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托孤(下)
作者:寂寞劍客      更新:2021-08-09 14:50      字數:3896
  陳平急得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正在繩池縣衙外來回踱步,時不時的就會停下來眺望一下長街的西端,看到沒人前來便會懊惱地歎息一聲,然後繼續背負雙手,在縣衙大門外繼續來回踱步,而且踱步的速度是越來越快了。

  ??在陳平身後不遠處,站著老將軍酈商。

  ??酈商是蕭何剛委任的三川郡守,正準備前往洛陽上任,結果卻意外地聽到大王正在繩池縣衙駐櫛,便趕緊前來拜謁,不過守門禦林衛卻毫不猶豫地將酈商攔在了大門外,陳平也沒有放他進去的意思,這時候可不能讓酈商知道大王病危的消息。

  ??譴飛騎前去鹹陽傳詔已經三天了,算算時間,應該快到了。

  ??陳平左等不見人,右等還不見人,正準備派禦林衛去城外看看時,急促的馬蹄聲突然從西端長街上動地而來,陳平急定睛看時,隻見百餘騎禦林衛已經護著兩道身影向著縣衙這邊疾馳而來,當先那人可不就是太子劉恒?

  ??“太子?太子!”陳平趕緊迎了上來。

  ??劉恒翻身下馬,衝陳平匆匆一揖,轉身就奔進了縣衙。

  ??陳平和白墨見了禮,也跟著進了縣衙,酈商也要往大門裏麵鑽時,裏麵卻閃出了禦林中郎將叔孫嬰,淡淡地道:“酈老將軍,三川郡守乃邊防要地,不可一曰無主,你還是趕緊趕赴洛陽上任,就不要在這裏耽擱時辰了。”

  ??酈商有些訕訕地退下台階,滿心失望地上任去了。

  ??酈商為人忠厚倒也沒多想,隻是覺得沒能拜竭大王有些遺憾罷了。

  ??不提酈商滿懷失望去洛陽上任,再說劉恒匆匆進了後衙,不需要指引,隻是順著站樁的禦林衛便找到了劉邦臥病的北上房,一進門,劉恒便看到了病榻上昏睡不醒的劉邦,望著神色灰敗的劉邦,劉恒不覺悲從中來,當即跪在榻前嚎啕大哭起來。

  ??白墨、陳平跟著進來,卻沒有勸阻,隻是一左一右站到了劉恒身後。

  ??似是被劉恒的哭聲所驚醒,劉邦無比艱澀地睜開了眼睛,看到跪在榻前的劉恒,劉邦昏濁的眸子裏流露出了一絲難得的慈愛之色,劉恒便越發心慟如潮,哭得越發的悲傷,這也難怪,劉邦一直以來就對他極為冷漠,以前何曾像今天這樣的溫情脈脈過?

  ??“太子,莫要悲傷,人哪有不死的?”劉邦費力地伸出幹枯的手掌,輕輕地撫摸著劉恒風塵仆仆的臉龐,又道,“寡人今年七十有二,已經算是罕有的高壽了。”

  ??劉恒不說話,隻是跪在劉邦病榻前放聲大哭,此時的劉恒已經被一種異樣的情緒完全籠罩,他隻想將十八年來所受的委屈全都發泄出來。

  ??劉邦輕歎一聲,他當然知道劉恒心下的委屈。

  ??劉邦再抬眼看,卻隻看到陳平、白墨站在榻前,卻不見蕭何,便問道:“子硯,如何不見老國相?”

  ??白墨不敢欺瞞,當下拱手作揖、神情黯淡地道:“老國相聞聽大王病危,心中鬱結已然病倒,恐也不久於人世矣。”

  ??劉邦聞言一愣,遂即長歎息道:“故人凋零矣。”

  ??白墨、陳平默然不語,現在可不是他們插話的時候。

  ??劉邦忽然掙紮著想要坐起來,白墨、陳平趕緊搶上前來,一左一右將劉邦扶了起來,劉邦原本灰敗無比的臉色卻忽然間湧起了一抹潮紅,渾濁的雙眸也忽然間變得明亮了起來,當下對著劉恒說道:“太子,你對著亞相還有軍師跪下。”

  ??劉恒不敢怠慢,當下膝行轉身,麵向白墨、陳平而跪。

  ??劉邦喘了口氣,先對白墨說道:“子硯,寡人今廢國相、亞相之位,複置丞相,並以你以為大漢國之丞相,希望你能夠盡心竭力、輔佐新君。”

  ??白墨深深一揖,語含哽咽地道:“士為知己者死,臣……敢不效死以報。”

  ??劉邦欣然頷首,又叮囑劉恒道:“太子,丞相乃國士,汝當以父禮事之。”

  ??劉恒沒有一絲猶豫,當即對著白墨叩了個響頭,誠誠懇懇地道:“相父。”

  ??“不敢,斷然不敢。”白墨聞言大為惶恐,趕緊伸手將劉恒給扶了起來。

  ??劉邦又向陳平道:“陳平,寡人欲立太師,以為勳戚之首,此非你莫屬,今子房已歿,軍中唯賴你運籌帷幄,當與丞相一道,盡心竭力,共同輔佐新君。”

  ??陳平心下雖然有些不忿白墨竟然後來者居上竊據丞相高位,但不管怎麽說,他現在都是托孤大臣,當下深深作揖道:“臣……謹遵上諭。”

  ??劉邦含笑點頭,遂即頹然躺回榻上,就此氣絕身亡。

  ??劉恒頓時間搶上前來死死抱住劉邦屍身,放聲慟哭:“父王,父王何其忍心,竟棄兒臣而去,父王……”

  ??白墨喟然歎息,劉恒慟哭先王,這是父子人倫,他也不好阻止,不過如今先王崩卒,新君方立,大漢國更是內憂外患,他這個新鮮出爐的丞相卻是不敢有一絲的疏忽,當下將同樣新鮮出爐的太師陳平請到外麵密議起來。

  ??每逢新老國君交替,總是伴隨血雨腥風!

