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糧草未動、騾馬先行
作者:寂寞劍客      更新:2021-08-09 14:49      字數:3862
  當武涉正在彭城遊說淮南王英布時,項莊卻來到了歙縣。

  ??丹陽郡的歙縣山區,曾經的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已經被焚毀殆盡,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片片碧綠如茵的牧草草場,這裏便是楚國最大的軍馬場——歙縣軍馬場,馬場裏養殖了不下十萬頭蒙古矮腳馬,以及千餘匹阿拉伯混血馬。

  ??為了引進阿拉伯馬,楚國可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為了支撐水師船隊下南洋,楚國很是耗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

  ??在第一次下南洋失敗之後,楚國很快又打造出了一支由二十艘楚船組成的船隊,仍由戈勝率隊,偕四千銳士二下南洋,結果卻正好遇上南越兵變,這支船隊便成了運輸隊,往返於南越、江東之間,轉運了數萬楚國壯丁。

  ??半年後,戈勝重整旗鼓第三次下南洋。

  ??這一次,船隊甚至已經過了馬六甲海峽,然而不幸的是,船隊在印度洋上再次遭到了颶風的侵襲,滿載公輸紙、白酒、絲綢等貨物的四艘楚船觸礁沉沒,沒有了這些貨物,再去西洋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戈勝隻好返航。

  ??第四次下南洋時,船隊的楚船增加到了五十艘!

  ??而且戈勝也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將貨物分開放置在各艘船上,這樣既便有一艘或者幾艘船隻沉沒,也不會影響大局。

  ??這一次,戈勝的船隊終於抵達了天空之城——巴比倫。

  ??此時的兩河流域正處於塞琉古(亞曆山大大帝麾下大將)的統治之下,並且正遭到羅馬帝國跟安息帝國的東西夾擊,因而根本無暇招待東方來的客人,不過楚國人還是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阿拉伯馬、駱駝還有大量的黃金!

  ??然而返回江東的路上,不少船員紛紛患上惡疾,相繼死去(其實是虐疾)。

  ??繞過馬六甲海峽之後,四千水手已經死得隻剩下不到一千人了,甚至連樓船將軍戈勝也患病暴卒了,一千人可駕馭不了五十艘楚船,幾個校尉一合計,便將健康的阿拉伯馬、駱駝以及所有的黃金集中到了二十艘楚船上,然後鑿沉了另外的三十艘楚船。

  ??從馬六甲回江東的路上,又死了不少人。

  ??等船隊返回丹徒港時,出發時的四千水手已經隻剩不到六百人了,而且一個個全都皮包骨頭、瘦得不誠仁形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隨船抵達江東的數百匹阿拉伯馬以及數十頭駱駝卻是完好無損,幾萬斤黃金也是毫厘無損。

  ??聽說戈勝也在中途暴卒,項莊大為悲慟,當即追贈戈勝為烏鄉侯,並由戈勝年僅九歲的長子戈布承襲了爵位。

  ??所以說,為了得到阿拉伯馬,楚國可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的。

  ??現如今,歙縣軍馬場裏的一千餘匹混血馬就是以阿拉伯馬為馬種,跟蒙古矮腳馬雜交改良而來的。

  ??不過項莊畢竟是穿越眾,因此沒有重蹈漢武大帝的覆轍。

  ??漢武帝將所有從大宛引進的汗血寶馬都用於配種,卻忽視了維係汗血馬的血統基因,結果走上了一條引進、配種、改良、回交、直至消亡的不歸路,到最後,偌大的大漢帝國,竟然再找不出一匹純種的汗血寶馬。

  ??所以,項莊並沒有將全部的阿拉伯馬用於配種,而是保留了一定的種群,以維係阿拉伯馬的基因,隻有維係好了阿拉伯馬的基因庫,才會不斷有阿拉伯馬用於改良,歙縣軍馬場才能源源不斷地培育出優秀的混血馬。

  ??不過從個頭上看,改良後的混血馬也不怎麽出眾。

  ??事實上,從巴比倫引進的純種阿拉伯馬也隻有六尺多的平均體高,隻比蒙古馬的平均體高多出尺許,用來組建輕騎兵那是綽綽有餘,若是用來組建重裝騎兵,那就不行了,要想組建重裝騎兵,怎麽說也得是體高超過八尺的高頭大馬!

  ??不過,正如蒙古馬中存在體高超過八尺的駿馬一樣,阿拉伯馬的種群中也存在體型超大的個體,甚至還會誕生體高九尺的駿馬,隻要培育的阿拉伯馬種群、混血馬種群足夠大,就總會培育出足夠的駿馬,組建重裝騎兵那也是早晚的事。

  ??然而,項莊這次來歙縣,卻不是來看這些混血馬的。

  ??項莊這次來歙縣,是為了遠征巴蜀征集騾子來的,因為在歙縣除了軍馬場,還有一個大型騾馬場,裏麵蓄養著好幾萬頭騾子。

  ??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項莊卻是糧草未動、騾馬先行!

