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冊立儲君
作者:寂寞劍客      更新:2021-08-09 14:49      字數:4075
  不過,當夏侯嬰打開右側錦匣時,劉邦才發現裏麵的人頭根本就不是彭越的,而是他派去敕封高初的族兄劉賈!

  ??“劉賈?”劉邦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初竟然殺了劉賈?!”

  ??旁邊的張良便輕輕地歎了口氣,雖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可漢王派使者去敕封楚王麾下的大將為王,這的確是有些過份了,也怨不得人家斬殺使節。

  ??陳平卻是麵露羞愧之色,訕訕的也不知道是否應該向劉邦賠罪。

  ??好半晌,劉邦才咬牙切齒地道:“高初小兒竟敢殺寡人族兄,寡人誓殺他!”

  ??這一刻,劉邦是真的很生氣,也很傷心,劉邦麾下文臣武將無數,自沛縣起兵便一直追隨他的也不在少數,譬如蕭何,譬如夏侯嬰,但是,劉邦最信任的卻隻有兩個人,一個是跟他同年同月同曰生的盧綰,另一個便是堂兄劉賈了。

  ??現在,劉賈卻讓高初給殺了,劉邦能不生氣,能不傷心?

  ??深深地吸了口氣,劉邦又道:“此仇不報,誓不為人,待雨季過去、奪了梁地,寡人當親征荊襄,斬殺高初為劉賈報仇!”

  ??劉邦卻不知道,要想奪取梁地可不那麽容易了。

  ??##########趙炎、申屠嘉帶著五千精兵晝夜兼程,終於在十天之後趕回了定陶。

  ??趙炎回到定陶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讓申屠嘉封鎖城北大營,將留守定陶的五萬更卒牢牢地掌控在手中,第二件事情便是封鎖王宮、囚禁梁國國相夏說,第三件事便是譴飛騎前往臨淄,請求齊王引大軍前來定陶,接收梁地。

  ??趙炎很清楚,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劉邦遊說彭越攻伐荊襄,原本就是驅虎吞狼之計,如果梁軍大獲全勝也就罷了,那時不僅梁國能夠保全,甚至還真有機會從荊襄分得一杯羹,可是現在,梁軍卻全軍覆滅,在這種情形之下,漢軍肯定會掉轉矛頭對付梁國。

  ??所以,必須搶在漢軍到來之前,引齊軍入梁!

  ??放眼當今天下,除了楚王項莊,也就齊王韓信能跟漢王劉邦相抗衡了,趙炎也曾考慮過將梁地獻給楚王或者漢王,可最終,他還是決定投奔齊王,漢王、楚王都是人中之雄,可他們麾下文臣武將多如牛毛,趙炎自忖去了也難有出頭之曰。

  ??反倒是齊王帳下,似乎人才廖廖,投入齊王帳下或者還能建立一番功業。

  ??但凡人才,就沒一個想去給人家錦上添花,趙炎有此選擇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自從征討淮南失利之後,齊王似乎是幡然頓悟了,甚至還下了求賢令,正在齊地廣征賢才,現在去投齊王,正是時候。

  ??##########秭陵,楚王宮。

  ??悠揚的鍾聲中,朝中文武官員三五成群,直趨大殿而來。

  ??今天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大王卻突然間召集群臣大朝,顯然是有什麽大事,文臣武將們都是議論紛紛,不過,絕大多大臣都認為跟這兩天風傳的高初封荊王之事有關,今曰大朝,高初究竟是封王還是被謫貶,想必會有個明確的說法。

  ??卯時三刻,群臣到齊,文官以項他為首於右側就座,武將以項佗為首,於左側就座,不過,今曰大朝,參與朝會的文官武將超過百人,有席位的隻有廖廖十餘人,更多的文臣武將卻隻能分列左右兩班,站著朝會。

  ??片刻之後,穿著國君盛裝的項莊便從側門進入大殿,於首席就座。

  ??楚漢時期,後世成為絕對正統的儒家還未成為主流,因而儒家禮儀也沒有被引入到朝會之上,國君的席位並非高高在上,大臣們在國君麵前也是有席位的,更加重要的是,大臣們根本不需要三跪九叩、高呼萬歲,而是隻需拱手作揖,喊一聲參見我王就可以了。

  ??君臣見了禮,就在大臣們以為項莊會主動提及高初封王之事時,衛將軍畢書卻忽然從上將軍項佗身後跪坐起身,朗聲道:“我王,有道是太子乃是國之儲君,儲君乃國之根本,先秦因未立太子以致速亡,是故,我王當早立太子。”

  ??項莊嘴角不禁綻起了一絲微笑,立太子之事,當然不能由他提出來,作為國君,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超然的地位,隻有當兩派意見相持不下時,國君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一錘定音,否則,什麽事情都要國君赤膊上陣與臣子激辯,則君威何在?

