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8節 冊立皇太孫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2309
  明擺著,朱由產的兒子休想繼位!

  就算顏常武願意,他手下的軍頭們和大臣們根本不會同意,他們還指望著老大進一步。

  老大進一步,他們就是開國元勳了!

  雖然他們也封公晉侯的,但哪有開國元勳這樣有曆史的影響力。

  以後大家都記得第一代的國公與侯爺,誰會記得幾代之後的國公與侯爺。

  東南國還好,這個國家是顏常武率領眾人打下來的,他要是自立為帝,根本沒人有意見。

  但新明這個脫胎於前明的老大帝國,對明朝的認可根深蒂固,顏常武雖是個權臣,也要顧慮到普羅大眾的反對意見。

  目前看來顏常武是不會篡位的,多有人勸進,顏常武就教他們去睇《三國誌》裏的曹操、司馬懿是怎麽為人處世的,大家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讓顏常武的老婆亦即監國公主朱真真繼位?

  這不是唐朝,這是明朝!

  唐朝女權主義盛行,武則天開了個頭,韋後與太平公主、上官婉兒肆虐。

  美女變骷髏,一切都隨風而去,到了明朝,女人地位相對低下,哪怕是公主的存在感也很低,朱真真算是一個奇葩的存在,但她要繼位難之又難。

  社會的輿論對於女人掌權是反對的,她個人主觀意識不強,她之所以掌權是因為她丈夫的要求而不是她自已想幹,所以一旦她遇到難題,隻怕會退縮不幹了。

  比如朱真真當上了女皇,萬一遇到她的叔伯兄弟或者侄子們反對,隻怕她會退位,把皇位拱手相讓。

  這樣情況下,哪怕是顏常武也不敢讓朱真真登上大寶了。

  事情總得解決,朱真真將她與顏常武所生的長子朱和坪養在皇宮中,待遇比如東宮太子,隻是沒有這個名份而已,想做什麽是司馬昭之心,世人皆知。

  要知道,古代人跟隨母姓少之又少,朱真真打下的朱氏的下一輩是“和”字輩,名字的第二字則是“土”字旁,取個“坪”字,表示他是老朱家的嫡子嫡孫。

  現在皇帝朱由產主動提出冊立朱和坪為皇太孫,再好不過了!

  顏常武假惺惺地道:“怎麽好意思捏?

  朱由產早就看透了他的為人是虛偽之極,告訴他道:“很好很好的意思,大明之幸啊,我朱家之幸、你顏家之幸,天下人普天同慶!”

  他出乎意料地說了一個顏常武喜歡用的成詞:“大家喜大普奔哪!”

  朱和坪確確實實是最好的人選,兩邊都可以接受,顏常武集團自然不會反對老大的兒子登位,而明朝的那些衛道者則因朱和坪也姓朱而勉強接受得了。

  如果不結束,顏常武強來,把朱氏改為顏氏,結果會如何,實在難以預料,可想而知,激烈碰撞的後果是要不顏氏把朱氏滅族,或者是朱氏把顏氏給趕下海去。

  這種結果是誰都不樂意看到的,即使是顏常武看上去勝算更大,可是世事難料啊!

  中庸之道盛行,河蟹之光大放光芒!

  顏常武雀躍道:“就不是陛下何時冊立朱和坪為皇太孫?”

  朱由產逗他道:“你說呢?這個月?下個月?明年?後年?”

  “嘿嘿,就請陛下及早聖裁!”顏常武陪著笑臉道,對於向來強勢的他可是相當地難得。

  逗他夠了,朱由產道:“擇日不如撞日,朕可與明天擺駕回京,冊立朱和坪為皇太孫!”

  顏常武大喜道:“謝陛下!”

  “應該是這你最有誠意的一次感謝吧?”朱由產笑眯眯地道,情知在這樣形勢下,他說什麽顏常武都不會不高興的!

  “還有一次!”顏常武趕緊伸出二根手指,表示總共兩次最有誠意的感謝。

  “另一次是什麽?”朱由產動問道。

  “謝陛下把真真嫁給我啊!”顏常武一本正經地道:“真真是個好女孩,知書識禮,對我十分關心,非常愛我,我感謝陛下把真真嫁給我。”

  “好,好好!”這回輪到朱由產不自在了,這讓他記起來實際上他是賣女兒,而且還賣得便宜,五萬兩銀子而已,秦淮河上的一個花魁售價甚至是朱真真的雙倍。

  當時,朱由產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叔伯兄弟,封地金華,是個庸王,沒有大惡也無大錯,平平常常的一位王爺。

  大明前任內閣閣員姚明恭受聘東南國任職,他出山時專門繞道金華作媒,代表顏常武向朱由產求親,欲兩家結秦晉之好。

  行動大獲成功,朱由產同意了婚事。

  讓朱由產同意這樁婚事的原因不僅僅是姚明恭的麵子與口才,還有顏家的五千兩黃金聘禮。

  這價錢實在不低,朱由產的家中狀況不是很好,因為眾所周知的崇禎皇帝連稅都收不上,支出又多,他給朱家子孫發的俸給都是“鈔”

  ,亦即紙幣,一錢不值!

  而朱由產的封地上出產又由於氣候影響而失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五千兩黃金聘禮一來,就解了朱由產的燃眉之急。

  ……

  且說朱由產擺駕返回南京,顏常武隨行,讓南京城裏的吃瓜群眾納悶不已:“這翁婿倆的關係幾時好到這種程度了?”

  然而當宮裏的諭旨明發天下時,大家才恍然大悟,有陰謀論者說道:“這是飛揚跋扈的東南王強迫陛下所為!”

  朱由產下旨冊立朱和坪為皇太孫!

  皇太孫,儲君的一種,簡稱太孫,與皇太子一樣,都是皇位繼承人的封號。名稱的由來與皇太弟、皇太叔等類似。此一繼承人通常是太子的嫡子,在太子去世後,改封其為太孫;也有少數在太子尚健在且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之下,有被封為太孫的例子,如唐高宗李治的太孫李重潤、明成祖朱棣的太孫朱瞻基等。

  皇帝立太孫,大多數的情況是因為太子去世,並且嫡孫至少已經接近成年,故太孫一般符合封建宗法的傳統,其繼承人的合法性不若太弟、太叔有較大的爭議;然而現實情況下,太孫因年紀尚輕,權力基礎不穩,隨時可能受到權臣、宗室的挑戰。

  本朝最悲摧的的皇太孫當屬朱允炆,他在登上皇位四年後,被他的四叔朱棣造反得值,廢了皇位。

  當然也有幸運兒,如朱瞻基,被朱老四冊立為皇太孫,待到朱老四和朱老四的胖兒子大行後,朱瞻基為帝,也享受了數年皇位。

  如今,大明又要冊立皇太孫,波瀾不興,十分順利,讓朱由產既心酸,也不無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