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節 錫克人參軍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7      字數:2518
  “交流是個大問題!”郭勇彬唉聲歎氣地道:“指望印度人學會漢語,不如依靠我們的官兵學會印度人的語言來得快!”

  印度有三多:“神多、民族多、語言多”,足令任何外來者望而卻步。

  千年來,印度一直沒有完成統一,現在其北方的莫臥兒帝國隻是占了個名份,而南方新來的華人更是動力不足,因為他們領袖有過判言:“除非將印度人殺個精光,否則我們休想得到這塊土地!”

  華人到此,與印度人交流成了大問題。

  漢語是象形文字,而印度各族語言文字,屬字母類文字,相對而言,學印度語言容易,學漢語難。

  加上印度軍人的智力和勤奮,得,不如我們華人學習他們的語言,與他們進行交流吧。

  其實東南國一直推進漢語在印度的流行,在印度人上層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培養出一些買辦,但對於數量龐大的低種姓階層則幾乎沒有觸動。

  低種姓很難理解漢語,學不會!

  華人組建的印度人皇協軍裏,低種姓印度人占了九成以上,指望他們?

  要說到學習能力,第四軍辦班組織印度人學習漢語,最新一期的學習班中二十七個士官和士兵過關,倒有二十一人來自高種姓,其餘的是低種姓,那些低種姓的人再努力,哪怕是華人給他們開小灶,也還是跟不上高種姓的學習能力,還是很一般的高種姓!

  出身好、智力更好的高種姓他們不需要去當苦哈哈的軍官,他們不來,沒有足夠的翻譯,於是身為統治階層的華人,不得不紆尊降貴的去學習印度各主要民族的語言。

  華人學得進,也有動力,畢竟軍隊規定每學會一門語言,通過考試後,就加工資的5%津貼,最多達25%工資,很有吸引力。

  然後招致印度人的嘲笑!

  你們華人身為老爺,倒過來花力氣去學習下等人的語言,假的老爺吧,用懷疑的目光看著你哩。

  叼!

  對於部下反映上來的語言問題,身為軍長的李來亨覺得非常頭痛,他也解決不了,唯有決定向軍部打報告要更多的翻譯。

  東南國也算是未雨綢繆,早早安排學生學習各國語言,畢業的翻譯不少,但供不應求。

  李來亨鼓勵部下學習印度語言,他以身作則,宣布他去學習錫克語!

  雖然語言津貼定死,但他可以為部下學習語言提供便利,就這麽辦吧。

  對於印度人學漢語還是要抓緊,隻要學會漢語,通過考試者,士兵立升士官,士官則升級及發予獎金,等於他們工資10%的津貼,可謂是下足本錢了。

  希望重獎之下出學霸吧!

  ……

  再有就是印度人部隊組成,由於缺乏經驗,軍部並無定案,第四軍算是頭一個吃螃蟹的人。

  經過大家商量,決定步兵營以下按民族、宗教進行編隊,不混編。

  最好的管治就是混編,通天塔為什麽建不成?大家語言混亂才建不成的。

  以現在這麽混亂的語言,唯有這麽個解決辦法,否則,不等敵人打來,自己已經亂了。

  李來亨到達第四軍,才算是正式的組建該軍。

  大家忙於給各營編組,而李來亨也沒有閑著,他親自召見了錫克第1營的辛伯士官,他是這營錫克人的領頭羊。

  李來亨說過他要學習錫克語不是無由,他巡視兵營,發現那些包頭大叔最為威風,而且訓練特別刻苦,一打聽,原來是錫克人。

  再一打聽,不由得將心大悅,錫克教產生於15世紀後期,由鼻祖那納克在印度旁遮普創建。其教義提倡人人平等、友愛,強調現實,反對不平等的種姓製度,同時也反對婦女戴麵紗和幽居深閨等。

  是一個正直、勤勞、BS乞丐、團結互助的民族,有較多的正能量。

  辦公室裏,辛伯站在李來亨麵前,辛伯身材高大魁梧,一副英偉的男子氣概。

  他是標準的錫克人的打扮:蓄發、挽髻、插梳、戴臂鐲、佩匕首、穿圍褲、留大胡子、纏頭布。

  他一點都不老,履曆表上表明他才二十五歲,但由於頭裹長巾、胡子很長,顯老而已。

  入鄉隨俗,東南軍準許錫克人保留他們的民族特性。

  “辛伯見過長官!”他啪地行了軍禮,說的是半生不熟的漢語,但能夠交流!

  辛伯沒有什麽文化,他在參軍後,積極學習,發揮其種族勤勞的特性,硬生生地學到了一些漢語,除他之外,在高種姓之外,學到漢語最多的就是錫克人,盡管方塊字開始時對於他們簡直是在學天書這麽地困難。

  “好!”李來亨讚賞地看著他,動問:“你們到來我們這裏,還習慣吧?”

  “報告長官,長官們對我們非常好!”辛伯迅速地道:“感謝領袖的恩賜,謝謝長官的關心!”

  他能夠率領錫克人能夠來到孟買參加華人組織的皇協軍,那是曆盡千辛萬苦,來之不易。

  錫克族聚居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到孟買有一段頗長的距離,差不多是1300公裏,這些錫克人走路來的,專門投奔華人!

  當時孟買華人征兵,消息放出來後,正好有錫克族人在孟買討生活,他們立即把華人征兵的消息以快馬傳遞到旁遮普地區,於是錫克人組團而來,投奔華人,參軍!

  借用一句話:“你還沒有與敵人開戰之前,你的名聲已經在敵人當中流傳了。”

  同樣地,在孟買的錫克人要旁遮普地區的族人來投,是因為華人名聲在外,錫克人對華人的感覺非常好,覺得是同道中人。

  錫克人正直,對於旁門左道、偷騙撒謊等看不過眼。

  華人在其治下買賣公平,不仗勢欺人,其為人說到做到,正直勇敢,工作勤奮、眼裏眾生平等給錫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華人也BS乞丐,團結互助!

  這是一個不同於莫臥兒帝國、土邦王公的強大力量,投奔他們,有前途!

  錫克族人有從軍的習慣,他們尚武,喜歡當兵,但在莫臥兒帝國和土邦王公的隊伍裏,他們深受歧視,莫臥兒帝國是綠教當道,而土邦王公則信奉印度教,與錫克族人的宗教格格不入。

  當出現機會時,錫克族人及時抓住了。

  他們參加東南軍,與華人是王八看綠豆,看對了眼!

  華人覺得他們天生是軍人,是三鍋世界中的清流,而錫克族人在華人軍隊裏則如魚得水,畢竟隻要勤奮,就有回報。

  於是李來亨與辛伯相談甚歡,李來亨說道:“是這樣的,本座打算讓你們營成為裝甲擲彈兵營!”

  “謝謝長官的信任!”辛伯知道裝甲擲彈兵營乃是軍隊裏步兵的頭等主力,不由得大喜道。

  ……

  正說得入港時,有消息來報告:“馬拉地營士兵鬧事,拒絕疊被子和背行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