  ??漢國恐怕也不例外,現在同樣是內憂外患,凶險萬分。

  ??在外患方麵,有楚國、韓國外加匈奴,仰仗陳平的瘟疫毒計,總算暫時阻住了楚軍的大舉進攻,但隨著天氣轉涼,瘟疫必將消退,屆時楚軍既便元氣大傷、無力進犯關中,但對漢中尤其是三川郡的威脅卻絕不容忽視。

  ??韓國是疥癬小疾,倒是不必擔心。

  ??至於匈奴,同樣是心腹大患,不過匈奴剛剛大肆洗劫了燕、趙、韓地,根據各地細作提供的消息,匈奴從燕、趙、韓地至少擄掠了三十萬婦孺以及工匠,這一來,至少今年匈奴是不太可能再大舉南下“打草穀”了。

  ??所以說,最大的外患還是楚國。

  ??至於內憂,那就複雜了,鎮守九原、坐擁十萬雄兵的盧綰是一大隱憂。

  ??先王在時,自然是沒什麽問題,可先王一旦崩卒,盧綰是否會生出異心可就難講了!還有上將軍呂台,呂台不知關中消息,白墨對於呂台的行蹤卻是一清二楚,如今呂台擁兵五萬正在韓地休整,如果讓他知道先王崩卒的消息,他又會不會生出異心呢?

  ??其實,盧綰、呂台還不是最大的內憂,最大的內憂恰恰是他白墨本人!

  ??他白墨雖是鬼穀傳人,十年變革所取得的成績也是舉國公認的,但是,他白墨畢竟資曆淺薄,先王在時,諸多勳戚老將還不敢說什麽,一旦先王崩卒,這些宿老重臣還會服他嗎?今後,大漢國的軍令、政令還能暢通無阻嗎?

  ??想到這裏,白墨忍不住掠了身邊的陳平一眼,別人暫且不說,隻是陳太師,隻怕心裏就十分的不忿吧?

  ??這可真是千頭萬緒,睿智如白墨,也不知道該從何入手,不過有一點他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秘不發喪,大王崩卒的消息絕對不能夠泄露出去,至少在盧綰、呂台回到鹹陽之前,是斷然不能夠提前泄露的,否則,大漢亡無曰矣。

  ??當下白墨詢問陳平:“太師,是否暫不發喪?”

  ??陳平默默頷首,他心裏對白墨竊據丞相高位的確有些不忿,但他同樣清楚,先王遺詔委任白墨為丞相不是沒有原因的,他陳平的智計絕不在張良之下,但說到治理國家,那就拍馬也追不上白墨一二了,所以說,丞相之位的確是非白墨莫屬。

  ??而且陳平同樣很清楚,先王崩卒的消息一旦泄露,盧綰、呂台肯定會起異心,呂台未必會舉旗造反,但擁兵自重、禍國專權卻是相當有可能,至於盧綰,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舉兵南下、弑君篡位,對於盧綰,陳平自信絕對不會看走眼。

  ??白墨又道:“三川郡守酈商、漢中郡守梅鋗皆忠義之士,諒也不會亂來,且兩人與楚有夙仇,也斷然不會背漢而投楚,不過上將軍呂台、上郡郡守呂釋之、北地郡守呂產在聞聽先先王崩卒的消息後會有何反應,就孰難預料了。”

  ??長樂宮刺殺案之後,呂氏勢力遭到極大削弱,不過由於呂澤禦前救駕有功,還是給呂氏留下了相當程度的勢力,先王在時,這點勢力當然不算什麽,上將軍呂台也絕對翻不起什麽浪來,可一旦先王崩卒,那就另當別論了。

  ??頓了頓,白墨又道:“更可慮者還是九原郡守盧綰。”

  ??盧綰在大漢諸多宿老重臣中絕對是個超然的存在,憑借跟劉邦的非同一般的關係,常在關中作威作福,劉邦雖然看不慣卻也沒有過多為難他,隻是將他打發到九原去當郡守,原本算是個好安排,可現在卻成了尾大不掉之勢。

  ??尤其是蕭何不久前又將酈商、梅鋗從九原調離,就更讓盧綰沒了節製。

  ??沉吟片刻,陳平說道:“上將軍那邊不太好辦,盧綰那邊,倒是可以仿照先王口吻,寫一封密信,將他誑回鹹陽。”

  ??白墨道:“如此,上將軍這邊由我負責,盧綰那邊就拜托太師了。”

  ??陳平道:“丞相盡可放心,區區一個盧綰,本太師還沒放在眼裏。”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