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節 多鐸之憂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307
  炮響之後,準塔人與馬不見了半截,粉身碎骨,散作漫天飛濺的肉屑和骨塊!

  幹掉他的是霰彈炮,近距離的霰彈威力十足,準塔照單全收,死得極為悲慘。

  這驚人一幕讓明軍和韃子軍竟然都有短時間的驚愕,戰場靜寂了片刻。

  旋即城外、城下的明軍爆出歡呼,響徹雲霄。

  “為領袖而戰,大明萬勝!”所有的明軍放開喉嚨,拚命地高呼。

  瞧,口號就是這樣,領袖還排在了大明之前。

  顏常武不用擔心軍隊的忠心問題,隨著軍隊的不斷勝利,則他的影響力在軍隊中不斷加深。

  而清軍則是士氣跌停板,衝多一陣子,竟然陣前逃了!

  不過,他們沒有逃跑,而是在外圍衝著明軍射箭。

  雙方對射,然後清軍的人數不斷減少,而明軍似乎沒有什麽死傷。

  他們差不多機會是相同的,明軍更容易瞄準目標,因為騎兵在運動中而他們是靜止的,但正因為他們靜止不動,就更容易被命中。

  隻是明軍的火力密度大,更讓清軍無奈的是明軍攜帶的野戰炮開火,近則用霰彈,遠則用實心彈,直接一炮打人,根本不在乎炮彈。

  最後一批的韃子,向著明軍衝鋒,盡被打死在陣前。

  他們不能不死,主將陣亡,回去後必被多鐸砍頭,戰死,起碼名聲不墮。

  而明軍戰死的官兵是多少?

  被箭射死八個人,受傷三十一人,由於帶有戰地醫院,最終隻重傷致死一人,其餘的痊愈歸隊。

  進攻的清軍團滅!

  多鐸撥馬就走,明軍的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

  明軍的士氣大振!

  原來,我們是可以取勝的。

  原來,敵人也會流血,也會死的,也會逃跑的!

  待李成棟率軍回城,高傑與政治軍官、參謀部商量後,當眾嘉獎他與參戰官兵,以首戰告捷,且殺死敵方重要將領,宜給重賞!

  於是每個軍官賞十個銀元,每個士兵賞三個銀元,這幾乎是白得的,大家都羨慕。

  重要的是,有錢賞給官兵,且給得痛快!

  一些出身前明軍的老軍官摸著到手的印有領袖頭像的銀元,想起以前沒有糧餉的日子,日常當兵是乞丐,打仗時兵就成了土匪,仿佛隔世一般!

  ……

  清軍安營紮寨,多鐸治軍有一套,營帳連綿,井然有序。

  他們沒有閑著,部分遊騎兵巡弋徐州城外,斷絕城內外交通,再派部分騎兵,往四境搜索明人,預備拿他們去填溝壑。

  再向後方催促援兵和補給,尤其向北京方麵要求炮兵支援!

  而徐州城內的明軍訓練、學習有條不紊地進行,他們唱歌,軍歌嘹亮,不時高呼口號,顯出士氣旺盛,讓城外的清軍有所沮喪。

  不幾日,清軍援兵不斷到來,營盤迅速擴大,士氣也回升。

  隻是,派出的搜索隊進展不順,遠出百裏內,居然沒有捉到多少明人,且搶掠得到的物資也很好。

  多鐸心中暗暗發愁,意識到麵對的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一個讓老野豬皮、黃台吉和多耳滾的心底為之擔憂的事實。

  其實明人並不知道,清廷大酋們對明朝極為顧忌!

  他們擔心的是大明的地大物博、物資豐富和人員眾多,磨也磨死他們。

  他們更擔心的是明軍萬一雄起,個個都如渾河之戰時的四川白杆兵和浙兵,死拚清軍,那就成了大酋們的噩夢,

  這次入關,在清廷內部,一些大酋擔心著進關之後,能不站穩腳跟,會不會帶來莫測的風險?

  他們的猜測是對的,顏常武治軍,最講究的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就算敗了,也要殺一個夠本,殺二個有賺!

  否則,軍法從事!

  顏常武的兵員,幾乎是無限的。

  而韃子人數,是有限的,多耳滾率軍入關時滿洲八旗為七萬,蒙古八旗三萬和漢八旗也有三萬,要是按現在這種程度的硬拚,很快就會打光光!

  戰過一場,由小見大,多鐸意識到此戰凶險,對方的士氣旺盛,戰鬥意誌堅定,他們寸步不讓,遠勝之前的明軍,與渾河明軍有得比。

  且新明軍用的是火器,對於清軍的傷害極大,且容易增長新明軍的勇氣,畢竟白刃戰是清軍的長處,當明人見血後,則往往頂不住。

  所以,多鐸在之前發往北京的給多耳滾的信件中特別說明了這一點,他要求大量的支援!

  當然他也可以繞城不打,但他思忖之後,還是要打。

  不打不行,清軍入關後,發現人手嚴重不足!

  大明太大了,二十萬軍放入一個北京城,甚至都不一定能夠站滿環北京的城牆!

  再散開到各省、州、縣之後,人都找不著了。

  因此他們工作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極力招降各路明軍,收到良好效果,歸順他們的明軍接近了四十萬。

  以明軍為前導、作為炮灰,進攻明人的城市,爽就一個字!

  但存在著隱憂,那就是歸順而是明軍的數量居然多過了清軍,有反客為主之勢。

  那些明軍的成份非常複雜,真心歸順清軍的並不多,大多數是因為怕死,一旦他們知道,有能夠力敵清軍的自己同胞在,一旦清軍不敗的神話被打破,明人遍地都是,成燎原之勢,很有可能就是清人的滅頂之災!

  這城不打,下一城亦不打,城城不打,不說徐州城可以襲擾清軍後路,消息傳開來,多鐸憂心會成雪崩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各路明軍反叛、明人聚集在南明周圍,二十萬入軍的清人會被吞沒!

  ……

  到來的清軍絡繹不絕,很快達到十萬,其中滿洲清軍二萬、蒙古八旗一萬、漢八旗為一萬,其餘是歸降的明軍。

  還有自各處搜羅而來的明人數萬,他們充當役夫、填溝壑。

  人數不少,運來的物資亦多,其中包括了重炮部隊,顯示出北京清廷對多鐸信件的重視。

  沿徐州城外築起長圍,騎兵跑馬,步兵列隊繞城,重炮送進炮位,準備好好地與新明軍大戰一場,若是取勝,多鐸下令:“城破後屠城,三天不封刀!”

  自然清軍轟動,士氣高熾。

  這種情況下,城內的數萬明軍心中忐忑不安,唯有東南軍非常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