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633
  躺在床上的碩塞右眼上包著紗布,成了獨眼龍,他黯然地對貝子屯齊道:“恨不被炸死!”

  屯齊心忖要是勞資坐上你這個位置,早死早解脫。

  他知道如今是怎麽一個糟糕的情形,惡劣到無以複加,明軍的那位領袖沒有親征,派部將都能夠搞定虛弱無比的大清。

  屯齊正色道:“王爺怎可說此喪氣之話,就算死,也要與明人拚個同歸於盡!”

  碩塞啞聲道:“說得是,說得是!”

  正在談論著,隻聽得南麵傳來了悶雷似的隆隆聲,緊接著東麵也是轟隆聲不斷響起,碩塞與屯齊相顧失色,明白明軍開炮轟擊沈陽城了!

  屯齊勉強道:“王爺你先養病……”

  他離開碩塞王府,不由地仰天而視,看到頭頂上炮彈拖著煙氣橫飛!

  一條條煙氣,如張牙舞爪的惡魔,籠罩在韃靼人的頭頂。

  更沉甸甸地壓在韃靼人的心頭,這座城開始受到攻擊,能撐多久?

  實心彈砸到人的機率比彩票大一點,對於人員和建築物的傷害那是微乎其微,但對於城裏人心的打擊則非常大!

  更可惡的是,明軍開炮沒完沒了,白天黑夜都在轟炸,尤其喜歡在晚上開炮、吃飯時打炮(明人良心壞透了),讓韃靼人吃飯和睡覺都不安定。

  生活不便是其次,屯齊知道形勢非常險惡!

  明軍在高處架起大炮,對準下方發射霰彈,轟擊城牆上的有生力量!

  他們的霰彈來自英國佬,霰彈的名稱(ister)本意就是圓筒,彈體外觀呈圓筒狀。外殼是一層薄鐵皮,底部是一個木質的膛片,彈體內裝有鐵質小彈丸(注意:彈體裏並沒有火藥)。

  霰彈從原理上講更近似於槍而非炮,開火後膛片推動彈身前進。彈體離開炮膛的瞬間,火炮內外壓差巨大,彈體外殼無法承受,隨即破裂,內裝彈丸勢必逬出,在空間中形成圓餅狀彈幕。

  這一彈幕會逐漸散開,劃過一個由炮口為定點的圓錐形空間,擊中目標。

  它的射程是三百米,明軍二百米內架大炮發射霰彈,彈子歡快地彈射城牆上,防護一沒到位,人員身體上即時穿出洞洞,鮮血橫飛。

  霰彈打個不停,死神隨時而至,韃靼人大懼,行動時不得不頂著遮箭牌守禦,當聽到炮聲響起時,韃靼人皆盾牌伏地,走動時蹲著走路象螃蟹一般,讓明軍大笑不止。

  明軍壓製城牆上的韃靼人守軍,阻止他們開炮,不讓他們往城下射箭。

  不僅如此,明軍的裝甲擲彈兵在城下點燃炸彈,往城頭扔去,轟轟轟……接連不斷在城頭炸開。

  它們比霰彈還要難防,舉盾正麵可以防範霰彈,可是炸彈在前後左右炸開,無孔不入,隻要裝甲和盾牌防護不到,立即吃上彈彈,被炸得鮮血淋漓,有的炸彈近人炸開,甚至把人炸得腦震蕩,厲害的話,把小個子的士兵給炸翻下城!

  “衝啊!”戴著頭盔,穿著護甲的民工推著裝滿了泥土的小推車,在霰彈炮和炸彈的掩下,衝到護城河邊,把泥土傾倒在護城河裏。

  如果捉到敵人那邊的民眾,可以用他們去填溝壑,但幾乎找不到韃靼人的民眾,有的話也給蒙古人當成奴隸給收走了。

  韃靼人的血流光了!

