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節 治理印度的三句話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7      字數:2374
  .,

  卡博特在他的參謀人員的協助下,撰寫出關於加爾各答的詳細報告,呈到加爾各答視察的領袖顏常武的手中。

  由於攻略阿三次大陸順利,用不上他率主力艦隊上陣,由諸將分別占領就把地盤給占了,他也不占諸將功勞,隻負責視察工作。

  看過這份報告,再聽過卡博特的匯報,顏常武失笑道:“莫不是要我們也入鄉隨俗?!”

  原來,三鍋內部等級分明,做老爺的不能動手,否則有失體麵,遭到BS!

  卡博特就是這樣,他幹了體力活兒,招致三鍋的同情,覺得他可憐“哎,一個老爺還要這樣幹活?”卡博特將這件事情歸納入“當地人文”而上報。

  這是個很有吸引力的話題,隻要顏常武一點頭,阿三次大陸的駐軍長官即可成老爺,找來一堆人侍候得了。

  顏常武遂詢問參謀長戴維先生該當如何?

  戴維先生淡淡地反問道:“難道軍官上陣要著轎子被抬著去嗎?”

  於是顏常武遂下令道:“工作還工作,閑暇還閑暇。”

  工作的時候,該怎麽著還是怎麽著,即一切如常,按照部隊規章製度辦理。

  閑暇時還是要注意體麵,顏常武下令增加了在外駐軍津貼,讓他們有更多的錢保持體麵,還撥錢改善駐軍的生活環境,比方說雇傭當地洗衣婦,讓軍人們的衣著有更多的更換,出外時就可以享受一把老爺的作派威風,有錢可以雇傭當地三鍋抬他們去!

  厚待在外軍人,讓他們有足夠的體麵。

  即便這樣,三鍋想侍候華人老爺也不容易,原因竟是華人嫌他們體臭!

  隨著華人走遍世界,人們才發現華人得天獨厚,他們的體味很輕,東亞人亦是如此,而之外的民族則相對糟糕得多,狐臭濃烈。

  三鍋本身有狐臭、又不洗澡、還吃咖哩,要是三鍋抬起華人老爺來,風中傳來的酸爽味道比抽二手煙更慘,因此華人對三鍋敬而遠之,尿不到一壺去。

  當然,三鍋上層比普通三鍋要好得多,他們吃得更好,更幹淨,而且用香料護體,還是能夠與華人湊一起的。

  ……

  隨著東南軍占據紅毛番殖民地行動的結束,東南國得到了阿三次大陸的諸多地盤。

  對於這些地盤,東南國的政治精英們清楚了三鍋的底細,對他們是各種看不起。

  這是一個行為奇葩的民族!

  戰鬥力屬於戰5渣,華人把一隻手綁起來都可以輕勝他們。

  但華人精英們也承認,三鍋的地盤對於東南國是有利的,可以為軍隊提供至關重要的海外基地,同時,三鍋土地可以成為東南國原材料的供應地和產品的傾銷地,不容有失!

  顏常武下令成立在外交部裏成立了一個“海外工作委員會”,專門開展海外事務,三鍋次大陸的殖民工作是重中之重。

  “這是一張卡窿牌!”顏常武對戴維先生說道。

  戴維先生會意地點頭,東南軍西進,進入西亞,三鍋次大陸就是中間段,不容有失。

  東南國在印度的統治除了“不殺人、不拆廟、不吃牛”三項之外,主要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主要扶持三鍋大神教,東南國政治精英認為信大神的三鍋是印度的主體,他們是溫順的,可以招募三鍋進入東南國皇協軍裏,培訓三鍋中的政治精英加入東南國文官體係,並提供更多的經濟職位給三鍋。

  “隻要廣大的印度教徒對我們滿意,其他民族對我們的不滿意不成問題!”這是華人殖民印度的第一句話。

  東南國的高官們表現出對三鍋大神的足夠尊重,一些有中國神話曆史的神祇得到了華人的讚美,比方說羅摩,貌似就是中國那隻最著名猴子的原形,還有阿彌陀佛,雖然是佛教的,但三鍋大神亦把這位至尊視為大神的一個化身……

  東南國高官們出席三鍋大神的神誔,並慷慨地向神廟布施。

  華人展示了他們的友善態度,三鍋認為是神的旨意,在神的引領下,華人到來,給他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

  “三鍋是很好的管家,他們忠心耿耿,認真幹好他們職責內的事務。”這是第二句話。

  東南國在所占地盤推行漢語教育,招收三鍋的精英子弟入學,而他們也不加抵觸地接受了漢語教育,通過考試,占據了在印度的中華殖民地政府低級文官職位。

  東南國占據地盤日益廣大,確實需要更多的人手來幫忙,但華人人少忙不過來,此時印度人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與莫臥兒帝國、土邦國官府的不同,那些印度文官的效率更高,也更廉潔。

  除了文官,印度人還加入了中國人的公司裏,成為買辦。

  接受過漢語教育後,他們當起了律師、醫生和教師,華人擇其優秀者,送到東南國本國或者大明留學,與文官一起,成為東南國的附庸力量,甚至和印度人軍隊一樣,追隨華人擴張的腳步而進入世界各地。

  “印度人哪怕是綿羊,但我們華人是獅子,一隻獅子率領的一群綿羊能夠戰勝一隻綿羊率領的一群獅子,況且我們不止有一隻獅子呢!”這是第三句話。

  加爾各答在華人進入的第二年即建立了皇協軍部隊,以華人為長官,印度人為士兵,提拔忠心的有能力的印度人為士官。

  不僅,各殖民地都或多或少地成立了印度人部隊,他們先是擔任二線守備部隊,很快地,印度人加入了東南軍一線主力序列裏。

  他們人多,再怎麽著都可以找到強壯的士兵入伍。

  軍隊裏,聰明而懶惰的人可以當將軍、聰明又勤奮的人當參謀,而象三鍋這樣愚蠢又懶惰的人當炮灰最合適不過,不需要他們多問,隻需要他們執行命令。

  華人嚴格地執行了領袖的指示,尊重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在印度人的軍隊裏不吃牛肉,不用牛脂,給予他們祈禱時間和宗教自由。

  給的工資不打折扣,該給多少就是多少,當印度官兵們工資拿到手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每到招兵的時候,印度人積極響應,趨之若鶩。

  當然,也不盡是懷柔,印度人很少能夠成為高級軍官和文官,他們隻能做事,而不能參與政治。

  即便如此,印度人很快就成為了華人身邊的優秀管家和對外戰爭的幫凶,以後他們派上用場,正如華人政治精英們預料的那樣,華人長官率領的印度人士兵能夠對抗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