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出謀
作者:天淨沙秋思      更新:2021-08-09 23:09      字數:4632
  這是呂恒第一次來到烏衣巷,也是第一次來到寧王爺的府邸。

  ??讓他頗感好奇的是,別看寧王府外麵的大門,恢弘大氣,看上去霸氣外露。不過,走進來後,才發現,裏麵其實簡樸的很。

  ??雖然也有後花園,園林假山之類的東西。不過,在布置上卻很自然。不像之前呂恒之前見到的柳府那般奢華。

  ??進了府邸,便是一條碎石鋪成的小路。小路兩旁,是茂密的竹林。此時,在細雨的沐浴下,這些青翠欲滴的竹子,倒是格外的清新。

  ??透過茂密的竹林,隱約可見其中有一個小亭子,在這朦朧的霧氣中,宛若仙境。而且,在竹林裏,有一些曲曲折折的水渠,看這布局的規劃,應該是寧王爺和朋友們做遊戲的地方。

  ??一路上,陪同的展護衛,每每走過一個拐角的時候。都會打一聲呼哨。然後,呂恒便聽到竹林裏,傳出寫細微的響聲,不過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見呂恒轉過頭來,疑惑的看著自己。

  ??展護衛笑著解釋道:“嗬嗬,他們跟在下一樣,都是王爺的親兵,平時都是在這裏保護王爺的安全的!”

  ??呂恒點點頭,重新回頭看了一眼走過的竹林,心裏倒是對這些士兵們的隱匿功夫很是讚歎。

  ??順著曲折的小路,走過茂密的竹林,寧王爺的府邸便在眼前了。

  ??此時,堂屋的門正開著。從裏麵隱約傳來寧王爺和其他人交談的說話聲。

  ??呂恒聽著另一人的聲音,倒是有些啞然失笑。

  ??沒想到,張文山也在。

  ??展護衛知道,王爺和張大人還有眼前這個書生的關係非同一般,所以,也沒有例行通報的事情。隻是對呂恒抱拳道了一聲告辭後,便轉身消失在了竹林中。

  ??呂恒笑笑,便抬腳朝著裏麵走去了。

  ??房間裏,火盆中的木炭燒得正旺,室內溫暖如春。

  ??檀香木做成的家具,和帝王家金黃色的綢緞,倒是顯出了王府的貴氣。桌子上,銀質的茶壺,顯得很是高雅。

  ??武寧遠和張文山二人正對坐在桌子前,兩人一邊飲茶,一邊說著什麽。不過,貌似他們的話題有些沉重,二人皆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

  ??聽見門外傳來的腳步聲,二人才結束了談話。

  ??往門外看了一眼,便看到了細雨朦朧的竹林裏,一個身著淡青色長衫的書生,正頂著一把油紙傘,踏著蒙蒙的細雨,悠閑的走了過來。

  ??“嗬嗬,永正來了!老夫等你好久了呢!”武寧遠看到來人正是呂恒後,便站了起來,笑著對呂恒說道。

  ??“快些進屋吧!外麵濕氣重的很!”張文山也站了起來,捋著胡子,笑嗬嗬的對呂恒道。

  ??將呂恒迎進屋,武寧遠讓呂恒坐下來後。便給他斟滿了一杯茶。

  ??三人就著茶水,繼續剛剛那倆老頭的談話內容。

  ??“這雨下的,哎!恐怕在這樣下去,長江提防怕是受不了啊!”張文山端著茶杯,看著外麵淅淅瀝瀝下著的雨,歎了一口氣。眉宇間滿是擔憂之色。

  ??“看來也隻能發動長江沿岸的百姓,修堤壩了!”武寧遠擰著花白的眉頭想了想後,沉聲說道:“一旦長江決口,後果不堪設想啊!”

  ??張文山卻是搖搖頭,他放下了茶杯,歎氣道:“朝廷連年征戰,賦稅極重,百姓們已經苦不堪言。如若再加徭役,怕是要激起民變啊!”

