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決裂(上)
作者:河馬散人      更新:2021-08-09 17:19      字數:5136
  @@@@@“顥玉(慕容翰字),都安排好了嗎?”

  ??轎車向張園駛去,騎兵幾乎將車窗外的陽光完全擋住,車內楊秋捧著漢格爾給自己的遠東經濟調查報告認真研讀。說來可笑,這份報告居然是華爾街美亞協會用兩年時間完成的,反而他自己花盡了心思也沒找到幾份較為詳盡的清政府關於全國工商和經濟的調查報告。

  ??慕容翰帶起了眼鏡,文秀的臉頰上有些潤紅,看得出第一次參加這種全國核心會議讓他非常激動,介紹道:“炳麟先生已經就各類議題和北洋、民黨達成了一致,除了讓統一黨加入聯合執政還需要您今天定下來外,其餘議題都已經談妥。”

  ??任何重要談判等首腦出場幾乎都已經完成,後續無非就是個公告而已。此次也毫無例外,在所有議題實際上已經完成就等簽字生效時,楊秋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未來。

  ??他的心思甚至已經越過了統一戰爭,開始轉向戰後的國家和經濟重建上。

  ??這份報告給了他國家經濟形勢的大致概念,報告中美國認為中國經濟總量可以占到世界的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之間,雖然絕大多數都是原材料出口,但1910年收入依然達到了3.35億兩白銀,折合成銀洋或者日元是5億左右。這個收入水平與日本相當,但人口卻是日本的九倍。雖然這個統計裏有個很大問題,那就是苛捐雜稅和厘金較多,不過從最早的三省來看,厘改稅減少了中間環節的盤剝後實際稅收應該可以持平或者超出一些,此外由於庚子年賠款導致海關絕大部分由英法等國把持,無法自主關稅定價,所以根據美國估算,關稅被統一定在5%後,光這點每年要流逝至少1億兩之巨。

  ??如果加上這筆錢那麽年財政收入應該可以達到4.5億兩,約合也就是6.8億銀洋或者西南民元,折合美元大約為3.4億,考慮到國土、人口和需要支付的《辛醜條約》賠款,人均基本上可以算“非洲”水平。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串數字那麽美亞協會估計早就打退堂鼓了,人口和資源利用率是這份報告中反複提到的兩個詞。按照華爾街的計算方法,4.5億人口每人增加1元收入或消費,就意味國家將增加6千萬左右的財政收入,同樣中國目前的資源資源利用率也僅僅是美國的10%左右,按照美國的算法每增長10%,國家財政就收入將增加一倍。

  ??所以美亞協會認為遠東有著巨大的潛力可挖,按照人口和各類數據分析,如果能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采用更為合理和科學的手段發展工商業,同時促進農業發展的話,年增長率將遠遠超過美國(基數低,增長比利會顯得很高)。當然華爾街這麽積極也是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對他們來說,中國國民購買力的增強意味著可以出售更多商品,甚至還樂觀認為,如果十年內中國每人消費10美元美國商品,那也450億美元!相當於目前美國國民產值1.3倍!這還沒算十年內的人口增長率!所以華爾街是最積極鼓吹世界各國承認民國政府的組織,隻可惜目前的美國還屬於絕對的畸形侏儒,在遠東的話語權甚至不如日本和比利時這等小國家,眼瞅著人家大把大把撈銀子沒點怨氣是不可能的,所以當楊秋強勢崛起並逐步開放西南一億人口的大市場後,可想而知鼓舞了多少美國商人。

  ??漢格爾給楊秋這份東西的意思也很明顯,就是想勸說他進行更積極的經濟改革,開放更多的市場以換取貸款。然而在楊秋看來美國的想法有些太激進,就算他能統一國家,想要拿回全部關稅自主權也是很難的,因為這涉及到世界頭號強國,也是保守之風最盛行的英國的利益,所以最多隻能拿回對英國損失不大的北方和西南關稅,重要的占據了全國近一半的東南關稅短期內是看不到自主定價的可能。

  ??不過他還是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自己肩膀上足以壓垮任何人的責任!平行世界裏辛亥年中國經濟占世界9%左右,新中國成立時卻下降到不足1.5%,辛亥年人口是4.5億,新中國成立之初依然是4.5億,三十八年時間內經濟人口居然毫無變化,虧得民黨還有臉自稱黃金十年。

