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節 又要戰爭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2287
  不消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大會,顏常武實話實說,說出了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事情,把戰爭的真相挑明。

  國內的金銀、商品要出路,國外的地盤價值高,所以戰爭勢在難免。

  這些東南國的高層與核心分子明白了自己的任務職責,紛紛表態堅決支持朝廷的動作,為中華、為子孫長久之計,努力去肝!

  統一思想就好,把整個國家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沒什麽不能成功的。

  華人有種種的不足,但隻要有英明的領路人,那華人迸發出來的力量將會讓世界戰栗!

  會議結束後,大家議論紛紛,不說別的,光說起本朝是奇聞:錢多了沒處花,要想方設法地把錢給花出去,還真的是頭一回見識到了。

  有人這樣評論:“錢多也有錢多的煩惱啊!”

  旁人則接道:“煩惱得好,總好過沒錢花!”

  顏常虎回到宮中,運籌帷幄,積極調遣人財物,以利在中東的攻勢。

  對外攻勢,首重是將軍,名將肩負重任,隻要有了他們,勝利就有了三分之一的保證。

  在大明,他留下了甘輝主持對北方戰事,麾下有“魔家四將”即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此四將皆可獨擋一麵,騎兵則離不開“祖家軍”,祖大壽年紀老邁,但他麾下的祖家軍則方興未艾,足可大用。

  這些人留在大明的北方,負責對喀爾喀的戰事。

  顏常武又派了顏樂、顏典、李過等守南京,顏樂、顏典皆有勇略,李過既能打,也忠心,號“赤心”,如此大明安穩。

  話說回來,隻要顏常武在,則大明雖然有不少的問題,也能夠壓下來。

  洪熙官、張煌言、牛萬才、白文選、劉汝魁組成印度軍團,洪熙官為主將,張煌言為參謀長,負責對印度的低烈度戰事。

  與印度的戰事隻能算是支線任務,東南軍不去打他們他們都要謝神了,豈敢對東南軍無禮。

  參加過蒙古戰事的將領們悉數南調,有賀珍、劉汝魁、馬重禧、張能、田虎、楊彥昌、曾英、李占春、於大海、王祥、楊展、曹勳已經趕往中東地區前線,實際上他們走得比顏常武還要早,不停地坐船,開往西方。

  備選的將領非常多,顏常武重組了他的西方軍團。

  第一軍:張守雲、楊展、曹勳;

  第二軍:祖可法、陳喬、王祥;

  第三軍:周全斌、賀藍、塔天保;

  第四軍:李來亨、郝搖旗、馬重禧;

  第五軍:左夢庚、黨守素、袁宗第;

  第六軍:李成棟、顏田、楊彥昌;

  第七軍:曾英、李占春、於大海;

  第八軍:賀珍、張能、田虎。

  八個整編軍,每軍五萬人以上,合計四十萬精銳軍隊。

  將軍們都是打過仗,見過屍山血海的老將,來源於東南軍老底子、打過仗的前明官軍、李自成、張獻忠的部隊,可以說是中華最能打的將軍薈萃在西方軍團,加上顏常武在此,想輸都難!

  西方軍團主將為戴維先生,參謀長為張家玉,著二王子顏煜軍前效力。

  東南軍的軍官團、士官團建設卓有成效,主要是看功勞升官,素質相當高,打仗能力強,殺人技術高!

  東南軍士兵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平均年齡不到二十歲,個個都是棒小夥子!

  新兵要訓練三個月,人人身體結實無比,加上嚴格的紀律,出來後給人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先不說什麽,軍隊的夥食好,是世界上軍隊最好的,不僅管飽還管好,年輕士兵們努力訓練,努力去吃,吃飯是任務!

  皮實,任Cao!

  別國羨慕不來,他們沒華人這麽多的人口,可選擇餘地大,實行義務兵役法,所有適齡青年都有參軍的義務,不從者治罪,且官府明確想進官府者,有從軍經曆者優先。

  東南王偏好軍人是世人皆知的,現在大爭之世,先軍政治在所難免。

  軍力強大,其中有十萬人來自於大陸,其餘是東南國出,還動用了二十萬的民兵充當後備役,其中五萬民兵來自大陸,多為東南沿海地區,但也有不少的北方人,以沿海為多,內陸的山西、陝西、雲貴都有官兵參戰,這是國戰,兩中華都出血了。

  再有十萬華人民夫,他們負責輜重,倒不用加入戰場。

  不過,真的需要時,民夫也能用。

  火槍確實有好處,民夫都摸過火槍,臨急上陣用火槍,亦不是難事。

  有八萬阿三火槍兵和五萬中華小跟班部隊一起隨同參戰,他們衝陣不行,但用來守城、保證後勤線能夠派上用場。

  這些仆從軍中以中華小跟班戰鬥力更強,尤其是倭人,明顯地勝過了其他仆從國。

  另有足足二十二萬的阿三民夫加入了後勤保障線,用阿三民夫不是什麽原因,節省成本,給他們吃飽飯,給點錢就可以打發了。

  準備的軍費達到六千萬銀元,如果追加,可以翻倍。

  六千萬銀元是什麽概念,假設動一場十萬精銳規模的戰爭,每個士卒平均消耗、賞錢一百銀元,不少了,一頭水牛才四個銀元,一畝地也是這個數,打一仗給你二十五頭牛,帶著它們走已經有氣勢了。

  一場戰爭隻需一千萬銀元,粗粗算來,顏常武可以打十二場大規模的戰爭而不會對國家造成巨大的影響。

  現在嘛,可以打二場了,錢不是個問題!

  軍隊的裝備不必多說,一隊的金屬武器,彈藥充足到號稱可以連續不斷地打上三年!

  物資在倉庫裏堆積如山,帳篷、軍被、軍服、軍靴、軍袋、裝甲、頭盔、藥品、工兵裝備、望遠鏡、士兵口糧等等,士兵的口糧種類多有米、麵、餅幹、豆子、幹肉、菜幹、果醬、糖果、茶葉以及活畜、蔬菜等,名單上密密麻麻的物資名稱。

  還有重要的騎兵的馬、運輸用到的馬、驢和吃的肉牛、豬、三禽等,有的從遙遠的土澳大陸那裏運來,更多的幹脆在埃及、印度那裏飼養。

  由軍中元老陳德主持後勤,確保供應充足,他手裏掌握了民夫就有幾十萬,管理千頭萬緒,最為繁忙的就是他的業務。

  整個東南國的戰爭機器高速轉動,為戰爭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