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節 難逃一劫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7      字數:2731
  李呈祥,字其旋,山東沾化人,崇禎十六年的二甲賜進士出身,選庶吉士。

  甲申亂起,李呈祥自北京跑路到南京,沒有從賊。

  新明建立,作為從龍之臣,一路擢升為廣西布政右使,爬得不錯,也賺得不少,盤滿缽滿,土地多多。

  朝廷倒行逆施,居然搞什麽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更有甚者是土地累進交稅,針對的是地主,地越多,交的稅越多。

  瘋了,全特M的瘋了!

  李呈祥痛恨不已,朱由榔一造反,他立即從了,期待著朱由榔能夠象燕王一樣靖難成功,克成大業。

  朱由榔出師不利,折返桂林,將李呈祥任命為水師監軍。

  任何一個王朝都不會放棄監軍製度,新明朝在軍隊中有監軍,即政治軍官。

  前明朝的監軍特色則被朱由榔回複,他派出文官擔任監軍,如果軍隊得勝,將會是TJ!

  李呈祥作為監軍還是很稱職的,但是他的杯具在於武將們如果同心協力的話,監軍屁也不是。

  他派人嚴密監視軍隊動向,然後他接獲了數位高級軍官上到趙慶才帥船之事。

  首先認出的是錢桂華、張躍進、胡新成、牛思進四將,乃廣東水師的老底子啊。

  又有多將上了趙慶才帥船,這麽多位將軍齊至,按製度應該知會他這個監軍的,卻沒人通知他與會。

  “不好!趙慶才要反了!”李呈祥大驚道。

  他倒也不傻,可是他又能做什麽,這些軍將們,他們掌握水師大部分武力,丘八們都隻聽他們的話,待到他們集會完畢,隻怕第一個拿他李呈祥來開刀。

  明朝的文武之間本來就不對付,丘八們兵變,不會讓文官坐享其成,往往會拿文官作投名狀。

  朱由榔控製軍隊的時間太短,而且朝廷大軍緊逼,來不及作更多的調配,李呈祥手下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阻止兵變。

  無奈之下,唯有跑路了!

  他不動聲色,叫來隨船而來的幾名家丁,帶上簡易的行李,立即下船。

  作為監軍,兼辦糧台,他的座船近岸,倒也方便,而且岸上還有他的行轅,即高級官員辦公公署,幫辦糧餉事務,備有快馬。

  他們一眾八人,登陸後徑往行轅,李呈祥也不多說什麽,吩咐備馬,而且是一人雙馬。

  自北京逃跑到南京的路上,李呈祥沒有白費功夫,已經學會騎馬,騎術甚精,甚至在朝廷任用他的有利之處就是這一項

  作為該管的上司,說要馬,岸上人員又沒得到什麽訊息,哪敢阻他,被他順利地拿到馬匹,即時快馬加鞭而去。

  牛思進和周行發兩人奉命先到李呈祥的帥船,得知他上了岸,就上岸,去到他的行轅,又得知一小會兒前他與家丁們剛剛離開,不由得罵李呈祥倒也知機。

  追之不及,回到帥船對趙慶才一說,趙慶才安慰他們道:“即使是拿不到李呈祥的人頭,我們這麽多兵艦投靠朝廷,東南王說話算數,不失榮華富貴也!”

  眾將軍按他的吩咐,回到已船,召集本部水師軍官們來開會,準備朝廷艦隊到達平樂時一起投降!

  對軍官們曉以厲害,他們得知將與東南王為敵,不由得膽寒不已,紛紛表示願意歸降。

  雖說大夥兒對朝廷土地政策不滿,但懟上東南王,還真的沒這個膽子。

  東南王在新明軍中大搞他個人崇拜的那一套起了作用,他的威名赫赫哪怕是軍中小兵也能夠知曉,他既然發了話,大夥兒就把朱由榔扔一邊去了!

  大夥兒達成了共識,就等著歸降了。

  一天後,朝廷大軍未至,卻有“客人”不期而至。

  陽朔縣令吉濤!