  ??曆史雄辯地證明,穩定有多麽的重要,哪怕再爛的統一也比最好的分裂要好!自己應該勇於去承擔起這個責任。

  ??身為後來者,如果安於自己賺錢享樂是失敗的,如果以軍閥的模式發展也是失敗的,更失敗的是想要成為領導者,就必須有大國眼光。這就像曆史上的國共合作那樣,主席在和委員長握手前,全世界都隻把他看成軍閥!隻有當你參與進國家管理,目光超脫地域才能被國際社會認為是有資格成為國家領袖的人物。

  ??而且想成為開國的領導者,也需要承擔更大更多的責任,決不能破壞建立起來的規則,如果今日不加任何理由就對北洋開戰,那麽將來別人也可以這樣做。如果當一輩子總統,那麽將來出現另一位強人後也會當一輩子,就算當不了一輩子,也會在下台前以鋪路、提拔等等手段做一輩子隱形的“皇帝”!所以楊秋推開車門,望著已經等在門口的袁世凱,嘴角緩緩勾了起來。他今天不僅要找個理由,也第一次不想用軍禮來見這個人他需要一次握手!

  ??沿著士兵們用身體隔開的安全通道,楊秋雙臂微微擺動,步履穩定和迅捷,當他走到袁世凱麵前時,出乎所有人預料的伸出了手:“楊秋見過大總統。”

  ??那一刻,世界是靜止的。

  ??陪伴在袁世凱身邊的朱爾典瞳孔微微張大,美國公使嘉樂恒,華爾街銀行團代表司戴德和漢格爾相視一笑,德國公使克勞茲麵含喜色。宋教仁、伍廷芳和蔡元培吃驚愕然,章太炎和張孝準自信微笑,慕容翰和顧維鈞隻剩下驕傲。梁士詒傻傻的,楊士琦麵帶憤怒,而最精彩的是袁世凱!矮矮的冬瓜身材本身就矮了一個頭、粗短脖子上那顆大腦袋需要微微仰起才能觀察他,目中異色連連,嘴巴更是吃驚的張開,甚至能看到喉結蠕動的憤怒。

  ??從未有人讓他這樣過,自從踏入這個國家的中樞後他還未見過有人就這樣走上來想和自己握手,既不稱卑職,也不叫下官,就這樣簡簡單單的自稱名字,然後伸出手來!!

  ??就連洋人都會先彎腰行禮!

  ??可麵前這個年輕人卻一點彎腰的意思都欠奉。

  ??毫無疑問!這個舉動惹惱了所有北洋一係,袁世凱心底更是不自覺地升起了憤怒和警惕,還好他懂得隱忍,所以不斷告訴自己,需要忍耐!隻要再忍兩個月日本貸款和軍械全部到齊後,自己就不需要再仰頭看他!

  ??“哈哈少年出英雄,這才是吾輩漢家男兒的本色,辰華非尋常人也。”無論他怎樣的機智,怎麽樣的誇獎掩飾,都無法避開那支伸手來的大手。

  ??兩隻手慢慢握到一起,雖然時間極短,但機靈的戴天仇還是迅速抓拍下了這個瞬間。

  ??當著名的華爾街日報以100美元價格買下照片的美國使用權並刊登在頭版後,評論員甚至配上了這樣一句話《年輕和權貴、遠東權利即將交接》。

  ??一個月後出版的時代周刊也毫不吝嗇把這張照片放在了封麵上,旁邊還陪有楊秋身著新式軍裝檢閱軍隊敬禮的照片,封麵下刊印的標題是。“令人驚訝的中國年輕人,自信、努力、勇於犧牲、不畏權貴,他已經成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之一!”

  ??德國記者的配圖顯然更加附和德國人的審美觀,因為他選擇了拍攝楊秋修長、高大而幹練的背影,背影前是兩張胖胖卻錯愕驚訝的臉龐,一個大胖子自然是袁世凱,另一個卻是為他撐腰的德國遠東頭號敵人朱爾典,照片沒有配標題,但每個德國人都明白其中的含義。

  ??在遠東巨變的時刻,苦苦追趕的德國取得了一比零的領先!

