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2453
  坐在陳德旁邊的美女青春方艾,穿著合體的海軍軍裝,流線型的身軀盡顯花樣年華的美貌,年僅二十,卻已經是少校軍銜,這樣的升官速度在東南軍也是首屈一指的。

  她叫做方敏兒,原為海軍軍官學校裏的女軍官,表現優秀,在陳德到學校視察時看中了她,軍隊即時提撥她作為他的秘書,專門負責照顧陳德的生活。

  軍隊裏不允許發展男女關係,就連統帥顏常武出兵時身邊也沒一個女子。

  陳德的女秘書是顏常武特批的,因為東南國無法承受住失去一個元帥的損失,軍紀也就可以放一邊。

  “軍銜即特權”,白發配紅顏,一枝梨花壓海棠,人家是元帥,身邊有個女秘書不是件事。

  雖然軍紀嚴明,但也不失靈活性。

  陳德即將承擔起主持開掘蘇伊士運河的重任,派方敏兒去照顧他的生活是必須的,同時方敏兒得到了一個小妾的名份。

  在東南國,盡管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一夫一妻製度,但妻妾製在東南國依舊是牢不可破。

  方敏兒微微一笑,露出了雪白而整齊的牙齒說道:“元帥今早看來心情挺好的,比以前吃多了!”

  陳德欣賞著她的明眸皓齒,欣然道:“今天開始將會不一樣了,去拿文件來吧!”

  “是的!”方敏兒點頭道,她嫋嫋娜娜地站起來,到裏間拿出了大公文包,鱷魚皮製的皮包很沉,但經過軍官訓練的方敏兒並不顯得吃力地拿著,陳德接過來,臉色變得柔和了。

  應該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單業務,幹過這一票,他也將淡出軍界,回到旭日城坐大辦公室去了!

  開掘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成就無上曆史美名!

  時間還早,陳德打開公文包裏,拿出了一張圖紙,這就是蘇伊士運河的位置圖!

  他記得清清楚楚蘇伊士運河的曆史,即將開挖的蘇伊士運河不是首倡,開鑿曆史可能可追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即叫做Se III,其名字正是“蘇伊士”一詞的來源,為了通過陸行平底船進行直接貿易,下令挖掘了一條“東西方向”的運河,連接紅海與尼羅河,長期運行後運河被荒廢。

  其後,蘇伊士運河被斷斷續續挖掘和開放,分別在公元前117年羅馬時期的圖拉真國王和公元640年歐麥爾·伊本·哈塔卜時期兩度長時期開放。

  埃及是百戰之地,來來往往的勢力是城頭變幻大王旗,蘇伊士運河在曆代勢力中不斷地開通堵塞,終究泯滅在西奈半島的風砂中。

  東南軍奪取埃及後,雄才大略的顏常武即著手重新開通蘇伊士運河,以便將其強大的海軍通過蘇伊士運河,出現在地中海!

  如此海軍陸軍配合,必可將奧斯曼帝國和歐洲搗個稀巴爛!

  東南軍雖然陸軍強悍,但顯然海陸軍同時配合,壹加壹的效能必可勝過貳

  為了實現他的願望,很早之前,東南國情報係統伸出觸角,派出人員駐紮埃及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計算,規劃出路線圖!

  從地形上說,計劃建造的蘇伊士運河將觸及3個是淺而充滿水的凹窪:曼劄拉湖和提姆薩赫湖和苦湖,後者雖然有大小之別卻形成一片不斷的水域。蘇伊士運河計劃穿過蘇伊士地峽,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印度洋。地峽是由海洋沉積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時期積存的砂礫、尼羅河的衝積土和風吹來的沙等構成的。在地峽處開鑿運河,溝通洋或海,能節約海上航程。

  運河西麵是尼羅河低窪三角洲,東麵較高,是高低不平且幹旱的西奈半島。在運河建造之前,毗鄰的唯一重要聚居區隻有蘇伊士城。

  來華助戰洋人戴維先生主持埃及與敘利亞軍政事務時,為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做了充足的準備。

  首先就是屯田!

  俗話說無糧不穩,在當時沒有什麽現代化的機械,唯有人力,簡單地堆人力而上,人越多越好。

  人吃馬嚼,助陣的還有牛驢,在荒蕪的沙漠中一切都依靠補給,必須有糧。

  糧食可以通過海路調運,再用軌道運向工地,實際上不成問題!

  顏常武一代雄主,豈會用這種低B作法,他一聲令下,二十萬華人跨海而來,組成了埃及建設兵團,浩浩蕩蕩,進駐埃及與蘇丹的尼羅河兩岸。

  屯田,兩全其美,一來可助軍前和蘇伊士運河之事,二來極有利埃及成為該地中心地區,有糧一切皆有可能。

  秉承領袖旨意,戴維先生做得極好,他仔細規劃屯田事務,選擇地方,建立農場,分派人力、物力與資金,大幹快上。

  在尼羅河的下遊,有空閑的地方都種上了,原住民懶散,種地不行,搶地可以,說是他們的地盤。

  眾目睽睽下華人也不好吃相太難看,得,既然下遊沒地方,那就往上遊走,總有地方吧。

  於是尼羅河下遊打上,華人沿河建立了星星點點的農場。

  即使是尼羅河的下遊也沒關係,那就建渠引水,深入沙漠,治沙,向沙漠要土地!

  我中華民族什麽都行,戰天鬥地,改叫日月換新天。

  這就是之前純正雞蛋人戴維先生的篇章,他在埃及的沙漠上搞綠化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一下子就翻新出大量的土地。

  在尼羅河邊,有大量的水車吸引河水進入水渠裏,尼羅河河水加上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生產出大量的糧食、蔬菜與經濟作物。

  如此減輕了海運的壓力,糧食的供給本地化比率越來越高。

  接著就是建設華人新城,一座接一座的華人新城撥地而起,華人正式入主埃及,開始認認真真地經營起在埃及的產業,新建起倉庫容納了數不勝數的糧食與物資,為蘇伊士運河的開掘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開掘蘇伊士運河,需要大量的人力。

  未言勝,先慮敗,要保證蘇伊士運河開掘時勞動者的安全,其次保護勞動果實,新開挖的蘇伊士運河!

  為此,東南軍動用了足足兩個整編軍,分別是:

  第三軍:周全斌、賀藍、張鼐、塔天保;

  第四軍:李來亨、郝搖旗、馬重禧。

  這兩個軍,周全斌是東南軍年輕的元老,年齡不算大但資曆甚老,幾乎參加了東南軍開服以來的大仗小仗。

  至於李來亨則是前明山賊軍出身,肝過前明明軍和韃靼人,屍山血海中淌過來的悍將。

  有此兩將,相信必能保證蘇伊士運河的順利完成。

  不過,這也影響到東南軍在前線的軍力,沒能形成優勢兵力突破敵軍防線。

  再有大量的勞工,埃及統治者卡薩維拉·埃米爾出麵,竭盡全力,從各地征召了足足三十萬壯實的埃及勞工,這些勞工將在一萬中國河工的引領下,開始了這項偉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