  聽聞他前來求見自己,趙慶才很是詫異。

  吉濤現在身份與他相同,都是朱由榔的逆黨分子,一個是文官,一個是武將,吉濤跑來做什麽?

  兵士說吉濤來,同行的隻有兩個從人,既然如此,趙慶才也不怕見他,就讓軍士請他上船。

  在船上,諒他也玩不出什麽,甚至連刀斧手都不用安排,殺他如宰雞耳。

  吉濤長得其貌不揚,乃舉人出身,原為陽朔士紳,朱由榔造反,他從之,被任命為縣令。

  被允許單人上船,他抱了一個木盒和一個小包袱到帥船裏,見到趙慶才大刺刺地坐在椅子上,半分客氣的意思也沒有,他心中不由得暗罵一聲,換作前明,就算是一個文官縣令都敢不鳥一個總兵,同級的武官參見文官更是常事。

  不過不敢怠慢,吉濤隻好拱手行禮道:“下官參見總兵大人!”

  趙慶才隨意地擺擺手道:“罷了,吉縣令可有什麽事情?”

  “下官給總兵大人獻禮了!”吉濤諂笑道。

  “什麽禮物值得吉縣令送來的?”趙慶才嘿然道。

  不過當木盒被打開示眾後,趙慶才一下子站了起來。

  木盒裏,用石灰醃著的首級不正是李呈祥麽?

  再打開包袱,裏麵放的是李呈祥的印信,這錯不了!

  李呈祥終難逃一劫,無法龍鳳呈祥了!

  他自平樂軍中脫逃,因懼怕趙慶才追擊,不停地策馬加速,直到了陽朔後才平定心緒。

  李呈祥忠於王事,既知趙慶才準備投降朝廷,哪還不發出警報,於是他徑投陽逆縣衙,告知此事。

  吉濤大驚,忙請李呈祥進內衙一述,得知事情真相,不由得痛罵賊水軍不已。

  見吉濤擺明立場,看來吾道不孤也,李呈祥心中稍懈。

  吉濤安慰李呈祥道:“事已至此,大人不用多想,且休息一晚,明天我派人送大人到桂林去!”

  他置酒宴招呼李呈祥,不住地灌酒,連李呈祥的家丁也喝上了。

  李呈祥心中有事,借酒澆愁愁更愁,最終喝得酩酊大醉,家丁也好不了多少。

  吉濤安排人手,不費吹灰之力,將李呈祥一眾八人,盡皆砍首!

  然後李呈祥的首級與印信被吉濤作為投命狀,被吉濤帶到趙慶才軍中作為晉身之階。

  吉濤倒也是沒奈何,他雖“忠”了朝廷,卻是不義,如果朝廷大軍到達陽朔時,他這麽拿出李呈祥的頭顱,即使有功,可也被人戮背脊,不利於日後的發展。

  換作另一種形式,比方說大家一起守城,吉濤勸說李呈祥不果,果斷斬殺李呈祥倒也說得過去。

  人家逃難過境,吉濤使用手段殺了他,令人不齒。

  他拿李呈祥的首級與印信作為見麵禮,出主意給趙慶才道:“……就說是將軍深明大義,斬殺頑固分子李呈祥,下官押運糧草至此,恰逢其會!”

  這文官忒夠無恥,趙慶才不由得譏笑他道:“吉縣令,你害人時的膽量不小,害了人反倒是膽量小了!”

  吉濤陪笑道:“下官向來膽量都是小的,但歸順朝廷乃是大義,萬望將軍成全!”

  “好!本將軍謝過吉縣令的‘禮物’了!”趙慶才點頭道,請吉濤先去客艙休息,他則請其他軍官們前來商議。

  待到眾軍官到帥船時,趙慶才展示‘禮物’,不過人頭變成了二個,一個是李呈祥的,另一個則是吉濤的!

  心狠手辣的趙慶才送吉濤一起上路陪李呈祥,就當是買一送一了!

  功勞,不需要太多人分享,越少人越好!

  待到朝廷艦隊到達時,趙慶才派船接洽,首先送上了兩個首級,就說這兩個文官不識事體,居然想抗拒天軍,罪臣就斬殺了他們,以迎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