  ??作為資深外交家,伍廷芳最清楚這樣一次握手意味著什麽,甚至情不自禁的推了把宋教仁:“遁初要不你也去握個手?”宋教仁心裏苦笑搖搖頭,他可以去握手,卻知道自己肯定無法做到那種灑脫和自信,與其被記者們拍到緊張和局促,還不如老老實實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做好事情。

  ??臉色刹那的微變後,袁世凱的臉色又恢複了紅潤,他聲音洪亮,故意撇下讓自己出醜的楊秋,拉著宋教仁狀似親昵,如果不是情報從多個方麵確定他被氣得在床上足足躺了一個月,楊秋甚至想回去把方瑞撤職。

  ??“真是讓我驚訝的一次握手。”朱爾典搶在嘉樂恒前走到楊秋身邊,微笑看著他用標準的京腔問道:“我是該稱司令官還是巡使。”

  ??“尊敬的公使閣下,我更希望您直接叫辰華。”

  ??會談前楊秋就知道朱爾典會出席,所以並不驚訝見到這位影響了中國曆史走向的人物,和藹的笑容,發福的身材,還有完全中國式的打扮,如果不明白他的底細,根本沒有人會將這位老人和臭名昭著,甚至百年後都還在毒害西藏的涉藏問題四條掛鉤。不過此時楊秋沒給他提出這四條的機會,因為他故意壓製了入藏時間,隻是在西康和雲南擺出兩線包圍的架勢稍稍威懾下,因為他很清楚,兩年後自己有大把的時間去徹底解決整個西藏問題,甚至還能借此影響英國的遠東政策!

  ??當然,這步棋需要慢慢走。

  ??朱爾典眯著眼睛,他也在悄悄打量這個給他帶來了無數煩惱,使得揚子江上遊出現一個巨大漏洞,連白廳都多次詢問擔憂遠東會失守的年輕人,慢慢點點頭:“我喜歡這個名字。”

  ??“謝謝您的賞識,事實上我也非常的喜歡英國,在成為軍人前我就夢想成為納爾遜將軍,我至今還記得他的話。”楊秋絲毫不讓的與他對視著,呢喃的重複著那句驕傲:“英格蘭需要每個人恪盡職守。”

  ??朱爾典一點都不動容,依舊是那副淡然的神色:“謝謝辰華的誇獎,納爾遜爵士是英格蘭的驕傲,他鼓舞了一代年輕人。隻可惜辰華學習的不是海軍。”

  ??“是啊,事實上我現在連一艘巡洋艦也買不起。”

  ??“可是你的軍隊卻在已經快進入西藏和南欽。”朱爾典寸步不讓:“我認為辰華應該節製軍隊的行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衝突。”

  ??楊秋點頭讚同:“謝謝公使的提醒,我一定會告訴士兵確保貴國利益不受損壞。”

  ??朱爾典也看出了剛才那次握手的意義,更清楚現在英國已經不可能從歐洲抽身來遠東進行一場未知的戰爭,作為在華多年的外交政治領袖,明白這是個修複兩者關係的好機會,故意皺皺眉:“我知道,大英帝國和辰華存在一些小小的誤會,但請理解我們對德美進入揚子江後的擔憂,我們認為如果放任德美進入揚子江甚至西南,甚至會引發一些不友好的衝突,而且這會嚴重損傷大英帝國的利益!”

  ??楊秋就知道他會這麽說,早就胸有成竹的說道:“請恕我直言,我並不認為這會損失貴國的利益,恰恰相反的是,因為各國的互相競爭,促進了西南商業發展,貴國在西南的利益不僅沒減小,反而得到了極大地增加。根據我們的統計,在過去的一年中西南與貴國發生的交易總額甚至比辛亥年增加了百分之十,這可是價值數百萬的利潤。”

  ??楊秋沒說假話,在他入住西南引入德美後,看似瓜分了原屬於英國的那部分利益,但事實上因為厘改稅的推行,政府效率的提高和工商改造,發展鐵路公路等等措施,減小了中間流通環節的成本後,英國在西南的利潤的確增加了很多,雖然沒有拿到類似德美得到的大訂單,西南政府卻也向英國商人采購了數百萬的機器和設備,而且貴州在推行種植煙葉計劃中,也是怡和洋行拿到了南美煙葉種子的采購權,僅此一項上就帶來了價值十萬英鎊的商業利潤。

  ??朱爾典再次高看了眼他,但這並不能減小他的擔憂,短暫的繁榮無法彌補德美介入後的長期削弱,所以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楊秋也不和他爭執,卻忽然湊近壓低了聲音:“尊敬的公使閣下,事實上我覺得您不應該盯著西南,或許在北方,貴國已經喪失了一筆大合同!”

  ??這句話讓朱爾典也難得動容,剛想詢問清楚時楊秋卻已經大步流星追上了袁世凱和宋教仁,望著他的背景,老辣的他也忽然升起了一絲不妙。他在提醒?肯定是提醒!但提醒的又是什麽呢?北方、北方他反複念了幾遍後,臉色漸漸變得很難看,立刻找來助手。

  ??“去調查一下日本公使最近的行動,我需要知道他們這段時間做過什麽!”。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