  ??武寧遠也是知道這些的,隻是,他畢竟是生在帝王之家,出生的地位,也決定了他在某些事情上,站的位置更高,看的更全麵。在他看來。如果在犧牲一小部分人和保住江南糧倉之間做一個選擇的話,他也隻能兩者選其重了!

  ??他歎了一口氣,神色中帶著冷峻之色。沉聲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長江堤防決口。那江南數千良田將化為一片汪洋。到時候,江南遭災。全國各地必然是餓殍遍野。到那時,可不隻是一地的民變!”

  ??一旁,呂恒端著茶杯,靜靜的品嚐著清茶。聽著倆老頭的談話,目光平靜,偶爾會神色動動,卻很快又恢複了平靜。倒是不知道他心裏在想些什麽。

  ??張文山聽完武寧遠這番話後,臉上帶著一抹苦澀。他歎了一口氣,並沒有反駁武寧遠的話。

  ??其實,他心裏也很清楚。武寧遠的做法,無可厚非。隻是,在取舍之間,的確是讓人難以割舍。

  ??一邊是江南的黎民百姓。一邊是大周的社稷安穩。一邊是一部分人,一邊則是整個江山。

  ??作為大周的官員,無論是割舍哪一方麵,都讓他心裏難以決斷。

  ??話說到了這裏,二人便陷入了沉默。

  ??桌子上,熱茶的蒸氣嫋嫋升起,氣氛顯得有些壓抑。

  ??武寧遠靠在椅子上,閉著眼睛,花白的眉頭緊緊皺著。心裏如同這江寧的天氣一般,陰暗沉重。

  ??他的一隻手,按在桌子上。而在他的手下麵,則是一副蓋著金漆的書信。從信封上麵的金龍紋飾可以看得出來,這封信似乎是從東京皇宮來的。

  ??看清楚這信封後,呂恒很明智的選擇了裝沉默。低著頭,呼哧呼哧的吹著茶碗裏,飄在水麵上的那片茶葉。

  ??看著這片茶葉在書麵上打著旋,繞著茶杯來回轉動著,呂恒倒是忘了自己現在置身何處。一時間,倒也玩的不亦樂乎。

  ??呼哧的吹氣聲,自然也影響到了兩個正沉思的老頭。

  ??武寧遠睜開眼,看了麵前這個沒整形的書生一眼。看到他竟然正在玩吹茶葉,頓時滿是皺紋的額頭上,浮現出了一道道的黑線。

  ??“咳,永正,可有好的主意?”

  ??寧王爺心裏算是明白了,呂恒這家夥,你如果不問的話。就別指望他主動的給你出謀劃策。自己如果不開口,沒準這個小滑頭,能玩一天。

  ??他今天請呂恒過來,其實也就是為了這件事。

  ??以往,每每聽呂恒說些看似狂放不羈的話,不過事後回想起來,卻是受益良多。故而,今天寧王爺和張文山特意將呂恒搬過來。想聽聽他的看法。

  ??豈料這小子滑溜的很,自己不說,他就是不理。

  ??呂恒看著這倆老頭無奈的樣子,淡淡一笑。將手中茶杯放下後,他點點頭道:“其實,剛剛也想了些事情,既然寧遠公和張老問起了,那我就說說吧!”

  ??這般痛快的答複,倒是讓寧遠公和張文山有些詫異。

  ??貌似呂恒這家夥平曰裏不是這樣的啊,除非是過不去的坎兒,他才會無奈之下說上一些。今曰這倒是稀奇。

  ??見寧遠公和張文山不解的看著自己,呂恒淡淡一笑,歎了一口氣,有些無奈的搖搖頭道:“嗬,二位可是覺得我今天和以往不同?”

  ??倆老頭同時點頭。

  ??呂恒收起了臉上的笑容,他的臉上帶著無奈的苦笑,輕輕的磕著桌麵,最後,他攤開手,苦笑著道:“因為,我也是江南的百姓之一啊!”

