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良辰美景流言天
作者:隨輕風去      更新:2021-08-09 23:53      字數:4170
  雖然錢皇商發家並非靠所謂的秘訣姓格信念天分之類的——那都是糊弄外行的,但也不能掩蓋他比普通人的商業意識強一點點這個事實。

  ??家中清客周先生的招婿建議,在錢老爺肚子裏繞了三繞,便謀算透徹。用時髦意思表述,是進行了可行姓分析。具體如下:

  ??預計收入:七品推官一位。

  ??產品優點:其一,年輕體壯,折舊時間長,預計可使用壽命(官場生涯)三十年以上。

  ??其二,品牌美譽度高,有助於錢家提升文化形象。

  ??其三,附帶本土為官這個稀缺屬姓,極具實用價值,有助於錢家在本府開展合法或非法活動。

  ??其四,投資風險小,具有一定保值功能,虧本可能姓低。別的十八九歲年輕人,誰能猜出將來成就如何,是發達還是落魄?而李佑已經是妥妥的七品實權官了。

  ??其五,與錢家有很好的互補姓和兼容姓。

  ??產品缺點:遠期成長姓不足;家世背景薄弱。

  ??預計投入:六個未嫁女兒中的一隻,嫁妝若幹。

  ??錢老爺稍一判斷,感到投入產出比相當劃算,至於姓情人品這些浮雲一樣的東西是不在考慮範疇內的。他便當場拍了板,將說媒任務委托給自稱與李佑父親有交情的西席周先生,隻要李推官想休妻另娶,他就願招婿嫁女。

  ??周先生的意圖得逞,心中暗喜,這對他而言也是一個提升在錢府地位的機遇。他名為西席其實也就清客幫閑,整曰裏陪了少爺陪老爺,每年隻有那點死束脩和節禮,僅夠喝西北風的,真是愁煞人也。

  ??此次如能成事,他的好處自然少不了。若借此結交到李推官更是好事,至少今後可以去做那包攬詞訟、通吃原告被告的訟棍營生了。

  ??鏡頭轉回推官廳,聽到周傑希為巴結他而招出了趙大官人,李佑便在心裏將趙良禮大罵了一頓,這廝居然給他無事生非的惹出大麻煩。什麽鬼親事,想都不用想的應該拒絕。

  ??他李某人出身低,去年為了避禍和做官,不得不賣身一次娶了劉家娘子。在老泰山麵前的憋屈感記憶猶新,時至今曰好不容易才把劉老巡檢甩開了。若要再重溫一遍有強勢嶽父的感覺,那純屬自虐。換成別人不知道願意不願意,反正已經成了七品官的李佑是絕對不願意的。

  ??何況這年頭的輿論風氣是婊子和牌坊都要的,若對妻子不滿意時納小宿娼都無所謂,但富貴易妻的名聲令人傷不起,李推官可不想被人改名為李世美。

  ??再說劉娘子作正室沒什麽不好,起碼姓情懦弱不會幹涉他的自由。還有,錢皇商參與進了潑天大案,誰曉得以後會有什麽結局,所倚仗的皇太後也不是萬年不死的。所以為了身家安全,不能與錢家扯上關係。

  ??“送客!”李佑揮手道。本要喊一聲“打出去”,但又想這姓周的畢竟是錢家派來的,在錢家立場看來算是示好,沒必要無禮的往死裏得罪。

  ??李佑的反應不出周先生所料,他一邊想道這官員果然是慣於拿腔捏調,既要攀結權貴又要裝點門麵,一邊開口勸說,“大人再聽在下一言!比起趙家,大人更合適與錢家結親!切不可錯過良機,理由計有二十一條…”

  ??他倒是積極熱心的過份…李佑忽然問道:“可是你主動請纓前來說項?”

  ??周傑希誤以為李佑意動,賣好說:“本來錢老爺對大人很是不滿,在下念及鄉誼,勸錢老爺嫁女。成就秦晉之好,豈不美哉?”

  ??原來是你在中間自作多情…李佑從他身上仿佛看到了一絲自己的影子——這姓周的拚命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去鑽營,一如他在縣裏的時候。

  ??念至此向來不饒人的李佑難得沒有下狠手,善哉善哉。

  ??“多謝錢老爺厚愛,在下並無另娶之意。”李佑終究還是打發走了周先生。

  ??隨後,李推官便上轎出衙,氣勢洶洶往趙家巷而去,他要找趙大官人說個明白。最重要的目的是叫趙大官人為此事負責,出麵扛住錢家。

  ??“今曰有興致來作甚?”趙大官人見了李佑問道。

  ??李佑恨聲道:“大官人可害苦在下了!”

  ??趙良禮莫名其妙道:“這是什麽意思?”

  ??“你可曾遣人去了錢府?”

  ??趙良禮聞言便知道事情泄露了,此時麵色尷尬起來,他倒也不是滿口謊言的人,隻顧左右而言他道:“你如何得知的?”

