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均瑤役、平算賦
作者:寂寞劍客      更新:2021-08-09 14:49      字數:3931
  當下蕭何問道:“白小哥以為,大漢該怎麽推行變革呢?”

  ??白墨並沒有立即回答蕭何的問題,而是反問蕭何道:“蕭國相以為,大漢國現在最匱乏的又是什麽呢?”

  ??蕭何沉吟片刻後道:“白小哥是個明白人,本相也就不必虛言相欺了,大漢國目前缺錢缺糧更缺壯丁,不過歸根結底,缺的還是人口!隻要人口充足,錢糧稅賦自然就會充足,可供征募入伍的壯丁也就不缺了。”

  ??白墨輕輕擊節道:“蕭國相一語中的!”頓了頓,白墨又道:“所以,要想國富民強,諸如推行編戶齊民律、田賦法那都是治標之舉,隻有獎勵生育、積蓄人口那才是治本之道,大漢國若欲推行變革,當以此為突破口!”

  ??蕭何沉吟著道:“獎勵生育,積蓄人口?”

  ??“對,獎勵生育,積蓄人口。”白墨說罷舉起酒觴掩袖飲盡,又道,“不過,以今時之局勢,大漢國要想真正做到這些,並不容易。”

  ??蕭何輕輕頷首,說道:“願聞其詳。”

  ??白墨放下酒觴,又道:“今時之關中,土地田產大多掌握在世家、士族手中,數量龐大的黎庶百姓很多都是世家、士族的佃農,真正擁有自家耕地的自耕農其實並不多,而且所擁有的耕地也極為有限,可這些佃農、自耕農卻承擔著全部的瑤役、算賦以及田賦。”

  ??蕭何默默點頭,白墨說的都是事實,關中沃野千裏,良田上百萬頃,至少有一半多掌握在各大世家以及大大小小的士族手中,隻有不到一半的耕地屬於自耕農,而這些隻擁有不到一半耕地的自耕農卻承擔了大漢國全部的田賦!

  ??還有那些租種世家、士族耕地的佃戶和雇農,除了承擔高額田租外,還要承擔國家攤派的瑤役、更卒以及算賦(人頭稅),負擔不可謂不重。

  ??白墨扳著手指著細數道:“蕭國相你看,自耕農以麵積很小的耕地,除了要養活妻兒老小,還要繳納田賦,算賦,還要服瑤役,還有更卒之累,這樣的情形下,既便國相你獎勵生育,可他們敢生麽,需知多生一口,就要多繳一份算賦哪!”

  ??蕭何聞言默然,這種情形之下,黎庶百姓的確不敢多生,因為他們根本養不起。

  ??白墨舒了口氣,又道:“世人隻知道戰爭是造誠仁口損失的一大誘因,孰不知繁重的瑤役、算賦以及田賦才是製約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頓了頓,白墨又道,“所以,大漢國要想獲取更多的人口,更多的稅源、兵源,就必須均瑤役、平算賦!”

  ??“均瑤役、平算賦?!”蕭何霍然色變,沉聲道,“願聞其詳。”

  ??白墨說道:“所謂均瑤役,就是將壯丁每年的瑤役折算成定額的銀錢,這樣一來,漢國壯丁就可以隻繳納定額的銀錢,再不必有瑤役之苦了,國家如果需要大量壯丁用工時,則可以支付銀錢從民間招募勞動力。”

  ??“均瑤役如此,那麽平算賦呢?”

  ??“所謂平算賦,則就是廢除算賦(人頭稅)。”

  ??“算賦乃是國庫最大的稅源,如果驟爾廢除,豈不令國庫拮據?”

  ??“誠然如此。”白墨點了點頭,又道,“敢問國相,如今關中計有多少口?”

  ??蕭何不假思索地道:“如今關中四郡外加巴、蜀二郡,計有三百餘萬丁口。”

  ??“好。”白墨伸出右手又豎起五根手指,道,“那就以五百萬口做一個定額,然後將這五百萬口應繳的算賦折算成銀錢,連同瑤役一並折算進田賦之中,並重新量定田賦額度,同時規定無論世家士族,舉凡耕地皆需納賦,如此,大事遂矣。”

  ??蕭何悚然動容,道:“你是說,將瑤役、算賦都折算進田賦之中?”

  ??白墨重重點頭,道:“對,將瑤役、算賦折算進田賦之中,大漢國境內有多少田地,便有多少稅源,國庫收入多寡從此隻跟田地多少有關,與人口多少卻是再沒有什麽關聯了,這樣一來,製約人口增長的因素也就不存在了。”

  ??“製約人口增長的因素一旦去除,再加上國家鼓勵,黎庶百姓就敢放心生養了,人口一多,則必然要開墾更多的耕田以養活家人,如此一來,大漢國的耕地麵積就會更多,大漢國的稅源也會更多,這就進入了一個良姓循環了。”

  ??蕭何得承認,白墨所描繪的前景的確很誘人。

  ??方今天下,一個普遍的現實就是,廣大黎庶百姓隻擁有少量耕地,卻承擔了大部份的苛捐雜稅,少數世家、士族擁有大量耕,卻幾乎不承擔任何稅賦,正因為此,黎庶百姓才不敢多生、不敢多養,因為他們生養不起。

  ??如果白墨所說的均瑤役、平算賦能夠順利推行,則絕大部份稅賦負擔就會轉嫁到少數世家、士族身上,廣大黎庶百姓的負擔就會大大減輕,再加上再不用繳納算賦(人頭稅),若再有國家獎勵,他們也就敢放心生、放心養了。

  ??完全可以預見,屆時大漢國的人口將會爆炸式增長!

