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節 好心被狗吃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2799
  顏常武感到非常的惋惜!

  楊铖新,大明進士出身,福建海澄人,不折不扣的鄉黨!

  其曾在新明建立之初力撐東南府入主南京,立下大功。

  深受信任,保不準將來內閣首輔有份,沒想到居然中招,被鹽商拖了下馬。

  顏常武坐下來,讓他也坐下來,吩咐上茶,與他細談道:“排在你前麵的有兩個人,馬士英做上兩任十年就下台,楊天生是打醬油的永不可能擔任大明首輔,你排第三,很有機會位極人臣,有權有勢,為鎮國公主所倚重,你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確實!

  與前明相比,新明內閣的權力非同小可,首先是新明認可了內閣首輔就是宰相,而閣員相當於參知政事即副宰相,位階除了一些榮譽官銜之外是最高的,待遇充足,執政的顏常武講究按勞取酬,工多責任重的內閣成員收入幾乎是最高的!

  而且兩中華主政的都是女性,天生的缺陷使得她們更為倚重內閣,所以內閣的權力非常大!

  要不是國內軍隊控製在女主手裏以及宣布首輔最多隻得兩任,真的怕禍起蕭牆!

  “還有什麽不滿足的?”楊铖新喃喃地道,腦海中掠過了那成箱成箱的銀元、那極嬌極妍的美女、那滿桌的山珍海味、那珍貴的名人字畫、那些高官大賈的甜言蜜語……最終他頹然地道:“罪臣無話可說!”

  顏常武離開清涼寺,軍官為楊铖新送上文房四寶和一白瓷瓶,意思十分明顯!

  楊铖新顫抖著手,寫下了《與妻兒訣別書》,書上讓妻子好好奉養他的雙親,囑托兒子好生做人,循規蹈矩,勿犯錯誤。

  寫畢,拿起白瓷瓶,打開蓋子,一飲而盡。

  三分鍾之後,他倒在地上挺屍,一命嗚呼!

  當天朝廷急報是大明內閣閣員楊铖新患急病去世,朝廷贈三千銀元治喪,顏常武個人送了一萬銀元,以全君臣之誼。

  看起來王恩浩蕩,但是!

  楊家隻能拿走這一萬三千銀元,家裏被秘密查抄,一個銅板也帶不走,不僅如此,他的家鄉故居也被查抄,所有的家產都入官。

  無論如何他還是名譽不損,不被打入曆史的恥辱碑,是因為他識做,在顏常武來之前,他寫了詳細的交代,將官場上的交易情況一一寫明,寫上向他行賄的官員與鹽商,為朝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顏常武念及舊情,雖說不能將其赦免,但給他保留名譽,同時也保存了朝廷的顏麵,否則文官中的第三高位都出事,朝廷臉色有損,鎮國公主更是丟臉。

  ……

  南京東南王王宮望江樓。

  顏常武與公主朱真真正在吃晚飯,此時紅霞滿天,光線瑰麗,景色大美,然而夫妻倆卻是興趣不高,悶頭吃飯。

  飯菜“異常地”簡單---這是與那些鹽商對比的話,隻有四菜一湯為茯苓老鴨湯、炒河蝦、炸乳鴿、紅燒茄子與時鮮菜蔬。

  分量合適,夫妻倆把米飯與菜都吃完,光盤行動!

  顏常武是閩南人,行船時吃飯的浪費,會被娘祖娘娘懲罰的!

  長期在海上你能有什麽好東西吃,還敢浪費,這是找死!

  無論在兩中華的哪裏,顏常武都是如此吃飯,他有時也會吃得很好的菜肴,但總是努力地吃完,不會浪費。

  朱真真的家教很好,深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不奢華。

  吃過飯,侍女為他們送上水果與茶,顏常武喝茶,朱真真抓過案桌邊的奏折再看過一遍。

  飯前來了這份奏折,讓夫妻倆心情大壞,尤其是朱真真,這可是她治下鬧出來的事務!

  此乃由內閣閣員阮大铖領銜具折,經刑部、大理寺與都察院三堂會審,對揚州鹽案做的擬處理意見。

  涉及的金額高達一千八百五十萬銀元,是為驚天弊案!

