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2419
  豈能任由漢狗猖獗,就讓他們在弓箭和馬刀下顫抖吧!

  哈合台獰笑一聲,招呼道:“兒郎們隨我來!”

  一呼百應,眾蒙人眼看著自家兄弟們慘被那些懦弱的漢狗不敢硬戰,隻以槍彈暗算人,早就怒火中燒,跟隨著首領一起行動。

  雖說隻有五百騎,但身披鐵甲、馬有馬甲,裝備精良,都是棒棒的好手,騎射一流,有了他們,哈合台看明軍騎兵有二三千人之多,也視為等閑,敢以五百騎兵懟上幾倍之敵。

  雙方對衝,遠遠地傳來了漢語的喧嘩聲:“為東南王而戰!”

  千軍激憤,頓時一陣恢弘的呐喊:“為皇帝而戰……”

  於是蒙古人亂嚷著:“殺死漢狗,宰了明狗……”

  在遼闊的草原上,兩支看不順眼的軍隊盡情發出怒吼,策馬往對方衝去,兩軍黑壓壓的陣線在不斷地接近。

  盡管蒙古人數少,可是衝起來的氣勢絲毫不見遜色。

  距離尚遠,大家先是勻速前進,一開始衝得太快以後戰馬就會乏力,越發接近時,蒙古人開始發力驅使戰馬加速,兩邊的距離正以看得見的速度急劇地縮短,這種速度每個時辰一百多裏,每一彈指就是十步遠,就算相距一裏地,相互對衝也不過是拂袖之間就能短兵相接!

  相比之下,明軍騎兵的速度還是這樣的不緊不慢,保持了以前的勻速。

  蒙古人幸災樂禍地笑開了,哈哈,你們弱爆了!

  戰馬講究速度,臨敵時速度越快越好,可以為箭擊時加速,在撞在一起時,巨大的衝力可以把敵人撞翻去。

  距離百米!

  最前排的將士已經能看見敵軍的臉,和長矛上飄揚的紅纓。

  突地,哈合台不由地瞳孔收縮,他看到了對方騎兵停了下來,一根根長長的管子指向他們!

  火槍!

  他下意識地一縮頭,將身子伏下,感覺到頭頂好幾股疾風掠過,是百分百的感受!

  隨即驚悸不已,對方火槍打得那麽準,那麽的遠!

  擱以前的滑膛槍,百米距離,士兵開槍的話得到的不是誇獎而是軍官的責罵:“這麽遠開火,你打飛機咩?”

  打飛機,來自東南王的口頭禪,說將來大夥兒可以製造能夠在天空中飛行的機器,用鐵做的,人在其中,就叫做飛機。

  哈,哈,鐵做的能夠在天空中飛行的機器,人可以在裏麵飛起來?

  天方夜譚!

  要不是看他是頭上的帽子金燦燦還有他後麵如虎似狼的兵將,大夥兒想的是哪家的瘋子沒看好跑出來了,需要不需要使用治瘋良藥---米田共,免費提供哦!

  滑膛槍的距離哈合台是知曉的,回對方火槍射程忒夠遠,又精準,應該是新式火槍槍彈吧。

  思緒不過是瞬間,他看到了左右的騎兵被打得人仰馬翻!

  大馬轟隆倒地,飛沙走石,頗為驚人。

  掉地的人被後麵奔跑而躲避不及的奔馬踩上,慘叫聲中,他們狀況堪憂。

  對方貪功,光顧打人,不用“射人先射馬”的策略,否則可怕的命運就會落在哈合台身上。

  他肝膽欲裂,知道是千鈞一發之際,立即拍馬加速,右手高高舉起,用力揮舞。

  後麵的騎士們立即知道首領發出了轉向的信號,不打了!

  於是他們下意識地放慢了速度,也紛紛地揮舞右手招呼隊友,開始轉向。

  幾百人的大隊向左右轉向,端的是整齊劃一,沒有碰撞,顯示了良好的馬術。

  哈合台是對的,等他們完成轉向,他剛剛被人群遮掩住時,對方的線膛槍完成了裝填,再度噴出怒火,砰砰作響,與斯響應,蒙古人紛紛倒下,哈合台憑借著他們的掩護,毫發無損,他的部下則倒了大黴!

  線膛槍昂貴,在明軍步兵中的裝備率為10%,而騎兵則為20%,這支騎兵部隊有三千人,裝備了六百支線膛槍,當麵有二百多支投入作戰,命中率相當高,二輪射擊就撂倒了上百兵蒙古騎兵,讓蒙古人慌得一13,快馬加鞭,想趕快脫離那些明軍。

  明軍騎兵追在後麵,隻要找著機會,就用線膛槍遠射。

  子彈嗖嗖作響,追上了蒙古人。

  蒙古騎兵一個、二個,一個接一個地被打下馬去,起初他們光顧著趕馬狂奔,想以自己的馬速拉開距離,甩掉明軍,他們對於自家的騎術和馬匹蠻有信心嘀,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嘛。

  跑著跑著,發現不對啊,對方好象附骨之疽那樣,怎麽都甩不掉,任由蒙古人用馬鞭把馬皮都抽破了,馬努力奔跑,兩邊的距離卻越來越近,槍聲聽起來越來越響,掉下地的蒙古人反倒越來越多!

  一些老手往後看看究竟,即時找到了原因。

  已方的馬掉膘了,而明軍的戰馬卻是膘肥體壯,他們是在冬天都給戰馬喂精飼料,這特M的多有錢哪!

  想要馬兒跑得快,不止是給馬兒去吃草這麽簡單,古代養馬忒夠麻煩,得給馬喂糧食和豆類甚至雞蛋,甚至比主人吃得更好,才能保證馬不掉膘。

  在東南國,種植花生、黃豆是一門大生意,很大的生意,農民大量種植花生和黃豆、榨油用於食用,這是漢人的享受。

  東南亞大規模種植棕櫚樹產棕櫚油,但隻要可能,都吃花生油和黃豆油,正如東南亞另一名產“番薯是給豬吃的,實在沒的吃的話,人才吃番薯”。

  榨油後的豆餅用於喂養牲畜,有部分則運到了印度,一些喂馬,另一些給三哥當零食吃!

  這不是羞辱三哥,東南國的豆餅供應好過沒得吃,每次征兵,知道是吃飼料啊,可三哥趨之若鶩,打著搶著求著來當皇協軍。

  至於大明,大搞農業,也有了不少豆餅,軍馬得食,現在去追擊蒙古人的軍馬奔跑有力。

  蒙古人的馬經過一冬後,已變消瘦,得利用春夏季節把馬喂好,才有力氣,所以北方遊牧民族往往是在秋高氣爽是進軍,起兵攻中原,與馬的狀況息息相關。

  擺脫不了明軍騎兵,這下麻煩大了!

  哈合台眉頭一皺,來個“壁虎斷尾”之術,分出一百騎兵返身回去阻擋。

  他令行禁止,那一百騎兵明知是死亡之路,也毫不猶豫地掉馬迎向明軍。

  那個慘啊!

  明軍火槍齊射,一百騎兵猶如泥牛入海,被亂槍射倒,都阻擋不了多少時間。

  再分一百人出來,還是如此。

  最後,隻有寥寥百餘騎是哈合台親衛或者是高級人士,馬匹喂得好不掉膘,有力氣擺脫了追擊之外,其餘人等,盡被明軍趕上,把他們打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