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節 撤退(一)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2425
  到來三天,易德裏斯·帕夏將克裏特島的情形知道得一清二楚。

  總督穆西米尼·拉希德·帕夏與一眾高級軍官,他們吃好喝好,上前線是“兄弟們給我上”,沒有危險,死多少人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個數字。

  所以這場戰爭打下去對他們有好處,他們是不想斷絕他們花差花差的源泉呢。

  隻有一小撮人跟隨他們,都是他們心腹,高級軍官們吃肉,那些人喝湯,人數也不多。

  至於廣大的中下層軍官與士兵們,他們的處境苦不堪言,十萬大軍在此島,日費糧食浩大,海運遭遇威尼斯人攔截多有不到,接濟不上,物資嚴重匱乏,處於饑寒交迫的狀態,每年凍餓而死的人不在少數!

  而且他們身處前線,敵人駐城池堡壘防守,據高臨下,開槍打炮的,他們攻城,死都不知道怎麽一回事!

  這種將腦袋別在褲帶上的幹活,朝不保夕,厭戰情緒嚴重。

  清楚了這等情形後,易德裏斯·帕夏就有得放矢,收買了一群中下層軍官,悍然發動兵變!

  他是代表了朝廷的維齊爾,拿來的是蘇丹的敕令,有大義名份,救的是大家的命,誰人不服!

  順利地將總督穆西米尼·拉希德·帕夏與一眾高級軍官盡數逮捕,不過無人死去,易德裏斯·帕夏著將他們押解上船,禮送歸國。

  易德裏斯·帕夏受老科普律魯的叮囑,說這些軍官都是難得的戰將,不能死在自己人手裏,就算死也得送到與華人交戰的前線。

  搞定了軍官們,易德裏斯·帕夏統率全軍,主持撤軍之事也就順理成章,不成問題。

  他集中軍官們開會,宣讀了蘇丹的敕令,頓時軍營裏歡聲雷地,激動起來,士兵們朝天開槍,有如過節般快樂。

  易德裏斯·帕夏派人過去與威尼斯人交涉,聽說他們要撤軍,威尼斯人的軍營裏也是歡聲沸騰,槍聲不斷!

  兩軍厭戰,苦於作戰久矣,一旦得脫,喜出望外。

  土耳其人十萬軍隊等候海船,依次撤退。

  軍糧不足,趕來支援的赫然是威尼斯商人的海船,他們往卡內亞港口運來大批糧食。

  雖說是敵對,但已經成為過去式,沒有誰會與錢過不去,生意人看得很開。

  不僅運來軍糧,還幫助運送土耳其人歸國,為了避免刺激土耳其人,船上撤下了威尼斯的旗幟,換上了英國人做船長。

  不過大家打了這麽多年,威尼斯的船隻來來去去,還會不認得!

  土耳其人也裝糊塗,依次上船。

  一些奧斯曼軍官臉色複雜,他們曾經在此與威尼斯人拚生拚死的,許多同袍都死在這裏,現在回國,真是白忙一次,所為何來!

  至於後生們則歸心如箭,沒想那麽多,他們能夠脫離苦海,已經在船上打打鬧鬧,拿出了樂器彈奏起來,熱鬧得很。

  十萬大軍不斷撤離,半個月後,克裏特島上再無一個土耳其兵!

  這是一個平局,而在平行空間中,奧斯曼帝國與威尼斯共和國的這場戰爭以奧斯曼帝國勝利而告終,威尼斯人不得不割讓克裏特島,認輸了事。

  戰爭持續了二十五年,雙方都損失慘重,倍於現在還不止!

  威尼斯共和國在戰爭曆程中占盡上風,以海戰取勝,多次大敗奧斯曼人。

  那又如何,威尼斯共和國是個小國,麵對著龐然大物也似的奧斯曼帝國,這個帝國好象希臘神話中的安泰那樣,一次接一次被打倒,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最終把威尼斯人肝翻在地,踏上一腳,不得翻身!

  奧斯曼帝國則是慘勝,其軍力白白耗費在海上煙波與島嶼苦戰中,否則,損失掉的幾十萬大軍發往歐洲,軍力強大,能夠打下的地盤足以令人期待!

  戰略上出了大問題,現在大維齊爾老科普律魯將這種不良狀態扭轉過來,他高瞻遠矚,利用華人入侵時機及時退兵,反倒令華人遭遇嚴峻挑戰,兩強相撞,戰局擬目以待。

  ………

  最難辦的地方搞定後,奧斯曼帝國從西到東,從東到西,從北到南,都在撤軍!

  這是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撤退,撤走的不僅僅是軍隊,還有許多擔憂害怕的綠教民眾,他們拖家帶口,趕著牲畜,車子上裝滿物資,道路上一片擁護,人聲沸騰,熱鬧得快。

  與他們敵對的各國起初不知道怎麽一回事,不知道土耳其人在鬧什麽妖蛾子,他們偵騎四出,打探消息。

  很快地,他們知道了土耳其人撤退,無不大喜!

  一直以來,奧斯曼帝國的力量沉甸甸地壓在各國君主心上,各國君主聞土耳其人西進,未嚐有不驚者。

  今天他們出了大問題,各國反應不一,有的人想報仇雪恨,遂對土耳其人銜尾追殺,這些人有不少是失國失地者,例如匈牙利人、阿爾巴尼亞人、希臘人。

  在土耳其入侵歐洲的曆程中,這些國家被攻陷,民眾流離失所,想利用這個良機複國。

  也有的人力持穩重,徐徐而進,例如奧地利人。

  他們與奧斯曼帝國硬剛許久,知道他們的厲害,穩紮穩打為上。

  還有的按兵不動,那就是威尼斯共和國的軍隊,他們好不容易才與奧斯曼帝國講和,才不會去淌這趟混水呢。

  在急進的軍隊中,有匈牙利的***耶最為積極,他的祖先曾在匈牙利國王胡尼奧蒂·馬加什(1458年-1490年)帳下聽命效力,後來土耳其人入侵,匈牙利王國瓦解,***耶家族也隨波逐流,流離失所,嚐盡了人間辛酸。

  土耳其人撤退,讓出地方,***耶糾集了二萬餘眾,收複失地,複我河山!

  匈牙利是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末梢”,綠化程度不深,民眾知曉前朝,看到他們的聖十字旗,遂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耶五短身材,其貌不揚,初時信心不足,見沿途都是望風披靡,民眾爭相歡迎,以為民心可用,不由得大喜!

  這回輪到我來建功立業,揚名立萬了!

  他與各地民眾會唔,封官許願,試圖建立他的統治,正式打出了匈牙利王國的旗號!

  一旦成事,他將加冕為匈牙利國王!

  他滿懷雄心壯誌,率領軍隊萬餘人進抵“摩哈赤”城,然後渡過伏爾塔瓦河,準備再進一步。

  寬敞的伏爾塔瓦河百舸爭流,場麵壯觀,河風吹拂,令人心曠神怡。

  下一瞬間,駐馬河右岸高地看已軍渡河的***耶臉色大變,他看到了河的左岸出現了大批的土耳其騎兵,向那些已經過河的匈牙利軍隊展開了猛烈的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