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3056
  西伯利亞冬天嚴寒,肅殺無比,但盛夏時風景截然相反,有無邊無際的白樺林、綠色樟子鬆茁壯向上,綠油油連同草原和山丘處一片片野花,景色美不勝收。

  輜重部隊沿著前軍開辟的道路行進,地處高坡,可見到北海邊沿山峰聳立,岩石嶙峋,地勢陡峭。其海灣處三麵環水背靠青山,水色湛藍波光粼粼,遠山夾在天水之間渾然一體,自然生成一幅天然的風景圖畫。

  第二副隊長趙雲來不僅讚美道:“太陽漸漸西沉,天空中的火燒雲照見周圍山峰,景色變得越加絢麗如畫,我欣賞著天空乍明乍暗的變化,欣賞那永葆青春的大自然的姿容,她那巧裝盛飾的美貌,很快地,一切將從我眼前消失,隱匿在朦朦的霧靄裏。”

  他沉浸在自己營造出的優美的詞藻中,盤算著寫下這份《北海遊記》將能夠得到多少的稿費。

  上級如此,下級更是興奮,大家漸漸放鬆了警惕,唯有隊伍包尾的倭人還是很警惕。

  然而在無限美好的風光處隱藏著殺機,林蔭裏靜悄悄的,一根根槍管伸了出來,瞄準向著道路上的車隊。

  來自俄羅斯伏爾加河邊的下諾夫哥羅德的殺狼小子安德列·瓦希裏·列昂諾夫伏在一截枯樹幹後,沉穩地將那個明顯是大頭頭的大頭套進他的來複槍的準星中,瓦希西屏住了呼吸,扣下板機。

  “砰!”

  如斯響應,大頭頭的頭顱開了花,一頭栽倒在地上,頓時他的隊伍大亂,部下有的急著叫道:“長官!”衝過去想救護他,有的則大叫道:“敵襲,敵襲!”還有的不知道該怎麽做才好,在原地團團轉。

  瓦希裏使用的來複槍不是一般的貨色,實際上就是線膛槍,正宗的德國貨,當時沒有統一的德國,叫做神聖羅馬帝國。

  其重量輕,槍管長,俄國則沒這技術,他們連滑膛槍都造不好。

  線膛槍出現得很早,真正使用螺旋式膛線的據信是在1500年到1520年間,在德國的紐倫堡地區開始的,至於瞄準裝置,大約也是在1500年前後發明的,是最基本的準星、照門的配備。有了膛線和瞄準裝置,射擊的準確度大大提高,可以達到200米之外都可以保證命中率。

  相比之下,滑膛槍為了保證命中率,必須將敵人放近來打,最好是30米,這幾乎是麵對麵了,要是超過百米開槍,大半的機會是打不中的。

  據說十六世紀初時,知名的大畫家兼發明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曾經帶著自製的來福槍來到弗羅倫斯城牆上,瞄準圍城的敵軍開了一槍,打中300米外的一名敵兵。

  線膛槍與滑膛槍相比,它的精確度較高,射程較遠,缺點是造價高昂,易損耗,上膛比滑膛槍慢,這是因為每顆子彈都用浸過潤滑油的布包裹著,必須用木槌敲到槍管裏去,裝彈十分費時。

  不過這點被一個良好的措施所抵消了,當瓦希裏打出了一發子彈後,他把這把槍交給旁邊的助手,而助手交給他另一把上了膛的來複槍,並且還有第三把上膛的來複槍等著他這個神槍手!

  他看著亂七八糟敵人的隊伍,輕蔑一笑,找著一個似乎是長官的敵人,將他套進準星中,扣下板機,那人中彈倒下,對方又是一陣騷亂!

  然後他轉移位置,不過沒人注意他,道路兩旁的火槍齊射,打得輜重部隊應接不暇,死傷慘重,老毛子的伏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支俄國部隊的首領康士坦丁·科什圖尼察,金發藍眼,身材不高,留了兩撇小胡子,看似並不凶狠,原是莫斯科城裏的一個著名的騙子手,偷雞摸狗掙了一些錢,就得意忘形,與城裏一個治安官寂寞難耐的妻子談起了朋友,其實科什圖尼察是做好事,治安官的那個妻子是個黃臉婆,早就被他唾棄,另包了小蜜,長期擱置不用。

  科什圖尼察不過是用用而已,沒想到治安官這麽小氣,動用關係將他流放到西伯利亞。

  不過是垃圾到哪都是臭的,科什圖尼察懂得做人,諂媚上司,被伊爾庫茨克城方麵任命為向南的前進基地的長官,手下有二百多條人槍。

  正如歐洲從事大航海的海員都是社會渣滓,被強征上船,科什圖尼察手下的也多是垃圾、廢柴,成員魚龍混雜,有逃跑的殺人犯、越獄犯、與科什圖尼察是同行的騙子手、強盜、小偷等等,很多都是酒鬼,科什圖尼察能夠把這樣的隊伍帶得妥妥當當的,還真的是他的本事。

