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節 蘇州調研(一)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262
  東南王及王妃到蘇州調研!

  調研是領袖來了之後出現的新詞,主要指上級領導到地方調查研究,或者是專項的調查研究,配合上

  首先視察蘇州農田,江南魚米之鄉果然名不虛傳,一望無際的田地種滿了莊稼,延伸到遠處天邊,密密麻麻的莊稼尤以水稻田頗為壯觀,還有蠶桑、林果和茶葉!

  顏常武依舊穿著他的軍裝,而王妃身材窈窕,穿著繡鳳裙裝,盤著頭發,用麵罩掩住了她的花容月貌,被顏常武親手攙扶著,穿著繡鞋,走在田間!

  觀察莊稼長勢喜人,站在莊稼裏,似乎人也得到了升華,感覺到無限的滿足。

  在聽取匯報時,地主官員與農民代表一致表示,農業發展受到了官府空前重視,收成在去年得到了大豐收。

  蘇州知府蘇觀生喜形於色,直言道:“王爺訓示‘無農不穩’乃真知灼見,臣等施政皆依王爺教導而行,這‘穩’字表現在農田麵積和人數上,都比較穩定,做足工作,確保田地不丟荒,有人耕種,從而確保產量!”

  蘇觀生三十歲時才為縣學生員。崇禎七年(1634年),選送入國子監肄業。

  崇禎九年(1636年),出任無極縣知縣。因平反冤案,得罪上官,遂遭誣陷。他說:“我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奈我何!”人稱“三不要老爺”。去官日,民為其立碑。

  崇禎十五年(1642年),出任監紀參讚,總督範誌完推薦說他有才幹,朝廷晉升他為永平同知,監察軍隊的作戰紀律。

  崇禎十六年(1643年),蘇觀生被調為黃州知府,後改調山東登萊道,管天津衛水師。他為官清廉耿直,做官八年,沒有餘款,年邁的母親,尚賴他人資助,才能維持生活。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蘇觀生逃回南京,升任郎中,到蘇州催收糧餉,之後就任蘇州知府。

  這人在平行空間的曆史上鬧出了一個黑色大笑話,蘇觀生有骨氣,在廣州抗清,力不從心,清兵打到廣州家門口,蘇觀生跑到他一手“提拔”的生死好友吏部都給事中梁鍙處問計。

  梁鍙一臉忠義,平靜說:“死耳,複何言!”於是兩人商定分入廳堂左右的東西房,上吊報國。

  梁鍙入房後,自己掐住脖子嗷嗷叫幾聲,又踢翻凳子給自己“配音”。

  影帝!

  房外的蘇觀生認定這位好友已自殺殉國,提筆在牆上大書“大明忠臣義士固當死”,然後上吊自殺殉節。

  梁鍙聽得真切,馬上衝進屋指揮仆人扛著蘇觀生屍體向清軍投降,聲言有獻“偽大學士”之功,並深獲清軍嘉獎!

  不過呢,蘇觀生在顏常武的治下,已經擺脫了悲慘的命運,而成為了政壇幹將,說得頭頭是道:“農作物想要好,水肥來當家!水要夠,不能少,也不能多,因此官府連同地方士紳出錢出物資,民眾出力,利用農閑,因地製宜,大搞農田水利建設,修築水渠、水壩和蓄水池,挖掘河溝、水塘,保證了農田用水供應!

  至於肥料,我們各縣各自收取城鎮糞肥,正好配合了領袖提倡的‘愛國衛生運動’,如此城鎮衛生,農田皆得利;我們還給百姓推行新家具,發放養牛補貼……!”

  王妃微笑著,聽她丈夫發言:“蘇州府農田基本建設、農田灌溉、農田水利蓬勃發展,與蘇知府的努力分不開,蘇知府非常上心,一府農田產量,甚至達到一省產量(貴州),可見地方主官重視與否,就是關鍵!大家看蘇知府的樣子,就知道他常在外麵跑……”

  隻見到蘇子壯臉色黝黑,這是曬出來的,人幹瘦,這是累的,不再象前明官員,又白又胖又大,那時的官員好做啊,白天不用理公務,不用出外勤不被曬,晚上去秦淮河上班,吃得好,做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活得象頭豬那樣!

  現在的官員不好做,但是做下去的那種滿足感是以前的官員無法體現的,才是真正的為民眾謀福利,可以載入地方誌,自豪無比。

  嗯,還有一個好處是:現在官員不用貪汙,薪水大幅度提高!

  名和利,顏常武漸漸得到了文官階層的支持。

  “除了各階層重視,還要講究方法,例如蘇知府非常明白水肥的重要性,未雨綢繆,早早作好布置……”

  顏常武對蘇觀生讚譽有加,然後隨行記者們提問,蘇觀生一臉謙遜,說都是領袖的教導、依法依規執行朝廷法律,在南京大學政治係結業,學到了各種新知識……

  是的,顏常武肯定搞教育,新建南京大學,他任山長,然後所有的畢業生、結業生都與他掛上了關係,都有師生之誼,尤其是政治係,中高級官員肯定輪訓到!

  不洗腦哪成呢,新一代的大明文官階級正在形成,他們幹實事少清淡,政壇風氣大變!

  主要是想舒服地清淡辦不到,顏常武重挫言官係統!

  言官被取消了封駁權,沒有了風聞奏事的特權,還怎麽玩得下去。

  以前,言官是天之驕子,號稱“手握天憲,動輒地動山搖”,現在不興溜嘴皮子了,而是看豬的屁!

  GDP,一個官場新名詞,來自領袖,亦即國內生產總值,GDP越高,升官越快,想升官,就得升GDP!

  用官員們的玩笑話:“P越大,官越大!”

  他們一行走在桑林中,又是無邊無際的桑林,長勢喜人,蘇觀生介紹道:“蘇州農村中,‘田’一般用於種植糧食作物,而‘地’主要是種植桑樹等經濟作物,蘇州府周邊農村在飼養家蠶上,主要有“頭蠶”和“二蠶”兩個季節,也是春蠶和夏蠶。春蠶季節農村中一般稱作“上忙”,而稻作季節習慣上稱作“下忙”,蠶稻兩作,對農民的經濟生活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民間就有“春繭半年糧”的說法。”

  春季桑葉嫩綠,葉質好,在清明節後一二月間收春蠶,已經完工。

  到達位於蘇州城平橋南的蘇州織造局,外麵就是絲綢一條街,呈現出商賈麇集、商店林立、商品雲屯、貿易繁盛的場景!

  “看得讓人真是酸爽啊!”顏常武滿意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