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章 底氣
作者:河馬散人      更新:2021-08-09 17:19      字數:4666
  首次來漢陽的蔡鍔步入廠區後,很快就被深深吸引,雖然之前就聽說這裏變化很大,但親眼看到才感覺到,改變豈止一個大字能形容。

  ??率先完成改造的湖北工業公司再將精煉設備並入後,規模比以前大了近三倍,加上在這裏實習準備日後分配到重慶等廠的工人,總計有兩萬工人每天24小時開工,使得這裏每時每刻都喧鬧熱鬧。

  ??從奧匈和俄國陸續弄來的技術專家和高級技工已經有近千人之多,其中漢陽這邊大概有四百餘人,他們主要從事精密部件和機械設備製造、少部分則當起了技術學校的老師。在他們的帶動和采用新三班倒流水線生產方式後,無論是軍品還是簡單的民用機械質量和產量都開始節節攀升。雖然緊鄰的鋼鐵公司還在改造,一年內依然無法提供高品質鋼材,但之前向德美采購的二十萬噸廢鋼陸續抵達後原材料問題已經初步解決,而且工廠也更喜歡用這些廢鋼,因為技術員說這種鋼重新精煉後要比國產鋼好。

  ??湖北工業公司總計分成了三期,一期是漢陽老廠加新設備混合而成,二期是完全新建的,三期目前正在建設。一期和二期設備已經全部投產,總計分為步槍、手槍、機槍、炮廠、彈藥鑄造、民用機械製造等等十二個分廠。

  ??蘇洪生升任總廠長後事情繁忙,楊秋沒去打攪他,劉慶恩又因為年初第二次向德國訂購的機器到了交付期,所以他上月已經去德國驗收。張文景和申樹楷又都隨唐紹儀去了南京就職,所以為三人帶路的是新任國防軍後勤總長,也是當初代表楊秋去浙江用一個旅將蔣方震換來的秋恒。

  ??27歲的他是第八期日本陸士畢業生,算是蔡鍔等人的小師弟了,後來赴國防大學軍官速成班學習後勤管理,起義前短暫加入過文學社會,起義後還進入過警衛連。因為心思細膩做事條理清晰被推薦至後勤部,湖北大戰中在後勤上表現出色被張文景提拔為副官,隨著張文景出任財政部長,就推薦他出任軍需總長。

  ??他不是技術專家,所以還把炮廠廠長王金海拉過來充當講解員、47歲的王金海是和蘇洪生一起前往德國學兵工設計和製造的技術專家之一,之前一直在金陵製造局炮廠任設計督辦,革命後金陵製造局因為長時間停辦,很多像他這樣的技術工人一下子斷了生計,恰好那時漢陽廠擴建到處挖人,而且還出了兩倍的價錢,所以廠裏大部分技術骨幹都來到了漢陽。

  ??“現在產量如何。”

  ??王金海最近常見軍方代表來,心裏也隱約知道可能有大戰,見到楊秋更是肯定了這點,連忙說道:“回司令,現在槍廠日夜可產200支12式步槍,手槍廠50支。炮廠因為炮管都是現成的,所以每月可產50門迫擊炮,15門七生步兵炮,5門重型七生五野炮,您拿來的新十生五榴彈炮圖紙我們正在研究,目前隻能仿造克虜伯提供技術的1909式十生五榴彈炮,工人還沒摸透所以每月最多2門,新炮也至少要年底才能出樣炮。”

  ??“機槍呢?”眼看走到機槍廠門口,楊秋停住腳步帶蔡鍔等人走了進去。

  ??“漢二型輕機槍(漢一型按照布倫式改進後的重新命名)每月能出100挺,新的輕型漢三型重機槍每月6挺,衝鋒槍簡單易造每日就可得100支。”王金海帶大家走到最裏麵規模不大的重機槍車間,中央長條桌上擺著一挺樣式奇怪卻又讓蔡鍔有些熟悉的重機槍,三腳架被改成了厚重的雙腳架,水冷套筒也縮小了很多,機匣也明顯經過了改進縮小了體積。

