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章 美洲致公堂的能量
作者:河馬散人      更新:2021-08-09 17:19      字數:4420
  @@@@漢口英國公使館內,印度侍者攤開手工刺繡的蕾絲桌巾,擺好精美的瓷器茶壺、濾匙及放篩檢程式的小碟子,又拿出糖罐,奶盅瓶,將三層點心盤擺放在中間。或許對他來說這是個很嚴謹的過程,但在特勞恩眼中,這種繁瑣隻是英國佬用來炫耀維多利亞時代的富足生活。

  ??誰也不能否認維多利亞時代是大英帝國最鼎盛的一段時期,但如果死死抱著過去不麵對現實,那麽等待他們的或許就是被拋棄。

  ??侍者忙完後,葛福立刻邀請特勞恩入座。他今天邀請這位的目的,是想要搞清楚德國到底要幹什麽!這段時間他已經受夠了,每天從上海駛來的德國輪船將一批又一批的機械設備運抵漢陽,其價值已經足夠數家大型工廠,還有巨量的廢舊鋼材,而且最近還有人發現有德國人出現在漢川鐵路的建造工地,都讓他擔憂會失去揚子江上遊的控製權。

  ??這是不對的,揚子江是英國的,必須遏製這種勢頭。

  ??“特勞恩閣下,恭喜您的商務參讚,他似乎做成了一筆很大的生意。”葛福試探著問道,他還不想和特勞恩撕破臉,事實上英國也不希望將德國徹底推倒自己的對立麵上。

  ??錫蘭高地紅茶的茶香在房間內回蕩,特勞恩不喜歡英國佬的炫耀,但也不能否認他們很會享受,端起茶杯輕抿一口,微笑道:“是的,我為他的傑出工作能力感到驕傲。三家漢陽廠的規模,一千多套機床和設備,還有水電廠、鋼鐵、機床和化工設備價值數百萬英鎊,尊敬的公使閣下,您知道嗎?我當時得到這個消息喜悅差點讓我休克。”

  ??特勞恩一邊說還一邊悄悄打量著葛福,見到他的臉色越來越黑,心中升起了一絲快感。能在揚子江上挖走如此一筆大生意,或許會讓陛下的表兄弟這幾天沒胃口喝下午茶,但他也不好太得罪對方,口風一轉又歎了口氣:“可惜,與貴國相比這僅僅是蠅頭小利,相比貴國每年上億磅的利潤,我想我們還需要努力。”

  ??葛福深吸口氣壓下心頭的怒火,淡淡問道:“特勞恩閣下,這個國家發生了一些變化,它的未來正在變得不可捉摸,您不覺得現在我們應該繼續共同原則嗎?袁世凱閣下於昨天已經將武勝關交還給了楊秋,他已經表現出了極大地良善,貴國這樣做會不會造成誤會呢?”

  ??“誤會?不。”特勞恩聳聳肩膀,做了個美國人愛做的動作,笑道:“我想我們並沒有違背一致原則,因為各國一致原則中隻是在外交和軍事物資上,正常商業貿易並不受這項條款限製,您說對嗎?閣下。”

  ??“但是鐵路呢?我國商人在漢川鐵路上看到了貴國的工作人員。”

  ??麵對葛福不斷挑動的眉毛,特勞恩卻胸有成竹,因為營運權協議屬於密約,要等兩年後鐵路建到一半時才會公布,所以他不怕英國查出什麽來:“我知道這件事,那些隻是華西鐵路公司雇傭的我國工程師,這有什麽問題嗎?對了聽說那位詹天佑閣下是貴國工程協會的會員,難道葛福閣下,我想我有必要提醒您,漢川鐵路必須遵守一致原則,如果貴國要收購請提前告訴我。”

  ??被反咬一口的葛福很生氣,咄咄逼人追問道:“那貸款呢?據我所知貴國似乎和楊秋達成了一筆數額巨大的貸款。”

