人口漫溢出城,閶門外至楓橋、虎丘一二十裏,市肆羅列密布,人煙稠密雲集,屋舍瓦鱗相連,其狀不次於城內也。

  ??因四方輻輳聚此不可勝數,千家萬戶雜居無章,市貨行積不定,草算流失稅銀每年不下二十萬數。又有盜匪叢生之患,亦常見閶門內外擁堵不通,致黎民怨聲於道。

  ??為此籌謀,故請向西擴築城池,新整街巷水路,重編坊廂籍冊,但使朝廷收錢糧之利,而百姓有樂業之益。”

  ??原來是城外人口滋生,石大參想建新城將這一大部分圈進來,順便加強區域管理和增收稅銀。

  ??對此李推官一開始沒有想法,但從架上搬出《蘇府全圖》看了看,便感到石參政腦子抽筋了。

  ??李佑將奏疏抄本還給王知府,語帶嘲諷道:“這老大人不肯消停,終會自討沒趣,理他作甚。”

  ??又指地圖道:“府城城牆周長四五十裏,已是天下有數的大邑。若有意向西擴城,至楓橋、虎丘一線,目測最少要築新城三十裏以上,幾乎就是重建一大城了。營建浩大,靡費人力,涉及銀兩無算,豈是輕易的事情?石大參好大喜功且隨他去,朝廷居然也準了,你我隻管看熱鬧便是。”

  ??還有句話李佑沒說:如今天下承平,江南沒有兵災,折騰修城牆作甚?不過怕被人噴成貪圖安逸而不居安思危,便沒說出口。

  ??“未必要修到楓橋這麽長,城牆可以短一些,那便省心的多。”王知府道,他倒是挺想把這項政績辦成的,同時撈一點營建中的常例油水。

  ??李佑笑道:“閶門外二十裏內人煙密集,繁華似錦,屋舍店鋪連綿不絕。城內城外以哪裏劃界為好?新城築到哪裏才是合適?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根本沒一個定數。若照著近處劃了界,修建起來簡單倒是簡單了,但到時城外還是萬家雲集,裏外往來依然擁擠堵塞,那築新城又有何用處?不如維持現狀!”

  ??聽了李佑的分析,王知府有些不甘心,“事雖繁難,但總對國家有利,亦可名標千古。”

  ??李推官手指頭畫了個圈子,“府城西邊與別處不同,荒土田地可不多,都是有主的房宅。修一二十裏城牆,便要拆一二十裏人家,少說也得驚動到上千戶罷,是不是這些人都很好說話,石大人一句為國分憂便會乖乖搬走?聽說當年毛知府都隻敢在東方擴城,卻不奢望向西啊。”

  ??想到將會產生上千被拆遷戶以及蘇州府刁民的難纏勁頭…王知府縮了。搞點政績雖好,但若惹出後果難測的大麻煩,那便得不償失了。

  ??其實這事好處當然很明顯,至少朝廷每年可以多征一二十萬稅銀罷。不過被地方主義思想嚴重、又畏難怕煩、也暫時沒有升遷動力的李推官忽視了,從此可以再次看出本土為官的害處。

  ??呃,還有一點,石參政主理的事情,李佑半個銅板的好處也不敢撈,所以他更對此沒有一絲興趣。

  ??石大人愛怎樣折騰就怎樣折騰,功成名就也好,勞民傷財也罷,反正與他無關。還是趕緊先找一條財路要緊。

  ??回到推官廳,李佑隨意撿看幾個案子後,便出了衙,他今晚要請那出身洞庭商家的宋問古宋舉人喝酒吃飯。

  ??酒過三巡,李佑便說明來意,原來是找宋問古打探開當鋪事宜。

  ??聽李推官將情形一說,宋老爺苦笑道:“我宋家買賣,南北之間販運絲、棉、米為主,出於名聲考慮未曾涉足典當。你缺本錢,我可以請族長借給你銀子,隻是這業內人手卻不知從哪裏找來幫你。典當不比其他,沒有幾個火眼金睛的朝奉,那是開張不了的。”

  ??真麻煩啊,找個輕鬆來錢的買賣忒費力氣…回頭尋一間沒有背景的小當鋪栽它個典贓窩贓算了,李佑一發狠想。

  ??“有了!”宋問古忽然想起個法子,提前挽救了某個不知名的小當鋪。“那典當公所開在太尉橋處,我去打聽打聽,若有經營不善的,便借給你本錢去盤下來如何?”

  ??所謂公所,是這年頭的行業組織一種,也有以廟、堂、館為名的。

  ??“這樣好。”李佑點點頭道:“如此便勞煩宋兄了,大恩不言謝。”

  ??宋問古這個主意確實也不粗,至少解決了人手、店麵、部分客源的問題。

  ??說完正事,二人便閑聊起來。李佑問道:“路過洞庭樓時,卻不見重修,仍是年初遭災後的模樣,這是為何?”

  ??宋問古答道:“城外市運便利,我家客商多在那裏,欲將洞庭樓遷往閶門外上塘,地段尚未擇定。”

  ??“你們還是等等罷,那石參政要築新城,鬼知道城牆建在何處。”李佑透露道。

  ??“什麽新城?”宋問古的反應與李佑初聞此事時如出一轍。

  ??李佑便將石參政奏疏簡要一說。

  ??“豈有此理。”宋問古搖頭道,他對此顯然也是不讚同的。

  ??漸漸地,官府打算在西邊築新城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府城人對此大都持反對態度,真沒多少支持的。

  ??這樣工程,按慣例多半是采取大戶捐款這種方式。但富商普遍都覺得此事意義不大,也落不下善名,純屬浪費錢財。況且有了城牆還妨礙貨物運轉,花錢找不自在的事情也太傻了。

  ??至於百姓,有擔心被征發服役的,有擔心為築新城自家被拆掉的,不一而足。

  ??對於這些輿情,李推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準備看石參政再次鬧笑話了。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抽了什麽瘋,非要逆全城勢而動,做官表現魄力也得有個限度罷。前兩次教訓還沒吃夠?

  ??可惜,三品大員的笑話不是那麽好瞧的。

  ??這曰李佑剛一進衙門,便聽到從分守道發來的一道任命:以推官李佑為協理蘇州築城事。

  ??他當場呆住了,這這這簡直石大人先挖坑再逼他跳…而且一定是故意的!

  ??作為得到朝廷授命,全權總理蘇州築城事的道台大人,石參政自然有權力在下屬中指定一個人來協理。

  ??很幸運,眼中釘肉中刺李大人中獎了。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