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節 空調車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2662
  內閣次楊天生和閣臣楊铖新聯袂出去,楊天生邀請楊铖新同坐他的新馬車,楊铖新接受了他的好意。

  兩個人都姓楊,五百年前是一家,但之間確無親戚關係,都與閩省有淵源,楊天生祖籍閩省,楊铖新則為閩省的撫台,攀上關係,走得較近。

  而首輔馬士英與阮大铖關係密切,如此就形成了兩個山頭,至於堵胤錫則是個孤臣,兩不偏幫,正是顏常武安排的人事,朝政平衡。

  軍隊裏,軍人來自五湖四海,即使海軍裏閩省軍人勢力龐大,但其他省份的軍官也為數不少。

  文官中除了各有山頭,另有TJ摻上一腳,雖無司禮監批紅的權利,但在情報係統中權力很大,而且情報係統本身就與文官分庭抗禮。

  新朝不用TJ理政,但TJ參與了情報係統,約束文官。

  朱真真一個女流之輩,沒有丈夫在旁邊,又失去了皇親國戚的幫襯,她能在滿朝的文官勢力中站得住腳,朝政與國家沒有大亂,靠的是控製了軍隊,文官雖有兵部尚書,但隻管軍政,且受到很大製約,人事權、財政權都在朱真真手裏。

  設立了帝國總參謀部,負責指揮全國軍隊,掌軍令,總參謀部直接隸屬公主,不歸文官管轄!

  時人認為顏常武雖是海賊一枚,但他懂得政事良好少不得平衡兩字,行事老練,勝過一登基就幹掉TJ以致於跛足的崇禎皇帝。

  兩楊坐上馬車,楊铖新發現新買的馬車更加寬敞,減震效果良好,其設計巧妙,令人讚歎不已。

  坐在車廂裏有迎風的風洞往裏輸入新鮮空氣,還有水冷式座位!

  水冷式座位是車上有個水箱,關鍵在於車上裝著的風扇,通過風扇迎風而動,提供動力,驅動齒輪攪動水流中的螺旋槳,從而實現帶動水流循環,帶走熱量。

  座位後麵鋪設銅管,而豪華版馬車在人座位頂上也鋪設銅管,管中有水,連通水箱。

  “想要更加享受,可以在水箱裏加冰!”楊天生輕輕一句話,讓楊铖新大為讚歎。

  古代取冰兩法,一曰存冰,二曰製冰。

  先說第一種,在天寒地凍的三九天裏,古人在河麵上用冰鑹把冰切成一塊一塊的,每一塊都能承受人的重量,但是這時候並不把冰拿出來,而是讓它繼續凍,因為切成塊的冰會上浮,受冷後下麵會再凍,於是加厚的就比較多,有的甚至能厚達一米,厚度差不多後,人們會把冰塊運到事先挖好的地窖裏。

  一塊一塊得從下往上摞起來,一直到地窖頂。摞滿後再在上麵蓋一層草氈,草氈上麵再蓋一層厚厚的黃土,最後入口也要用土封起來,這樣一個冰窖就算完成,放到天熱時就可以用了。

  另一種方法製冰,切莫小看老祖宗的智慧,在唐宋時期,人們發現了把硝石放到水裏會使水結冰的現象,這樣古人學會人工造冰,最早冰製冷飲起源於中國。

  硝石的化學名稱叫硝酸鉀,就是火藥的原料之一,它溶解於水時會吸熱,溫度降低,製作時在一個大盆裏倒一些水,再放入一個小盆,小盆裏也倒一盆水,然後在大盆裏倒入硝石,硝石吸熱,小盆裏的水就會結成冰。

  硝石溶入水後可以用降溫結晶法或蒸發結晶發將硝石再提出來重複使用,浪費不多。

  硝石在以前產量少,但兩中華由於戰爭的關係,對於黑火藥的需求量大,民間資本大量投入製硝和開采硝石,也就帶動了硝石產量飆升,同時價格下降。

  有了冰,就有了降溫解暑的可能。

  別看這種馬車簡單,涉及到“高科技”---齒輪組、螺旋槳密封,還有銅的使用,銅可是當錢來用的!