  ??這是根據楊秋拿出來的MG8/15圖紙仿造的漢三型重機槍,主要用於全麵替換目前各部隊使用的7.92毫米馬克沁。劉慶恩和楊秋一起研究後進行了較大修改,不僅比原型更輕也更靈活,改用了製式的7.62毫米子彈,取消了全自動模式,增加了快慢機,為保持長時間穩定射速保留了水冷套筒但減小了體積,采用100發小彈藥箱供彈,而不像以前每次都要扛著250發的彈藥箱到處跑,雖然國防軍不可能向歐洲那樣大量裝備重機槍,但為了鍛煉製造隊伍還是保留了重機槍生產線。

  ??“彈藥方麵現在日夜可產76子彈6萬發,各類炮彈4000枚、引信5000個、手榴彈2500枚、漢川炸藥廠從德國和美國買的原料後,日夜可得千斤新炸藥,自產原料要等到湖南那邊的化工廠建好才行。現在我們這邊工人還不是很熟悉新機器,隻能達到五成的設計產能,要是再有一年嗬嗬。”王金海說到最後自己也得意笑了,現在的漢陽放在歐洲都是家中型軍工廠規模了,隻要工人再鍛煉幾年,產量翻倍甚至媲美日本都是有可能的。

  ??蔣方震已經比較熟悉這裏,明白之所以能有這個產量一來是楊秋高屋建瓴,比如悄悄向美國采購了數千根四米長的高強度鋼管用於迫擊炮,還有前後兩批向德國采購的400根70毫米步兵炮炮管,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炮廠工序。二來是使用了全新的生產方式和大批奧匈技術工人。三來嘛囤積原材料上砸的錢估計比建廠還要多,光向美國采購銅錠和瑞典軟鋼就各有幾萬噸了。

  ??經過一年多的瘋狂改擴建和囤積原料下,國防軍已經擁有了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速度和大批采購軍械的北洋比並不弱下風,新裝備上甚至遠遠超出,而代價就是已經近乎枯竭的財政。

  ??但這些聽在蔡鍔耳朵裏就誇張了,五成的產能就達到這個數字,要是等工人熟練,那該是什麽樣的光景?何況在重慶還有一家規模比這裏小不了多少的新廠,難怪他有信心提早開始北伐統一之戰。

  ??“重慶那邊有數據嗎?”楊秋似乎並不滿意產能,看向了秋恒。

  ??秋恒說道:“重慶是完全新建所以進度較慢,在將江南廠的軍工設備和工人搬遷過去後,已經開始試生產,目前主要集中在衝鋒槍、擲彈筒和彈藥這幾項上,其中擲彈筒速度最快,每月可以提供1000支以上。其它產量約為這裏的三成左右。二期工程預計將在明年4月前完成,工人的培訓已經啟動,大部分也都在這裏實習。”

  ??除了主要軍械外,三人還參觀了一下衝壓車間,十幾台小型衝壓機主要製造衝鋒槍槍托、工兵鏟、水壺和頭盔等一些衝壓零件。看到這些蔡鍔和蔣方震都覺得楊秋就像聖誕老人,似乎兜裏總有掏不完的禮物。

  ??光算步槍的話,湖北這邊每月基本上就能武裝一個步兵旅。加上去年年初向德美兩國采購的十萬支步槍、大炮和彈藥已經全部抵達後,一師、二師、四師和兩個新建警衛師率先完成換裝,部隊戰鬥力已經有了較大飛躍。

  ??蔡鍔對輕機槍和擲彈筒最感興趣,尤其是後者徹底彌補了手榴彈和迫擊炮之間的300米空檔,簡單易造不說,50毫米口徑也確保了威力足夠,所以還特意去參觀了正在靶場進行擲彈筒使用集訓的士兵,以便對這種新武器有個直觀印象。

  ??看完實彈射擊後,蔡鍔長歎口氣,佩服道:“蔡某現在才知道以前是坐井觀天,司令為工業建設真是耗盡心血,可我卻在雲南卻差點誤事。”

  ??楊秋明白他這是在自責當初唐繼堯和後來昆明暴亂的事情,正因為這兩件事延誤了西南統一步伐,也消耗了大約五百萬款項用於重建,幾乎相當重建一個老漢陽的耗資了,所以安慰道:“鬆坡兄何必介懷以前的事情呢,人總是要向前看的。”

  ??蔡鍔點點頭問道:“這麽大的廠,每年投入恐怕不少吧?財政上。”

  ??楊秋還未回答,秋恒先一步介紹道:“蔡將軍錯了,湖北和重慶並非用以前滿清的官營模式,這裏是采用國家控股和私人投資方式,其中私人這塊比重比較大,是司令出的錢。”

  ??“這是您出的錢?”蔡鍔驚訝了,就算不懂工業的人也明白,兩家這麽大規模的工業公司要想建設起來,也最起碼需要投入數千萬資金!