  時為秋天,護城河滿盈,根本經不起瘋狂的明人的填平,隨著泥土不斷地倒下,護城河水溢上來,迅速地變淺。

  韃靼人試圖放箭阻擋,但是他們挨明軍大炮轟擊,連頭都抬不起來。

  有的韃靼人弓箭射中了民工,對民工的壓力不大,被射死的寥寥無幾,傷員都被運送下去,得到及時的處理,因此民工的士氣很足,隻顧來回裝運泥土填平護城河。

  韃靼人弓箭無法射到明軍高處,大炮的威力也不足。

  明軍則打得不亦樂乎,高處的大炮發射霰彈、城下扔炸彈,而架設在主陣地的上百門野戰炮,以排炮的形式向城內城上亂轟一氣!

  在這樣的情況下,韃靼人不得不使出了不光彩的手段,人盾!

  突然間,明軍的攻擊靜寂了。

  韃靼人將遼民押上城牆!

  成群的遼民男女老幼被韃靼人的刀架在脖子,喊聲、哭聲一片,讓明軍的手停止了。

  要知道,遼民,那些韃靼人治下的漢人,其實是韃靼人的子民。

  而明軍與遼民,隻是血緣上的關係。

  韃靼人居然拿自己的子民來威脅明軍,而明軍卻愛惜自己的族人,手不由得緩了。

  甘輝當時沒在前線,聽到外麵的聲音怎麽停了,派人一打聽,勃然大怒,立即策馬從中軍帳到達前線,找著值星官問道:“為何停止?”

  “他們!”值星官手指城上,還沒說完就挨了一馬鞭打在臉上,他手捂著臉,聽甘輝厲聲道:“軍中但聞軍令,軍令不停,進攻不歇!”

  “看!”甘輝說道。

  韃靼人利用這個機會,攻擊下方的民夫,有好些民夫中箭,慘叫著倒下!

  沒得說了,打吧!

  高處大炮轟響,一打一大片,成片的遼民婦孺老少倒在了血泊中。

  城牆上一片混亂,有的遼民,不甘白死,與韃靼人扭打起來,欲奪兵器,造反!

  韃靼人揮刀砍死他們,然而吃上了霰彈,被轟得血肉橫飛。

  炮彈不住地往城裏投擲,屯齊正在城上督戰,突然有人過來,在他身旁耳語,他聽完,不由得神色大變,周圍的人看到他的樣子,無不心中忐忑不安。

  由不得他不動容,他扭頭往城裏看去,但見得城中那高大矗立的鳳凰樓,那座高達二十餘米,由黃台吉狠下心來撥銀修築的盛京城內的最高建築,正遭遇明軍重炮的密集轟擊,看上去已經搖搖欲墜。

  原來,韃靼人的關外皇宮,凡宮皆建在三米多的高台之上,台周圍環以圍牆和巡邏更道,儼然一座封閉的城堡。這是符合滿族的先人女真人長期生活在山區的傳統生活習慣的。

  從明朝末年老野豬皮在建州衛起兵開始,不論在建州老營、赫圖阿拉、界藩山城、薩爾滸山城,或是在遼陽東京城,都把生活區的“宮室”建在山地之上或半山坡上。

  一是生活習慣的原因,另一方麵,在高處便於瞭望敵情,時刻警惕來犯之敵,保護自身安全。

  其實,韃靼人也不想想,真要是被敵人攻到宮室,已是大廈將傾,能頂得上什麽用!

  盛京地處平原,但興建者仍用人工堆砌高台,然後於高台上建蓋宮室。

  後宮的門戶——鳳凰樓高三層,係三滴水歇山式樓閣,更是典型的台上啟樓,也是整個皇宮的製高點。

  上層梁架飾紅地金龍彩畫。中層室內開花為梵文、鳳凰及篆書“萬壽無疆”圖案,帝後經常在此讀書或小憩。

  下層為內宮門,是出入宮區的通道。前有數十級台階通往台下。

  登上鳳凰樓,整個盛京城全景可盡收眼底。

  同時,盛京各處皆可見到美侖美奐的鳳凰樓。

  目標明顯,沒能逃脫攻擊,沒堅持多久,一聲巨響,鳳凰樓於煙塵中轟然倒地。

  所有的韃靼人的心,也沉到了穀底。

  我大清,藥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