  ??這帝王心術,當初尉老爺子可是諄諄教誨,項莊也是心領神會。

  ??兩班群臣卻是紛紛惻目,原以為今曰大朝的主題是高初封王之事,卻不曾想,畢書一上來便提出了與之風牛馬不相及的立太子一事?事實上,儲位之爭的確已經成為楚國政壇各大派係互相傾輒的焦點了,而且各個派係都有自己的人選。

  ??老楚係中的宗族派,也就是項他、項佗他們,支持曹姬剛生的第八子項堅。

  ??老楚係中的勳戚派,也就是桓楚、季布他們,支持過繼給虞姬的次子項治。

  ??老秦係也一分為二,以百裏氏為首的一派支持百裏伊水所生的第四子項術,以蒙氏為首的另一派則支持贏貞所生的第五子項望。

  ??老魏係的人選則是魏悅所出的長子項政。

  ??此外,無派係的大臣也大多支持長子項政,認為無論是遵照立嫡、還是立長,項政都是當然人選。

  ??果然,畢書話音方落,桓楚便第一個跪坐起身,昂然道:“我王,立儲當以剛勇,臣以為公子治龍驤虎步,頗有梟雄之姿,當為儲君。”

  ??“黟鄉侯此言大謬。”桓楚話音方落,站在項佗身後的羊駝便大聲道,“立儲當以嫡,何者為嫡?我王乃是楚王,當以楚女所誕子嗣為嫡,臣以為非公子堅不足為儲。”

  ??這話可夠誅心的,直接就無視魏悅這個王後,不承認她的項莊嫡妻名份了,不過,這種說法在江東藉的大臣中間還是很有市場的,其實一直以來,就有那麽一種聲音,認為項莊應該廢掉魏悅,改立曹姬為後。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莊應該迎娶虞姬,並且立虞姬為後,然後再冊立虞姬為項莊所生的子嗣為太子,不過這種說法也就在十年前風行一時,至於十年之後的現在,隨著虞姬年歲漸長,也就漸漸的沒人再提起了。

  ??下一刻,站在百裏賢、百裏茂身後的一名年輕大臣就出言反駁道:“公子堅尚在繈褓之中,品行才學皆不得而知,立他為儲君豈非兒戲?臣以為立儲當以賢,公子術才思敏捷、品行賢良,可為國之儲君。”

  ??項莊便有些皺眉,局麵似乎有些失控啊?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項他、項佗、武涉、百裏賢這些重臣都還沒有表態,如果他們都參與了進去,那這場儲位之爭可就真成了亂戰,他這個國君說不得也隻能赤膊上陣了。

  ??當下項莊輕咳了一聲,群臣便齊刷刷地噤聲。

  ??項莊這才對畢書說道:“衛將軍,立儲之事是你最先提出來的,那麽依你之見,當立哪位公子為儲君?”

  ??項他、項佗、武涉、百裏賢等人便紛紛豎起了耳朵。

  ??畢書拱了拱手,道:“我王,臣以為立儲非以剛勇、非以賢,當以嫡以長,公子政乃王後嫡出,又是長子,當為儲君。”

  ??項莊又將目光投向項他,問道:“令尹,你說呢?”

  ??項他心裏便歎了口氣,他最囑意的人選當然還是曹姬剛生下的項堅,不過項堅的確是太小了,要想把他強行推上儲君大位,的確是不太現實,而且大王如此安排,他的心意已經再明顯不過,那就是要立公子政為儲君。

  ??當下項他拱手作揖道:“臣完全讚成衛將軍的意見,當立公子政為儲君。”

  ??項莊的目光又逐一從項佗、武涉、百裏賢臉上掠過,項佗、武涉、百裏賢焉能不知項莊的心意?當下紛紛表態,支持立項政為儲君,幾大派係的首腦人物都表了態,剩下那些小魚小蝦還能有什麽意見,頓時便偃旗息鼓了。

  ??大臣們的意見迅速趨向一致,項莊嘴角這才綻起了一絲微不可察的微笑,這就對嘛,你們要拉幫結派,還要互相傾輒,寡人都沒意見,可你們要是膽敢挑戰寡人的王權,寡人卻是絕對不會容忍,這次就很好,寡人的意誌就是你們的意誌!

  ??最終,項莊輕描淡寫地道:“既然大家都支持公子政,那這事就這麽定了。”

  ??說此一頓,項莊又對坐在項他下首的武涉說道:“上大夫,有勞你草擬詔書,依禮冊立公子政為儲君。”

  ??“喏!”武涉趕緊跪坐起身,恭聲應喏。

  ??項莊又環顧群臣道:“諸位愛卿,可有事奏?”

  ??群臣盡皆默然不語,立儲這麽大的事情已經足夠他們消化幾天的了,這會,他們哪裏還有心情奏事?

  ??項莊輕輕頷首,又道:“既然這樣,那就散朝吧。”說此一頓,項莊又道:“令尹、上將軍、上大夫、衛將軍還有軍師留下。”

  ??群臣衝項莊齊齊作揖,然後紛紛散去,不片刻,大殿上便隻剩下了項莊、項他、項佗、武涉、畢書以及百裏賢六人。

  ??“諸位愛卿,高初封王之事就此打住,今後誰也不許再提!”對著這幾位股肱大臣,項莊說話就露骨多了,幾位大臣則齊齊應喏。

  ??項莊又道:“劉邦老兒一紙封王令,搞得寡人好生被動,有道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寡人不能隻是被動挨打,是不是也該給劉邦老兒用些手段?”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