  ??“是的,但那同樣是商業,我們也已經完成了交易。而且。”到了這個時候特勞恩不用隱瞞貸款的事情了,說道:“我一直認為銀行團嚴重造成了各國在商業上的正常交流,難道閣下沒有發現嗎?因為銀行團的限製,這段時間我們四國顆粒無收,日本卻利用近鄰的關係已經向這個國家的各方勢力發放了數千萬的貸款,所以我已經向國內建議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運作銀行團。”

  ??葛福沒想到德國已經介入這麽深,說道:“特勞恩閣下,作為文明人我們應該本著幫助一切苦難人民的原則,貴國這筆貸款非常可能會被用於軍事領域,所以我非常的擔憂。”

  ??“閣下可以放心,楊秋已經向我國政府保證這筆貸款不會用於軍事,他的目的是建造更多的工廠,幫助三省建設。據我所知他已經用貸款向美國采購了價值數千萬的工業設備,其中包括一個完整的鋼鐵廠、拖拉機廠和其它一些設備,您看他僅僅是用於商業。”

  ??“美國?”特勞恩的話讓葛福眉頭越皺越深。德國還沒解決,美國就又插手進來了,這是不是說揚子江上遊將來要三分天下呢?他是很清楚這片土地有多麽富足,而且隨著貴州即將落入楊秋手中,他的勢力正變得越來越大,或許整個西南中國不久後都會落在他的手中,朱爾典閣下全力扶持袁世凱的行為是不是錯誤了呢?或許應該調整一下策略,重新建立與楊秋的良好關係?

  ??“謝謝閣下讓我渡過一個美好的午後。”特勞恩話已經說完了,起身客氣了兩句,剛要走眼角忽然看到窗外一艘懸掛著美國國旗的貨船正沿著揚子江緩緩向漢陽駛去,為了給葛福造一點小麻煩,指指說道:“您看,我說的沒錯,美國來了。”

  ??順著他的手指,葛福看到了開始正在靠近泊位的美國輪船,眉宇更深了,就連特勞恩何時離去都沒注意。

  ??輪船在碼頭工人的指揮下緩緩靠上了泊位,這段時間來掛各種各樣旗幟的船舶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大夥沒太在意這艘美國貨輪,直到放下舷梯後所有人才眼睛一亮。隻見一位穿著洋人大衣,美豔無比的女子率先走下舷梯,她風姿綽約,容貌極美,黑色的長衣更襯得肌膚勝雪。

  ??在她身後還有好幾十位二十三四歲的年輕人,這些人清一色都是洋裝打扮,仿佛是剛從歐美留學回來的學生,可偏偏其中很多人一直在東張西望指指點點,似乎好幾百年沒回來過一樣。

  ??“苗苗姑娘?!”常四這段時間一直在兩地碼頭上指揮,見到女子開始還沒注意,就覺得氣質不凡非常漂亮,可等多看兩眼後卻猛地張大了嘴巴這個打扮洋氣的女人,不是苗洛是誰?

  ??“四叔。”

  ??聽到這個稱呼,常四更加斷定了,因為隻有苗洛這麽叫他。連忙走過去揉揉眼睛,一副見了鬼般的模樣:“苗姑娘,真的是你?怎麽這身打扮你不是在南京嗎?”苗洛微微一笑,讓她看起來愈加美豔不可方物,說道:“四叔,爺爺答應我不用再保護宋先生了,所以這回是特意來看芮姐姐的。”

  ??“不用保護宋先生?可南京那邊聽說還挺亂的啊?”

  ??“爺爺說滿清退位後我們美洲致公堂的任務算是完成了,所以宋先生以後由我哥一個人保護就可以了。”苗洛仿佛變了個人,巧笑嫣然,性子也變得活躍了很多。常四明白,以前她迫於要務行走江湖,性子壓抑了很多,現在卸下了肩膀上的重擔後恢複了性情。說實話她也算得上世家子弟,又自小在美國長大,要不是苗老爺子一心為國,怎麽會舍得讓她出來。

  ??所以常四也為她高興,指著船和那些男子問道:“您怎麽座美國船來了?這些事?”

