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5節 地圖開疆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2271
  這是一次壓倒性的戰鬥,相對於老毛子,明軍火力無與倫比,打得老毛子抱頭鼠竄,頭也不回地跑開了。

  “我們勝利了?”官兵們麵麵相覷。

  長官巴圖魯淡定地道:“是的,我們勝利了!”

  他就算不清楚遠處巴爾古津城的情況,看老毛子參戰的人數也知道是怎麽一個回事。

  他們絕對不可能人口過千!

  事實上,老毛子向東方的進軍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參加的人數都不到一萬人,卻從歐洲一直衝到了太平洋。

  現在,遇到明軍也不多,可是老毛子更少。

  死掉這麽多人,又跑掉那麽多,城裏還有多少人可想而知。

  派了三百騎兵去“禮送”逃跑的老毛子出境,巴圖魯率五百人往巴爾古津城前進。

  涉水到岸,沒有遇到什麽麻煩,無人阻擊城門是大開的!

  先派了一些人手上城,城牆上空無一人,再進城內,一片靜悄悄,隻是散發出一陣陣的臭味。

  城裏的老毛子全走光了,在開戰前,他們已經把婦孺轉移,想跟明軍幹一架,好好打一場。

  現在逃跑是幹手淨腳地把這座城鎮讓給了明軍,很好!

  ……

  “我們現在占領了北海,把這片土地納入了我們大明的版圖,現在,我宣布,大明北海承宣布政使司正式成立!”就在伊爾庫茨克城舊址外的空地上,當著數千官兵和三位記者的麵前,新上任的大明北海右布政使包爾康大言不慚地道。

  勒石記錄,石碑上寫有“新伊城0公裏”,即大明北海承宣布政使司從此開始。

  兩中華即大明與東南國,其行政區劃是不同的,明朝時承宣布政使的轄區是國家一級行政區,簡稱“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稱“行省”,而東南國的國家一級行政區則稱“省”。

  布政使司設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級行政區最高行政長官。而一省之刑名、軍事則分別由提刑按察使司與都指揮使司管轄。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稱為“三司”,皆為省級行政區最高機關。

  全國除了北直隸、南直隸之外,定為十三布政使,通俗稱為“兩京十三省”。

  如今大明增加了“內蒙古承宣布政使司”,主要管轄漠南,之後增加了“漠北自治區”,又稱外蒙古,讓喀爾喀蒙古人自治,但漢化得很嚴重。

  最新成立了大明北海承宣布政使司,一個新的行省!

  其管轄非常大,以北海即貝加爾湖為中心,東到外興安嶺,北到勒拿河,南與外蒙古接壤,西到鄂畢河,麵積比外蒙古還要大。

  如今實轄的地盤就兩個城,新伊城和新古津城,兵不到五千,人口就是二千民夫,算是地圖開疆。

  治所設在新伊城,即伊爾庫茨克城舊址上新建的城池,當家的正是包爾康。

  他的名字起得好,包你健康,官運就不差,字宜壑,號石浪,鬆江(上海市西南)人,明崇禎十年科舉殿試二甲第24名進士,能詩善書,書法號為湖南第一。

  前明既沒,東南王顏常武率戰列艦艦隊入南京,立金華王朱由產為永明帝,即為新明。

  這皇位上坐的還是姓朱的,大明宗廟香火不絕,包爾康找不出任何反對的理由,就在新明出仕任職,擔任過知縣、禦史、主事之類的官職,逐步升遷,雖不顯貴,亦一步一腳印。

  兩中華本為一體,有官員互相交流的政策,包爾康遂在五年前坐了海船南下,到東南國任職三年,之後回國,如今受朝廷派遣,出任北海右布政使,乃北海布政使司的頭一位官員。

  大明以左為尊,包爾康不是左布政使,明擺著是朝廷對他的激勵,一旦他在北海幹出成績來,則能升遷為左布政使。

  雖然沒有正位,但在北海以他為尊,在他的差事派遣上有“指揮北海軍事”的字樣,由他作全麵負責軍政之事,一旦他用北海布政使司的大印給北海派遣軍司令馮雙禮下令,則馮雙禮也要遵守。

  他就在馮雙禮的中軍坐鎮,但一路上非常安靜,隻是讀書,聽取匯報,沒給馮雙禮下達任何的命令。

  新明明顯是吸收了前明的教訓,拒絕“以文製武”舊轍,不搞什麽以文臣行武事的調調兒,對於馮雙禮的軍隊,包爾康隻能指揮馮雙禮,再也指揮不動其他軍官,不存在他高坐軍帳主位給軍官們下令的場景,不會有外行指揮內行,他也不能決定軍官們的升遷貶職。

  他的作用就是下達“戰略決心”,即達到什麽目的,要軍隊做些什麽,而過程則由軍官們具體實施。

  比方說要清剿北海東麵某個區域的老毛子,包爾康認為有必要,那他就下令,就是出任務,而馮雙禮則接令,就是接任務。

  任務執行過程中,包爾康可以監督,但不是監軍,不能指手劃腳,馮雙禮勝利,則論功行賞,主要功勞是他的,如果失敗,主要責任也是他的。

  如果馮雙禮認為任務沒必要或者任務過重,他可以提出來,包爾康不同意的話,馮雙禮還得執行。

  萬一敗陣,則軍隊監察部門判定雙方責任,也不用擔心監察部門袒護軍官,監察部門人員都是專業人士,且有文官參與評判,比如在東南國,內閣總理大臣就是軍隊總監,而在大明,也有一個閣臣作為軍隊總監,專門負責監督軍隊。

  職責分明,是大明軍隊的新風氣。

  事實上,大明高級軍官們的素質極高,遠遠地超過了前明軍官,很多時候在戰區作戰時,他們軍政雙肩挑幾乎都不成問題。

  也不用擔心他們尾大不掉,形成唐朝時的藩鎮,因為有許多功能分門別類,比如“收支兩條線”,雙肩挑的高級軍官負責收稅,但稅款不歸他來分配與管理,而是由朝廷決定;軍隊裏有政治軍官、參謀長、情報軍官等分薄了他的權力,雖然作戰時都得聽他的,但在平時肯定不是那麽一回事。

  用一句精辟的語言概括:“部隊主官做好訓練與作戰,就稱職了!”

  老毛子退出北海,戰鬥告一段落,接下來的事情由馮雙禮話事,他要承擔起建設北海的重任,從何著手?

  “諸位,我們北海是有政策關照的,接下來我們大家要發財了!”在北海軍政高層會議上,包爾康神秘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