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節 敵情介紹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2329
  治沙工作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如果沒有水車,就無法把尼羅河河水抽上來。

  而華人的水車,設計精巧,效率很高,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吃了一次接風宴,顏常武即時視察軍營,結果讓他非常滿意。

  他在開羅新城外的大校場上檢閱了駐開羅的部隊,那個大校場被綠化包圍著,讓人在裏麵訓練,看到四周環境,都是非常舒服。

  其側邊有個高地,往東望去,華人綠化工程蔚為大觀,涇渭分明,近著大校場的綠化最為豐富,有草有樹還有小湖,向東推移則是麵積厚實的沙柳,再東方有柵欄和草方格隨沙丘起伏綿延,猶如一座綠色長城牢牢擋住了外麵的沙海。

  懷著欣悅的心情,看軍人們排著整齊的隊列,在他麵前氣壯山河地走過,更讓人開心不已。

  他們身體健碩,氣質超群,透過軍裝可以看到他們鼓脹起來的肌肉,訓練有素,他們刺殺動作幹練,火槍打得很準,投彈普遍很遠!

  不僅僅是特意被召集出來的標兵與兵王,戴維先生自信地說了:“任何一支部隊都是行的!”

  於是除了受閱部隊,顏常武隨意挑了一支部隊出列進行檢閱,各項操練的科目都相當地優秀。

  顯然,他們的訓練下了很大的苦功。

  以顏常武的目光,看到他們的動作熟練,自然而然,絕非突擊訓練,臨時抱佛腳的結果,作為東南國西方集群總司令的戴維先生是功不可沒呀。

  大家還發現了不少官兵眼神充滿了殺氣,都是戰場上見過血的好漢。

  一問,果不其然,他們正是那些上到前線上與奧斯曼人肝過仗的軍隊,據戴維先生介紹說他實行部隊輪戰,每半年把部隊更換一批,送到前線與奧斯曼人作戰,得到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我把作戰的各個科目都來操練!”戴維先生說了,讓副官拿出作戰方案及戰鬥曆程記錄表,看到了東南軍各部對敵人進行了小隊戰和大部隊作戰,包括襲攏戰、攻城戰、野戰、埋伏戰等等,琳琅滿目,肝得充足無比!

  事實上,戴維先生坐鎮東南國西翼,倒有一大半時間在大馬士革督戰,作戰方案與戰鬥曆程無不過問,他承擔著給奧斯曼帝國持續放血的任務,這些年來,奧斯曼帝國死傷十萬以上,而華人傷亡萬人左右,打得相當好。

  對於奧斯曼人的優勢與劣勢,戴維先生知之甚詳,他給顏常武和各位將軍們作了詳細介紹。

  奧斯曼之前是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近年來被東南國占了埃及,硬生生地將奧斯曼帝國斬掉了一大塊,即便如此,奧斯曼帝國的國內民族眾多,軍力雄厚,依舊讓東南軍感受到沉重的壓力。

  有“阿紮普步兵”,從奧斯曼帝國核心地帶的安納托利亞的土庫曼人中征召而來,按照戰役持續時間領餉,後來轉變為常備軍,固定駐紮要塞且定時發薪。

  相對而言,阿紮普步兵是奧斯曼帝國的嫡係部隊,他們既忠心,戰鬥力也強,不容忽視。

  色薩利弗拉齊人組成的“沃伊尼克”部隊是相當強悍的步兵,歸順奧斯曼土耳其以前,他們受雇於伯羅奔尼亞半島的拜占庭君主,頑強抵抗奧斯曼西帕希騎兵的進攻。

  後來他們轉變了效忠對象,成為奧斯曼軍隊的主力,在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戰役中,弗拉齊沃伊尼克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直到16世紀沃伊尼克都是帝國不可或缺的步兵部隊,每年每十戶的基督徒家庭輸送並負擔一個沃伊尼克兵役。

  “西帕希騎兵”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事封建地主騎兵,也就是依賴地產維護,而不支薪的部隊,其地位就相當於歐洲的騎士,他們騎術精湛,裝甲結實,衝鋒時有如坦克般輾壓敵人,與輕裝的克裏米亞韃靼人輕騎兵相得益彰。

  最厲害的還是奧斯曼的“耶尼切裏”,即新軍,當時皇帝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時開始從非綠教臣民中強製征募8~20歲的青少年補充耶尼切裏兵團。通常5年征募一次。征募來的基督徒經體檢合格後,送到安納托利亞的土耳其農戶中服勞役,使其學會土耳其語,並培養其綠教的狂熱信仰。幾年後再送入軍事學校,施以嚴格的軍事訓練。

  這支部隊的兵源最主要來自巴爾幹半島被征服的基督徒裏挑選的男孩,存在著著名的“血賦”,戰鬥力特別強!

  他們擁有強烈的綠教的思想,並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依靠嚴密的組織、精良的戰術素質、狂熱的信仰,新軍成為土耳其帝國的精英部隊,是皇帝的近衛軍!

  耶尼切裏有嚴格的紀律,必須絕對服從長官的命令,士兵平時在營房過集體生活,不準結婚,不能從事手工業和商業,他們的薪餉優厚,建立功勳者可被擢升為高級官吏,如此就能專心打仗。

  除此之外,還有種類眾多的部族軍隊,當中不乏戰鬥力強悍的軍隊,遇敵時必須睜大眼睛,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

  “奧斯曼的軍隊非常強大!”戴維先生深有感觸地道。

  “他們靠著自己的強軍征服了幾十個國家,讓上百個民族對自己俯首稱臣。它是一個標準的火藥帝國,奧斯曼的軍隊甚至先於歐洲軍隊普及了火繩槍,巴爾幹和伊拉克的軍工基地給它的軍隊鑄造無數的火槍和火炮,他們火器十分的強悍,已經迎頭趕上來了!”戴維先生展示了繳獲的奧斯曼產的燧發槍給大夥兒傳閱。

  好家夥,純粹就是東南軍火槍的翻板,幾乎一模一樣,燧發裝置的精巧讓顏常武試過,一點都不遜色於自家的火槍,不同的是槍身輕一些。

  裏麵倒顯示一件好事,那就是華人的身體比奧斯曼人更結實,用的兵器比奧斯曼人沉重。

  充分的營養,讓華人更有力氣和高大!

  “他們士氣狂熱,遇敵時必須徹底打死他們,什麽時候都不能鬆懈!”戴維先生說戰後清理戰場時必須補刀,在開展這項工作時,一定要做好配合,比如一人去補刀,另一人則負責警戒,以免那些奧斯曼人猝起發難,造成已方傷亡。

  這是血的經驗之談!

  奧斯曼人進攻時非常猛烈,當受傷時,他們也會想盡辦法與你同歸於盡!

  更多的經驗從戴維先生說出來,顏常武與軍官們看著材料,認真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