  ??苗洛昂起脖子,像隻驕傲的小天鵝:“這船是我們從美國雇來的,上麵都是楊。”剛說到這裏,她停下怕被人看出心思,連忙改口:“是楊司令讓我發電報給爺爺采購的藥品和急需物。哦,對了,裏麵還有五架寇蒂斯飛機和十架的散件。”

  ??“飛機?那是個啥玩意?”

  ??“咯咯。”見到連常四這種老江湖都不清楚飛機,苗洛笑彎了腰,連忙讓大家卸貨。不到片刻一架包裹在油布中的寇蒂斯雙翼飛機就被吊出了船艙,等隨行而來的年輕人們七手八腳解開油布後,碼頭上頓時起了一陣驚訝聲,一架木質雙翼飛機完整出現在眾人眼前。

  ??常四在驚訝中左看看又看看,手觸碰到機頭螺旋槳發現動了,還以為自己碰壞了連忙縮回緊張道:“苗姑娘,這東西真能在天上飛?”說完又指指年輕人:“他們都能上天飛?”

  ??“當然能飛,不過他們可不都是飛行員,大部分都是回來造飛機的呢。”苗洛給常四介紹道:“這位馮如先生,他在美國很有名氣。四年前他想造飛機,我們致公堂的譚耀能先生就資助了他,花了幾個月就在美國造出了我們華人自己的飛機,去年才從美國回廣州。前不久爺爺聽說楊司令要建設航空隊就發電報請他,傳到峴廣州時就順路來了,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這三位都是他的助手,還有這些都是我們致公堂資助的學生,全都在美國學機械設計,不過會飛的就隻有兩個人。”

  ??要是楊秋在場,這些話肯定會驚訝美洲致公堂的能量,連馮如這種人都能驅使。但常四哪懂飛機啊,隻聽說都是學機械的,叫好道:“好啊,學機器好。這回我們楊司令買了幾個漢陽廠的機器,還真需要你們回國。”

  ??介紹完眾人後,苗洛見到他一直沒提芮瑤,追問道:“對了,芮姐姐呢?她還好嗎?”說到芮瑤,常四歎了口氣:“哎,芮幫主住院了。”

  ??“住院了?”苗洛嚇得連忙抓住手問道:“師姐怎麽了?得的什麽病?船上有好多西藥。”

  ??“不是病,是被人打了一槍,還好沒傷到筋骨,醫生說要休息幾個月才能好。”常四連忙把那天的事情說了遍,苗洛聽完小臉霎時變了,楊秋遇刺時她恰好南下去廣州請馮如,得知後也嚇得半死,沒想到這裏麵居然還牽扯到了師姐,顧不上安頓馮如等人,立刻要拉著常四向醫院跑去。

  ??常四隻好先派人去找張文景來安頓馮如等人,這才帶著苗洛去醫院看望芮瑤。

  ??到了醫院後的景象讓她雙眸猛然紅了起來,隻見到芮瑤半躺在床上,腰上包裹得嚴嚴實實,人也明顯瘦了一圈,長發披散神色憔悴,哪裏還有以前一幫之主的架勢,連忙問道:“師姐,洛爾來晚了,你好些了嗎?”當日腰上挨了一槍後,芮瑤就被立刻送入醫院,幸好部位不致命而且她長期練武身體也不錯,總算是挺了過來,見到苗洛她也很開心,連忙說自己沒事了。

  ??兩個女人坐在病房裏嘀嘀咕咕,常四擔心卸貨時把大老遠從美國買回來的飛機搞壞趕回親自監督。苗洛見到芮瑤沒大礙後也總算放心,問道:“師姐,到底是怎麽回事?他來看過你嗎?”

  ??說起楊秋,芮瑤不知怎麽臉上一紅:“都怪那個金癩痢!當天我見他鬼鬼祟祟要殺楊秋,出麵阻止被打了一槍。楊秋來看過幾次,我本想和他說說妹妹你的事情,可沒說幾句就走了,氣死我了。”

  ??苗洛心底一陣感激,沒想到芮瑤受傷了還想著自己,可見到她說話時臉紅紅的,卻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問道:“師姐,他現在在哪裏?”

  ??“好像是去了四川,要月底才能回來。”兩人眼睛一碰,忽然又各自扭了開去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