  ??“剛剛寧遠公說的徭役一事,的確是無可厚非的。隻是,正如長老所言,江南百姓已經被沉重的賦稅壓得喘不過氣來,此時如果再添徭役的話,必然會激起民變。到時候江南動亂,在下自然也會被波及其中。”呂恒淡淡一笑,轉過頭來看著寧遠公和張文山,苦笑著道:“既然事關自家,在下也不能漠不關心了!”

  ??見寧遠公和張文山的臉上帶著歉意,呂恒倒是笑笑,擺擺手懂啊:“好了,剛剛在下也想了一些注意,應該是可以用的,二位不妨聽聽?”

  ??“洗耳恭聽!”

  ??倆老頭看到呂恒一臉的嚴肅,此時對視一眼後,紛紛從對方的眼裏看到了驚喜。之後,兩人齊齊抱拳,對呂恒沉聲道。

  ??永正此人,雖然平曰裏總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似乎是什麽事兒都不關心的樣子,不過,武寧遠和張文山都知道,隻要他認真起來。必定會有精彩出現的。

  ??呂恒微微點頭,他起身從書架處,取下一個古色古香的算盤。擺在桌子上後,兩隻手輕巧的彈了一遍後,雙手將珠子撥回遠處。抬起頭,看著兩人開口問道:“現在是五月中旬,那從現在開始,如果,要在七月長江洪峰來臨之際修好堤防。要征調百姓的話,至少需要多少?”

  ??“至少五十萬!”張文山曾經做過兩江官員,對這類事情自然是知道的。此時挺呂恒問起,毫無遲疑地呃說了出來。

  ??“那好,五十萬的百姓,而且必須是壯丁,這樣的話,才有可能在不到三個月裏完成這浩大的工程,我說的沒錯吧!”呂恒手中的計算稍稍停頓了一下,抬起頭看著兩個正聚精會神聽著自己說話的老頭,笑著問了一句。

  ??見兩老頭對視了一眼後,默然點頭。呂恒嗯了一聲,繼續開始算著這筆賬。劈裏啪啦的算盤聲在這幽靜的小屋裏,顯得格外的清脆:“這樣的話,相當於整個江南,有至少兩百萬人被徭役征調,對吧!”呂恒劈裏啪啦的打著算盤,手裏飛快的彈著珠子,抬起頭看了一眼張文山道。

  ??“怎麽這麽多?”武寧遠皺著眉頭,看看一臉認真的呂恒,轉過頭看著張文山道。

  ??“沒錯的,這些壯丁都是每家的勞力。如果他們被征調的話,那他們一家老小必然會受到影響!永正說兩百萬人,其實算下來,還是保守數字。實際情況,要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張文山苦笑著點點頭,這也正是他為什麽不願意發動百姓修築提放的原因。

  ??“好,我們先不說受到影響的這一百五十萬人。就但說這五十萬壯丁。如果這五十萬壯丁去修築堤防,三個月裏要修葺長達數百裏的堤防,他們自然要長期呆在長江沿岸,不能回家的。那他們的農田耕作必然會荒廢。我們就按每家五畝薄田,每畝五百斤的收成來算。這五十萬壯丁分攤下來,三個月裏,我們就要放棄一十二億五千萬斤的糧食!這可是我大周北方十年都換不來的糧食。嗬嗬,如果放在軍隊,那可是頂整整三十年的糧餉!”呂恒停下手中的算計,抬起頭看著麵色已經十分複雜的兩位老人,淡淡笑著說。

  ??隨後,見兩位老人都是一臉的震驚。他搖頭笑笑,將算盤推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後,笑著說道:“當然了,這隻是一筆明賬。說這些並無它意。也隻是讓兩位明白,如果我們開征徭役的話,受到的損失有多大!”

  ??見兩位老人臉上皆是苦笑,搖頭歎息的樣子。呂恒笑笑,清清嗓子後,手指輕輕的磕著桌麵道:“嗬嗬,既然兩位都理解了這個數字的嚴重姓。那我們現在就說說這修堤壩的事情!”

  ??PS手頭有票的同學們,希望你們隨意丟幾張。沒票的,嗬嗬,那就收藏一下吧。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