  中國古代一向缺銅,但在兩中華時期,奇跡般地銅不缺了。

  銀子多,人們用銀元不用銅板,這銅錢就節省下來。

  大量開掘銅礦,還有外國銅!

  現在硝石來源廣泛,這些是社會化大生產時期才能夠普及,否則隻是豪門大戶、富商大賈才能有的享受。

  如今,越來越多的享受進入了普羅大眾家裏,在中國各個城市,冰製冷飲很流行,價格也不貴。

  馬車水箱放冰,一旦開動,冷氣從頭頂冒出,坐著的座位從後背到屁股都涼嗖嗖的,再喝著冰鎮飲料,好享受!

  冬天車內則有暖氣,也簡單,不過是燒煤炭加熱銅管而已,加上配套的真皮沙發,舒服!

  這樣的馬車楊天生是嚐鮮,而來年夏天,準備大量售賣,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空調車”!

  “不僅僅賣給私人,南京城內的出租馬車,也準備用上這種馬車!”楊天生介紹道。

  “老楊,在哪賣的,我也想來一輛!”楊铖新感興趣的道。

  現在社會提倡消費,講享受,讓生活更舒適,王爺帶頭,他自己都有了十噸黃金建造的閱江樓和望海樓,臣民們也不擔心自己冒富會被抓,與崇禎朝的闊佬們裝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是大明北方工業公司下屬的一家子公司負責製作與銷售,趕明兒,我給你送一輛來,也值不了幾個錢!”楊天生隨意地道,對於他這種頂級大富翁來說豪華大馬車不過是小錢錢。

  大明北方工業公司實際上是來自東南國的北方工業公司,是一等一的軍工集團,楊天生是這家公司的小股東,而大股東正是今上。

  楊天生感慨地道:“現在民智開啟,北方工業公司的工匠能力高啊!”

  “工匠能力高?”楊天生大拇指往上翹,笑而不語。

  “竟是今上……”楊铖新吃驚不已,旋即想到確有這個可能,今上雖然講究艱苦奮鬥,但也要求給民眾過上好生活,在他的統治下,民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今上智慧百出,無所不能,許多科技他即使是不會製作,但原理他極為清楚,講得出很多的門道,引領軍工生產和科技製作。真會是他主持製作的空調車,畢竟“空調房”是他的手筆。

  那當然,顏小強豈能容忍炎炎夏日沒有空調,因此他想法設法,力推“土空調”的使用。

  外人去到東南國,地處炎熱的東南亞,沒有冬天!卻震驚地發現自己還能身處清涼之中,住在賓館的空調房裏,坐著空調馬車、吃著冰鎮飲料,簡直不可想象!

  一些實現了財務自由的富有人士更是全程空調,中產階級也在向空調化發展,社會不斷地進步。

  空調房的動力過往來源於畜力和人力,用毛驢拉動輪機是常事,找來阿三勞工,讓他們當驢驅動水流帶走熱量。

  近年來,風動力異軍突起,在開闊處豎起高高的風車,以風為動力,引水上水塔,提供自來水,還有提供空調房的動力!

  它的好處在於家中不必多養幾張口,養牲畜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照顧,而阿三讓他們幹粗活的話,會出一身牛油,奇臭無比,嚴重汙染環境,並不討喜!

  風車的質量好,可以長年累月地開動,日夜不停,而人與驢是要休息的。

  維護也容易,普通人都可以完成,很受歡迎。

  而風車使用的推動,離不開東南王,許多發明都是出自於他的構想,工程師工匠加以實現。

  “今上在朝,是萬民之福,民間皆得一片清涼!”楊铖新以手加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