  ??伴隨著人口的激增,大漢國的耕地麵積也將會激增,如此一來,大漢國的稅源、兵源也會激增,則最多五十年,大漢國的綜合國力就能將關東各國遠遠地甩在身後,而這,可是連當初的強秦都未能做到的。

  ??不過,要想均瑤役、平算賦,並不容易。

  ??蕭何道:“可是,要清丈全國耕地是一個相當艱巨的任務。”

  ??頓了頓,蕭何又道:“還有,想要世家、士族納賦,也是千難萬難,一旦強行變革,勢必會招致各方激烈反彈,豈不令國本動搖?”

  ??蕭何的擔心也並非杞人憂天,早在春秋時期,不少學者大能就探討了均瑤役、平算賦的可能姓,不過此後兩千多年都沒有任何人能做到,直到明代張居正當政,才終於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均瑤役,那也就是一條鞭法。

  ??至於平算賦,更是到了滿清雍正年間才最終實現。

  ??而華夏族的人口,也是在雍正年間才實現了爆炸式的增長,此前人口的高峰值出現在明末萬曆年間,當時華夏族的總人口也不過一億多人,可到了滿清乾隆年間,華夏族的人口卻驟然暴增到了三億之多,主要誘因就是人頭稅的廢除。

  ??人頭稅直到滿清雍正年間才真正廢除,可見要想廢除有多艱難。

  ??尤其是現在還處於秦末的大動亂時期,漢王劉邦急需關中世家、士族的鼎力支持,一旦這個時候強行變革,將稅負轉嫁到各世家、士族頭上,則很可能引起關中動蕩,搞不好劉邦都有可能被關中的世家、士族給幹倒。

  ??所以,蕭何的顧慮是很有道理的。

  ??白墨卻似成竹在胸,淡淡地道:“蕭國相,所謂亂世當用重典,方今天下,關東諸雄皆在勵精圖治、銳意變革,漢王若是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則大勢去矣。”說此一頓,白墨又道,“至於世家、士族的反應……”

  ??正當蕭何豎起耳朵準備凝重靜聽時,白墨卻賣了個關子,微笑道:“蕭國相,今曰天色已然不早,晚輩也已經有些不勝酒意,不如改曰再敘,可好?”

  ??蕭何聞言啞然失笑,心忖這個白墨這分明是在待價而沽了。

  ??“也好,那就改曰再敘。”蕭何說罷起身,又道,“不過今曰與白小哥一席長談,本相甚感欣慰,小哥之見識閱曆,本相甚是欽佩。”

  ??“蕭國相過譽了,嗬。”白墨揖了一揖,轉身飄然而去。

  ??直到白墨修長的身影消失在街上不見,蕭何才匆匆走出酒肆,吩咐守候在酒肆大門外的門下小吏道:“快快,即刻準備兩匹快馬!”

  ??“快馬?”門下小吏聞言愕然,“國相意欲何往?”

  ??“隴西,本相有急務向大王當麵陳述!”蕭何說此一頓,又道,“還不快去!”

  ??“喏。”門下小吏揖了一揖,轉身匆匆去了。

  ??##########隴西,漢軍大營。

  ??劉邦正圍著一匹毛色火紅、肩高超過八尺的駿馬打轉,一邊問隨何道:“隨何,這便是你說的大宛馬?”

  ??隨何點頭道:“正是。”

  ??說話間,曾在九江跟楚國重騎有過交鋒的幾員漢軍小校已經到了帳前。

  ??當下劉邦問那幾名小校道:“你們看,這大宛馬相比楚軍重騎的坐騎如何?”

  ??幾名漢軍小校連連點頭道:“稟大王,楚軍重騎的坐騎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

  ??“好!”劉邦一拍大腿,吩咐隨何道,“隨何,你馬上再去一趟月氏,替寡人求購這樣的駿馬,轉告月氏王,這樣的駿馬他有多少寡人就要多少!”

  ??隨何點了點頭,又道:“不過大王,月氏人現在正麵臨匈奴人的威脅,而且情形不容樂觀,一旦月氏人為匈奴人所滅,我們就很難再得到大宛馬了。”

  ??“匈奴人?”劉邦皺了皺眉,沒好氣道,“又是這些該死的匈奴人!”

  ??旁邊的張良微微一笑,說道:“大王,如今我們的騎兵差不多已經練成,是時候給匈奴人一點厲害嚐嚐了,嗬嗬。”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