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節 明軍出關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612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如果山海關是個巨人,往時他憋屈無比,因為他送走了建造他的、與他同一血脈的漢民一批接一批,有去無回!

  即使有人回轉,也是倉皇失措,神情悲哀。

  幾十年上百年以來,這樣的事情,山海關巨人見得太多太多了!

  同呼吸,共命運,一起悲傷。

  接著他遭受了異族的蹂躪,不得不忍氣吞聲,泣然滿麵。

  今天,他容光煥發,迎來了新一批漢民,他們軍歌嘹亮,精神氣勢遠在先前漢民之上。

  巨人有靈,他會想到這次,應該有所不同了吧!

  大軍出關!

  打著明朝旗號,實際上換了一個芯子的明朝大軍自山海關門而出,堅定地邁步向北,肩上長槍槍刺在朝陽下閃耀著光芒,映射一片片的寒光。

  車如龍,馬如水,隊伍如一條巨蛇般蜿蜒向北方挺進。

  部隊的士氣相當高,一路高唱著《殺韃虜》和《精忠報國》以及各種各樣的軍歌,驚飛了路邊鳥成群結隊。

  官兵們還學唱最新的軍歌《決戰之歌》,營造決戰韃靼人,徹底消滅韃靼人的氣氛。

  路口處,有軍宣隊在刷標語:“打到沈陽去,消滅一切韃靼人!”“光複河山”!“遇敵必戰!”“為領袖而戰,大明萬歲!”“敵人是鐵,我們是鋼,隻要我們英勇,就沒有敵人的頑強”!……

  還有人打著快板,給隊伍鼓勁。

  路邊建有一個個補水站,大鍋裏的水在撲撲響,給戰士們補足幹淨的食水,明軍按照東南府的衛生條例,盡量供應開水。

  隊伍中還有倩影閃亮,她們是從軍的女文職、女軍醫和護士。

  而在部隊後麵,則有絡繹不絕的牛車、馬車、驢車、騾車和人力架子車接踵而至,車上滿載著粟、麥、豆、米等糧食,還有各種物資,牲口在前奮力邁步,民夫在後推攮,汗流浹背,大車小車聲音軋軋作響。

  不同的是,這些民工許多人都背了火槍,幾乎全民皆兵!

  他們進行了軍訓,火槍確實容易操作,明軍將他們武裝起來,他們中的許多人將在出關後就不走了,準備留駐關外屯墾。

  每人授田一百五十畝,發牛兩頭,五年後收正稅一半,十年後才收正稅!

  如此豐厚的條件,為了土地,值得一拚。

  一般地,中國土地向來是搶手貨,中國人最喜歡土地。

  官府授地,如顏常武在東南亞以前每丁給地一百畝,後來隻給五十畝,此處一百五十畝地的來由是授地一百畝,從軍獎勵五十畝,難得的機會!

  這也是對領袖的信任,許多人都請了領袖的聖像在家裏供奉著,希翼得他保佑,在關外順順利利。

  出動明軍十二萬人,發民夫十八萬,走寧遠錦一線,沿海邊推進。

  這是必須的,在海上,有龐大的艦隊跟隨著他們,除了炮艦,還有海軍陸戰隊隨時可以上岸作戰,並且攜帶了巨額物資……感謝韃子在北京的屯積,許多物資都是來自先前的倉庫。

  用海船攜帶物資,對於後勤壓力幫助極大!

  比如說海船中有大量的運煤船,可以為部隊提供熟食、開水和取暖之用。

  擱以前,熟食?開水?是不可想象的。

  前明軍隊出動,後勤補給非常地糟糕,有什麽吃什麽,有得吃不錯了,還指望有熟食吃,有肉吃,有開水喝?!

  熟食、開水和取暖,除了讓軍隊更有戰鬥力,避免非戰鬥減員之外,還起來提振士氣的作用---我們還有這麽好的吃喝,我們還沒有到絕望的地步!

  似乎沒有什麽可能會戰敗,但大軍指揮官甘輝依舊不敢掉以輕心。

  這次出關相當於北伐的新階段,當初顏常武在南京誓師北伐時,皇帝親自出席,餞之江滸,賜予斧铖,俾傳征伐!

  他打的是半副天子鑾駕出征,如今甘輝照樣奉這半副天子鑾駕向北。

  有此半副天子鑾駕,甘輝在關外,軍政之事,悉由處分,可先斬後奏!

  這是巨大的榮譽,也不容有失,如果半副天子鑾駕失落,甘輝百死難辭其咎。

  因此他對諸將軍道:“此次出征,要麽凱旋而歸,要麽軍牌歸來(軍人頸上都掛著兩副軍牌,死掉後就拿一副回來),當然,也可以做漢奸,但想想領袖對漢奸的清算,不必我多說!”

  還下令道:“山海關駐守部隊,如遇前線部隊官兵無令入關者,皆可斬之!”

  如此一來,當兵的無路可走,要麽勝利,要麽戰死。

  好在部隊的士氣很高,不是絕望,還是很有信心嘀,畢竟他們有領袖!

  戰勝了是領袖的策略在指引,戰敗了,領袖一定為他們複仇且安排好他們的身後事,沒得說了,這百多斤就交給領袖了。

  對比於明軍出關部隊的精神抖擻,士氣高漲,另一邊的韃子們則是淒淒慘慘!

  入關韃子大損,精華一朝盡喪,留下來的盡是老疲殘兵,讓在錦州的酋首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親王滿達海、多羅親王瓦克達等人捉襟見肘,難以排陣布兵,怎一個愁字得了!

  碩塞,又名碩色,號霓庵,清朝宗室,滿洲鑲紅旗人,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

  順治元年(1644年),封多羅承澤郡王。隨後跟隨多鐸率軍南下,當時李自成據潼關,碩塞隨豫親王多鐸進攻陝州,擊敗李自成部將張有增、劉方亮,李自成親自迎戰,亦被擊破。

  滿達海,清朝宗室,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禮烈親王愛新覺羅·代善第七子。

  崇德五年(1640年),隨皇太極圍攻錦州,次年封輔國公。

  崇德七年(1642年),任都察院承政,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晉爵貝子。之後又跟隨英親王阿濟格、肅親王豪格討伐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

  瓦克達,代善第四子。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隨多爾袞入關,鎮壓李自成農民軍,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封三等鎮國將軍。又從多鐸征喀爾喀蒙古蘇尼特與土謝圖汗兵,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晉封鎮國公。

  明人入侵,碩塞、滿達海、瓦克達皆為親王,對抗明軍。

  韃靼人沒立皇帝,曰打敗明軍後再議。

  “情況真是非常的令人頭痛啊!”所有韃子們看著地圖,無奈地搖頭。

  他們好不容易才拚湊了一萬二千騎兵,其中一半是老弱之兵,另一半的戰鬥力也不容樂觀,怎麽打?!

  碩塞問道:“大家說說,怎麽辦!”

  見眾人不說話,滿達海還是有點見識,他森冷的目光抖了一下,把右掌放在地圖上,在圖紙上直到沈陽城的位置做了一個切的動作。

  “把盛京(沈陽)以南的城市全部放棄,然後盡最大的努力,一半人死守沈陽,另一半人想方設法,切斷明人的補給線!在條件沒成熟前,不能與明軍大戰。”

  “再有,連盛京都棄了,我們重返龍興之地!”滿達海嘴裏迸出了一句話。

  大家頓時呆滯了,按他的想法,真是一夜回到造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