  不僅僅是靠吹牛皮就行的,科什圖尼察帶領他們從事一項頗來錢的生意,讓大大小小的匪徒們都有分潤,從而讓他們滿意。

  這項買賣就是皮毛生意,可以說,西伯利亞幾乎一切野獸都是會走動的皮毛,大的有虎皮、熊皮、豹皮,中等的有鹿皮、狼皮、麂皮、小型的有貂皮、海狸皮、水瀨皮、旱瀨皮等等,每一張皮毛都是真金白銀。

  當時沒有養殖業,皮毛的獲取全靠野外,而西伯利亞久無人煙,能夠提供皮毛的野獸多不勝數,於是科什圖尼察輕鬆加已愉快地大肆屠殺野獸,獲取皮毛,然後與喀爾喀蒙古人接洽,皮毛賣給他們牟利,換取銀元與物資,賺頭不小。

  正因為這是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參與的喀爾喀蒙古人沒有吱聲,由於監管條件的落後,他們皮毛投放市場隻當成是野人所為,沒引發明軍的警覺。

  那時期的野人部族多如牛毛,數不勝數,即使是駐蒙古明軍與情報機關有通天的本事,也無法察覺。

  科什圖尼察一夥在北海邊大肆屠殺野生動物,賺取豐厚的利潤時,一個晴天霹靂從喀爾喀蒙古人那邊傳過來說明軍要來了!

  他們不僅要來,來了還不走了,說要對北海實際管轄。

  斷人財路,無異於殺人父母,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幫亡命之徒就在科什圖尼察的組織下做好了備戰準備,檢查他們的火槍與彈藥,派出偵察兵前出,打探情況,預備著將來犯的明軍給打回去。

  匪徒們雖說桀驁不馴,但別有本錢,他們的馬術普遍良好,劈殺水平不差,玩槍的技術因為保命的需要而相當順溜。

  比如科什圖尼察的保鏢安德列,力大無窮,手持斧頭,能夠幹淨利落的將人分屍。

  還有騎兵頭子尼古拉,在高速奔馳的馬匹上能夠把人剃發而不是劈頭,當然,有時他也會失手,把人頭給劈爆,那多是沒喝酒的時候,喝酒他絕對不會砍錯。

  尤其是他們當中的殺狼小子安德列·瓦希裏·列昂諾夫,是個哥薩克,不過雙十年華,卻已經有了獵殺技術十二年之外,八歲就隨祖父到雪地裏設誘餌殺狼。

  那時期是蠻荒年代,人口少,野獸多,狼敢白天進鎮裏偷雞,熊瞎子晚上來居民家裏摸營,出了城鎮就是野獸的天下,晚上黑燈瞎火,單個人都不敢走夜路。

  在諸多害獸中以狼為患,所以打狼是很多俄國獵人都必須麵對的情況,可是狼性狡猾,你帶了兵器出動它們就會溜得遠遠的,你要是不帶兵器,它們就會上前咬你,聰明得要命。

  所以用放誘餌來殺狼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瓦希裏從小殺狼,已逾百條,他的槍法犀利,用滑膛槍在百米射程內別人是百分之五十的命中率,他達到了百分之八十,而在五十米射程,他的命中率幾乎百分之百!

  他的父親是個酒鬼,以三瓶酒的代價把瓦希裏賣給了路過的科什圖尼察做小廝,很快科什圖尼察見識到他的槍法後,就把精心保管的線膛槍交給他使用,還為他設計了一套作戰方案,即別人為他上膛,讓他發揮出百發百中的能力。

  憑借著手裏的人槍,科什圖尼察準備迎頭痛擊明人。

  說起那些與老毛子做生意的喀爾喀蒙古人也夠壞的,他們不僅騙了明軍,還把老毛子也給騙了,他們說到來的明軍不多於千人,但當明軍到來時,匪徒們被嚇了一跳。

  見到對方人強馬壯,人數多且不算,裝備非常精良,看上去士氣旺盛,這仗還怎麽打?

  可是不打也要打,科什圖尼察還是有點能耐的,他觀察了明軍的情況後,決定放過前軍與中軍,專門打明軍的輜重部隊。

  隻要輜重被毀,沒有了過冬物資,科什圖尼察才不相信明軍能夠在冬天的酷寒中堅持下來。

  他精心選擇了一個戰場,並且一開始,瓦希裏擊斃了明軍隊伍的首腦羅國星少校,致使隊伍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