  在大明,顏常武得國十年來,主張發展經濟,各地鹽場產量多,質量好。

  中華產好鹽!

  明國人口多,有錢的人越來越多,吃得起鹽,吃的鹽也多。

  由於其質量好,色澤潔白,顆粒均勻幼細,鹽味鮮鹹(其它國家產鹽多是苦的),吊打世界各國,所以出口很多,主要出口東南亞以北國家,包括倭國、琉球、朝鮮、安南、中南半島暹羅(泰國)、柬埔寨、老撾諸國,賺取不少銀元。

  在那些國家的中上層吃的都是中國鹽,下層民眾才吃本國產的粗鹽。

  沒法子,他們的技術水平有限,做不到中國鹽這麽好,如倭國的食鹽生產就十分地悲摧,表麵上看來其海岸線長,有利於食鹽生產,但合格的鹽場一個也無。

  食鹽生產就是曬幹海水,簡單?實際上鹽場區位必須有大麵積的灘塗、要晴朗天多、雨水少和多風,倭國沒有合適條件的鹽場,而且台風跑來湊熱鬧,台風一來,全國鹽場的食鹽化水,台風喜歡的是夏秋到來,正是海鹽生產的好時機,待到台風沒了,海鹽生產的良機也過去了。

  其它小國亦是如此,想產好鹽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明國產鹽條件得天獨厚,有漫長的海岸線,大多地勢平坦,灘塗廣闊,很適於建灘曬鹽,渤海、黃海沿岸年蒸發量大,並有明顯的幹季---無雨,正是產鹽的好天氣,東海、南海沿岸氣溫較高,除雨季外也有幹季,一般均有產鹽條件,所以明國北起遼東,南到海南島,都能產好鹽。

  台風來了,中國這麽大,影響到北就影響不到南,影響到南就影響不到北,反正總有好鹽出產。

  嚐過明國的好鹽滋味,中華小跟班國家中上層都吃中國鹽!

  出口量大,賺取豐厚的利潤,鹽商們賺到盤滿缽滿!

  賺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東南國的市場讓出。

  東南國橫跨地球東西萬裏,產鹽技術與條件不在明國之下,產量同樣不少,然而為了讓大戰過後的明國休養生息,獲得更多的發展資金,東南國的鹽不過南海,主要在本國銷售及往西邊銷售,比方說緬甸、斯裏蘭卡,最重要的市場是印度,實現的食鹽傾銷徹底地占據了印度市場。

  真要與明國打對台,爭奪食鹽出口市場,東南國是有這個能力的,隻是被顏常武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製止了他們。

  台灣就產好鹽,其布袋鹽場在台灣島西南沿海,海灘平直,地勢緩斜,且冬半年幹燥少雨,常常兩三個月滴雨不下,想想有多好!

  冬半年,沒台風哦,日照充分,季風強勁,而且海水含鹽量也高,天時地利加上人和,所產之鹽成本低,色澤純白,堪稱上品,真要打價格戰,占領明國出口市場一半以上都不在話下。

  台灣現屬東南國管轄,被強令不得往明國、南海以北地區銷售食鹽,隻能銷售到台灣與東南亞,問題是東南亞的食鹽生產也不遜色,台灣鹽海運到東南亞反倒變成了賣不出去,可見損失多大!

  現在倒好,顏常武的一片苦心,盡被那些貪官汙吏與鹽商們糟蹋了,好心被狗吃,好心著雷劈!

  涉案的中高級官員過百人,最高官職實際上是內閣第三高位,明麵上是蘇州巡撫帶頭,下麵是一串官員,觸目驚心!

  揚州鹽商一網打盡,事情不查則已,一查就是牽出蘿卜一身泥,什麽罪名都有,勾結官府、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兼並民田乃至於人命官司等等,真應了“洪洞縣裏無好人”,沒一個鹽商是無辜的。

  阮大铖提出的處理意見是查出來的官員為首者斬,其餘流放,家產沒收,鹽商由於坦白從寬,盡皆流放,家產沒收!

  真要這樣處理,影響可謂十分巨大!

  且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