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節 細節令人誠服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438
  .,

  經過檢查,史可法通關出碼頭。

  檢查兩方麵,一是物資申報,不得攜帶不當物品;二是檢疫檢查,都讓史可法感到新奇。

  他看到居然有狼狗上前嗅眾人的行李,稱為檢查非法藥品,如有懷疑,則要開包。

  有醫護人員對下船之人進行簡單體測,懷疑的都要切脈診斷,確保安全。

  比起大明的檢查,這裏的手段更為詳盡,管理嚴格。

  史可法很健康,也沒帶什麽違禁物品,順利地通過了檢查,等到下船離開碼頭,天已經蒙蒙亮了。

  史可法是單獨而來,坐的是快船,家人則還在後麵的船隻。

  快船快,史可法來了之後,被安排去參加學習,如此節省時間。

  專門陪同史可法來的是東南府的一個老文官,叫做老陳,他學識有水平,說話有能力,很得力,以此作為對史可法的洗腦。

  對於史可法這種滿腹經綸的牛牛,你不能對他多說教,而應該以事實說話,就拿夜晚城市、海港夜景來說,真的是震撼人心,初來者深受衝擊!

  樓是那麽的高、燈火是如此的閃亮和這麽繁華的碼頭,這應該是當時的中國,甚至全世界最亮麗的夜景。

  大明那邊,根本沒有如此強勁的表現。

  碼頭外麵通道側,大群的挑夫、黃包車夫和驢車夫在招攬生意。

  ”我們先出去,吃了早飯,然後坐車去東南亞大學。”老陳提議道。

  “嗯好。”史可法讚成道。

  他的行李有點多,主要是書籍,所以老陳叫了一個結實的中年挑夫來挑行李,史可法和老陳來到大街上。

  看到大街,整潔象樣,街道一邊的海岸是草地和椰子樹,另一邊則樓房林立,人流眾多,雖然天還沒有大亮,但已經很熱鬧了。

  大幅的廣告映入了史可法的眼裏,有上幾層樓那麽高!

  在大明,叫做街招,遠不及東南府的廣告這般大。

  老陳是識途老馬,與史可法進入近海邊的一條街道,食肆成行,皆幹淨,牆上掛有“食品經營許可證!”

  嗯嗯,顏大少執政下,自然就就有中國特色了。

  有證件,表明經營處在官府的監管下,安全有保證。

  送上來的餐具猶帶餘溫,老陳說了:“所有的餐具都要熱水煮沸後消毒,確保幹淨!”

  史可法感興趣地問道:“用的是煤嗎?”

  “對!”老陳道。

  史可法目光掠過食客們的衣著,這裏人們的衣著要比大明要好得多,普遍穿綢緞,那個挑夫雖然是布裝,但沒打補丁,所有的人氣色很好,顯然是營養水平上得去,也勝過了大明。

  眾人隨意談笑,精神氣質都好,沒有什麽愁苦困擾。

  由小見大,這東南府統治是成功的!

  史可法對比一下大明江南的膏肥之地,不說別的,皆是不如。

  拿起菜牌,史可法看到上麵有豬雜湯、扣肉、牛肉湯、木瓜雞湯、地膽頭老鴨湯、蓮藕豬腳湯、牛腩、牛尾湯、……還有新鮮牛奶,價錢也很親民,不由得大吃一驚!

  要知道,很多是肉類也!

  俗話說:“地主家也無餘糧”指的是舊社會的生產力落後,地主家的糧食不多,甚至地主家過年才能有點肉吃,能吃白米飯是一流家庭了,你能點上蠟燭就是有錢人。

  此處,大家都能吃肉!

  看食客們吃得自然,吃得開心,顯然這些是家常的早餐,史可法再受觸動!

  聖人雲“倉稟實而知禮節”,陝西民眾為什麽揭竿而起?還不是沒吃的!

  作為最早期建立“菜籃子工程”的東南府城市,旭日城顯然做得非常成功,實現了購銷兩旺。

  老陳點了排骨飯加牛奶,而史可法則在他的推薦下,吃了一份驢肉火燒和沙蟲粥!

  驢肉火燒色香味美,新鮮的驢肉,味道外熱裏爽,湯汁醇香。而沙蟲嫩滑,就連裏麵放的豬肉都很細膩,粥煲得老火,吃起來讓人精神大振!

  “驢肉火燒很地道啊!”史可法讚揚道。

  “我們這裏的驢非常多!”老陳不經意地道:“海島地區,不利於馬匹使用,牛用來耕田,驢則用來打雜,什麽都做,驢很結實,耐粗放,不易生病,性情溫馴,刻苦耐勞,軍隊和民間廣泛使用毛驢。驢肉也好吃,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可是領袖說的!驢就算死了,驢皮也可以製阿膠!”

  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也隻有領袖才敢說出來,那年頭“龍”可是深受各界敬仰。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驢真的是渾身都是寶啊!”史可法頜首道。

  ……

  吃過早餐,由挑夫挑著行李,他們來到了環市道,那裏有不少的驢車等客。

  與挑夫結算了工錢,他們上了一輛驢車,趕往郊外的東南亞大學!

  史可法注意到道路分類,有畜力車行的道路,也有人行道路,但不管什麽道路,都相當的幹淨!

  總而言之,到來旭日城後,那位整潔幹爽讓人欣悅。

  他看到,每段“馬”路上的保潔人員都會及時地用籮筐撿走畜生的排泄物,非常的細致認真,老陳說了:“蚊子雖小也是肉,這糞肥也能賣錢呢!”

  他又說起了東南府已經完成了公共衛生改革,保證所有的垃圾都有去處,得到妥善處理。

  如此得來的好處,史可法連連點頭。

  邊說邊看景色,一個小時後,他們到達了東南亞大學,立即見到了高大氣派的大門。

  這座大學的前身是東南大學爪哇分校,隨著顏常武在東南亞站穩腳跟,該分校也升格為東南亞大學,氣派的大門,寫的校名剛勁有力,是前明著名書法家董其昌的筆跡,筆法剛勁有力,頗有古意,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讓史可法都留意了一下。

  董其昌,萬曆十七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崇禎九年,卒,賜諡“文敏”。

  這家夥從三十五歲走上仕途到八十歲告老還鄉,為官十八年歸隱二十七年。與家鄉鬆江的先賢陸機崇奉“士為知己者死”相比,董其昌把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用得出神入化。他以科舉入仕進入精英階層,既結交東林派、公安派,又與反東林黨人惺惺相惜,其諡號“文敏”就來自於阮大铖。

  東南亞大學像一座美麗的花園,綠草如茵,花團錦簇,麵積大,綠蔭多,圍繞著一棟棟大樓,還有湖泊,環境優美,學生就在綠草與樹下讀書。

  肯定的,各處幹淨整潔,往來的師生皆衣著講究,大方得體,書卷氣息濃厚,顯示出一代學府的泱泱大氣。

  大明北京的國子監亦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