  ??騾子其實就是馬跟驢雜交的後代,既有驢的負重能力、抵抗能力,又有馬的靈姓和奔跑能力,而且,騾子吃的還比馱馬要少,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甚至還要勝過西南馱馬,有了騾子,軍馬場裏淘汰下來的劣馬就能全部變賣,補貼軍馬場的支出了。

  ??事實上,最近幾年歙縣軍馬場已經可以做到自我補血,再不用國庫貼補了。

  ??說起騾子,其實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那是作為稀罕物藏在王宮大內供貴族賞玩的,一直到宋朝,騾子才被當成役使的牲畜,從而開始了大量培育,不過有了項莊這個穿越眾,華夏役使騾子的時間卻是大大地提前了。

  ??這次遠征巴蜀,可不能再讓楚軍將士背著幹糧袋出征了。

  ??以前背幹糧袋,那是情勢所迫,沒辦法,現在楚軍的條件已經大為改善,就再沒必要讓將士們啃那又幹又澀的幹糧了,而且,從江東到巴蜀,那可是遙遙兩千多裏,光是行軍就得走上一兩個月,再大的幹糧袋也不吃不是?

  ??所以,這次出征必須征調足夠多的騾子以運輸糧草輜重。

  ??這次遠征巴蜀,項莊打算以虎賁營、天狼營兩萬精銳為基幹,再抽調三萬府兵組建遠征軍團,而且,項莊還打算親自領軍出征!

  ??五萬大軍,人吃馬嚼的,可不是個小數目!

  ??而且從江東到蜀中路途遙遠,少說也有兩千多裏,光是行軍隻怕就要走上一兩個月,如果戰事不順,拖上三四個月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這次遠征至少也要準備五萬大軍四個月份的口糧,這可著實不是個小數目。

  ??以一個士兵一月消耗一石糧食計算,五萬士兵四個月那就要消耗二十萬石糧食!

  ??二十萬石,就是兩千四百萬斤,一頭騾子負重八百斤(秦斤)翻山越嶺毫無問題,這也就是說,需要三萬頭騾子,考慮到運輸過程中騾子的損耗,則至少需要多征調上千頭,這還僅僅隻是糧食的運輸,算上輜重那就更多了。

  ??所以說,這次遠征少說也要征調四萬頭騾子!

  ??至於四萬頭騾子的口糧卻是不必考慮了,因為騾子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蒙古矮腳馬還要強,如果不出現負重過多的情形,也基本不用擔心掉膘倒架的事情,從江東到巴蜀也不是沙漠,沿途的青草就足夠解決騾子的口糧問題了。

  ??##########當項莊正在為遠征軍團征調騾馬時,劉邦卻在鹹陽太倉裏發呆。

  ??漢國的基礎原本就要比楚國好許多,既便是關中遭到楚軍洗劫之後,其人口規模,耕地麵積,土地肥力等等也仍然要勝過江東,再加上白墨變法以及十年生聚,現在漢國的人口規模和攢下家底可是要比楚國殷實得多了。

  ??十年間,楚國的總人口幾乎翻了一番,已達將近五百萬,可漢國也沒有原地踏步,現在漢國的在冊總人口已經超過了七百萬,壯丁也超過了一百五十萬,無論是總人口規模,還是壯丁數量,依然穩穩地壓過楚國一頭。

  ??鹹陽太倉裏積儲的粟米也遠遠多過秭陵太倉的大米。

  ??八百裏秦川、巴蜀平原盡皆膏腴之地,後世的江南雖然被譽為魚米之鄉,可在這個時代絕大部份區域都是未經開墾的荒地,因此江東的耕地麵積、每畝單產以及糧食總產量都遠遠無法跟關中、巴蜀這兩個天下糧倉相媲美。

  ??十年積攢,鹹陽太倉裏積儲的粟米已經超過了五百萬石!

  ??站在太倉內,望著多到糧倉裏放下不因而隻能露天堆放的小山般的粟米,劉邦真不敢相信這些都是真的,十幾年前跟項羽爭天下時,他還經常因為幾萬石軍糧而發愁,能幹如蕭何蕭丞相,也得拚盡全力才能勉強供應漢軍的軍糧。

  ??可是現在,鹹陽太倉裏的糧食卻多到吃都吃不完了!

  ??既便是出動百萬大軍,也足夠支撐五月作戰所需了!

  ??所以,是時候出關了,雖說他劉邦的身體還算不錯,可不管怎麽說,今年都已經六十九歲了,後麵還能有幾年好活,那就隻有天知道了,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掃滅關東諸國、一統天下,那他劉邦就是死都不能瞑目哪。

  ??不過,在出關之前,還得先解決了匈奴這個隱患才行!

  ??匈奴不滅,大漢國的後方就不穩,後方不穩,漢軍就得分心兩用,這從戰略上來考量無疑是極不利的,也容易被楚國這樣的敵國所利用,當然,也並不是非得掃滅匈奴不可,隻要奪回九原,將匈奴逐回漠北,也就差不多了。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