  ??蔣方震知道他會驚愕,其實隻要聽說過的人都會驚訝,笑道:“鬆坡真要丟掉老眼光了,這裏的大部分投資確實是司令私人出資的,國家控股隻占了少部分,主要為了對軍工這塊進行必要的監督,所以平時運作完全是按照歐洲工業模式。”

  ??秋恒繼續介紹道:“歐洲工業模式比起之前官辦有利有弊,弊端是產品采購上會吃些虧,因為工廠是需要盈利的,就比如我們目前的輕機槍,成本大約200元一支,國內軍隊采購價格是300,利潤中有65元用於工資、繳稅和日常消耗,剩下35元是利潤,如果對國外出口的話報價至少是500元。這樣做的好處是工廠可以贏利,賺錢後可以用於新設備的采購和升級。”

  ??“35元利潤不高,每月100支也隻有3500。”

  ??旁邊的王金海聽他這樣算,笑道:“將軍,這筆賬不是這樣算的!軍工利潤大頭不是裝備而是彈藥,每十發子彈淨利兩分,每天也有1200,一月就是近三萬六。何況這裏也不是純粹的兵工廠,雖說目前軍工利潤最大,但將來我們還要搞民品機械製造這一塊。而且。”他看一眼楊秋,見他點頭就放心繼續介紹道:“我們還有國外利潤,就比如我們正在和克虜伯合作製造的每月5門新式七生五重型野戰炮,由於這種大炮技術很先進,每分鍾可以打15發炮彈,所以德國不僅拿100門十生五榴彈炮來換圖紙,根據合同還要在我們這裏采購100門。

  ??光這種大炮每門就可以賺五千,他們上月還看上了我們的漢三型重機槍,由於我們產量小沒法滿足訂單,就幹脆花50萬買走圖紙,光這兩項就可以維持工廠三個月的全部工資開銷。這幾天他們又看上了擲彈筒,不過價格還沒談攏,我們的報價是采購一萬外加30萬技術轉讓費,要是能達成嗬嗬,半年的工資都回來了,今年怎麽算廠裏都能淨賺300萬,買設備的話又可以添置大概100台機器。”

  ??蔡鍔漸漸聽懂了意思,卻有些看不透楊秋了,尤其聽說他居然拿得出連德國都羨慕,願意用100門大炮來換的新技術更覺得他高深莫測。至於德國在這裏訂造100門也肯定是他的主意,既賺了錢又鍛煉了工人,否則以德國的工業能力怎麽會願意在這裏訂購。

  ??什麽是底氣?這就是底氣!

  ??他這回算徹底明白了,一月武裝一個步兵旅在歐美還不入流,就算和日本比也差了好幾個台階,但和北洋比差距就太大了,要知道北洋除了大沽的機器局能勉強製造些彈藥和槍支外,幾乎全依賴外購。可以想象,真要是被拖入僵持,倒黴的絕對不是國防軍。

  ??楊秋揮手讓王金海先下去後,正色道:“不瞞鬆坡兄,我這裏也和你交個底。雖說我們可以初步自產軍械,但財政上還是壓力很大,為了這場仗張文景東挪西湊總計預算也隻有4000萬左右,大約可以供部隊消耗半年左右,所以半年內是我們能承受的底線,不是說超過半年我就打不下去了,而是一旦超過這個時限,就不得不暫停很多項目,就比如。”他看一眼正在建設中的三期工程,重重道:“工業建設,鐵路修造和免費教育!”

  ??說完這幾句後,連蔣方震都嚴肅地起來,蔡鍔更明白自己肩膀上的責任,莊重敬了個禮:“司令放心,蔡鍔向您保證,絕不會讓北洋有機會拖入僵持。”

  ??楊秋等的就是這句話,欣慰的笑笑:“走吧,我帶你去漢口特區看看,那邊拖拉機和自行車廠最近熱火朝天呢。”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