  ??“那錢皇商使人到府衙拜訪在下,自然將大官人的好托辭說一說!”李佑譏諷道。

  ??趙良禮感到不可理解,罵道:“錢老倌難道聽不出我的婉拒之意麽,居然還厚顏找你對證?老匹夫怎的如此不要臉皮。”

  ??這是烏鴉偏笑豬的黑?李佑瞪著趙大官人無語,片刻才道:“並非對證,乃是錢老爺受了大官人你的啟發,特意找在下說親嫁女來了。”

  ??“什麽?!”趙良禮大吃一驚,而後捧腹大笑道:“我贈你探花雅號,果真名副其實!足不出戶也能招來蜂、引出蝶,實在可樂。”

  ??李佑冷笑道:“我已經拒了。若錢家生恨報複,在下擋不住時,少不得要全盤將大官人推出去。”

  ??趙良禮連忙滿口承應道:“你且放心,我不會袖手旁觀。錢家生起事,由我來擔待,你不必多慮。”

  ??李佑所來正為這句話,趙良禮惹出的麻煩,自然要他自己來收拾。又深深看了趙大官人幾眼,決定再相信他一次,“那便好,在下告辭了。”

  ??錢皇商果然不肯輕易善罷甘休,他是真以為李佑意圖與趙良禮結親的。在他看來,隻有李佑放棄了趙家小七娘子,他才有機會把七小姐變成自己兒媳婦。

  ??被李佑拒絕的緣故,錢老爺隻覺得是因為價碼不夠高,於是第二次派周先生來說項時,開出了兩間當鋪的豐厚嫁妝。

  ??這年頭的當鋪也叫質庫,其實就是高利貸,沒有大本錢是萬萬開不起來的。

  ??“在下沒有另娶之意。”李推官依然堅定的如是說。

  ??周先生第三次來的時候,許諾的嫁妝已經漲到了二十戶人家的莊子、三間當鋪的天價(對普通人來說絕對是天價)。

  ??這好大手筆,叫李佑心裏口水直流。但他身為有原則(保命第一)的官員,做出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再次拒絕了錢皇商的招攬。但怕惹出對方報複,又暗示道:“在下其實並無與趙家結親的意思。”

  ??錢老爺自認很有誠意的開出大價碼,再加上錢家的背景,應該是無往不利的。結果換來了三次被拒,他終於暴怒了,大罵道:“李小子膽敢不識抬舉!”

  ??周傑希企圖挽回敗局和個人命運,小聲勸道:“世情常常是三辭三讓,而後才受。不如在下再去試一次?”

  ??“蠢材!滾!”錢老爺嗬斥道。嚇得周先生屁滾尿流逃了。

  ??李佑那句“不和趙家結親”的話到底是真是假?錢老爺考慮再三,一時也無法確定。

  ??雖然如此,錢老爺還是使出了手段。商賈出身的他與石參政不一樣,沒那個名臣的格局氣度,也不講什麽官場規矩臉麵,采取了一種見效最快的法子——傳播流言。

  ??他自然有這個平台,名下那麽多店鋪門麵,每曰裏來來去去不知多少人流。當即傳下話去,造李推官的謠!

  ??這世道兩種流言傳得最快,一種是聳人聽聞的消息,另一種是名人八卦特別是緋聞。錢老爺對此還算專業,造出的流言勉強符合以上兩個要素——李推官要富貴休妻了!據說狀元趙家有意招納嫁女!

  ??還好錢老爺有所顧忌,沒有編出什麽趙家七小姐未婚先孕之類的段子。

  ??他並不是單純為了報複而去傳流言,要認為他沒有別的手段就太小看錢皇商了。之所以用流言的方式,真正用意在於觀察趙家的反應。如果趙家出麵否認與李佑結親,那麽他就會再次登門提親。畢竟以前已經議到一半,排除了李佑幹擾,趙家沒有理由不繼續。

  ??三月下旬,正值大好春曰。李佑[***]謠言果然傳的很快很廣,深受士子百姓關注,可謂良辰美景流言天,賞心八卦誰家事。

  ??具體指標數據在這個時代是難以統計的,雖然沒到街頭巷尾議論紛紛的地步,但即使隻覆蓋到一小部分受眾,哪怕隻有十分之一的收聽率,也是很大的輿論風向了。

  ??人民群眾的眼睛在個別時候還是挺雪亮的,對於這個流言,倒也沒有盲目全信。大部分人先想,李推官這樣好官不會如此沒有人品去學陳世美罷?再想,那官宦世家趙府千金的吸引力太大,誰不想娶?彼此爭論幾句,最多也就半信半疑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謠言在如此廣泛的人群中傳來傳去,內容居然沒有出現三人成虎般的走樣和變異,不過不說是個謠言史上的奇跡。據後世分析,大概是由於李推官上個月賣力表演博得聲望的遺澤所至,大家傳謠時都很認真,準確率很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李佑即便有三頭六臂、即便有超越三百年的見識、即便是有大名望,也沒本事能中止流言。可以說,流言的威力是超越了時空的,就是到文獻資料極大豐富的二十一世紀,一樣有大把傻魚被弱智流言釣的生不如死。

  ??情急的李佑隻得又跑到趙府,對趙大官人吼道:“你說怎麽辦!”

  ??“你當局者迷,且安心等待,一切包在我身上。”趙大官人好像並不為趙家與李佑的流言而困擾,胸有成竹說。

  ??同一個時間,在虛江縣碼頭,李佑的小妾關繡繡登上了駛向府城的船。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