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415
  漢末,曹操八十萬大軍下江南,欲與孫權會獵於吳,孫權手下群臣恐懼,張昭等臣皆言投降,獨有魯肅對孫權說了:“適張子布等,又勸主公休動兵,力主降議,此皆全軀保妻子之臣,為自謀之計耳。原主公勿聽也。”

  勸住孫權,孫權再問計於周瑜,周瑜曰戰,率吳軍大破曹操於赤壁,遂有三國之分。

  現在就是這個鳥回事,大臣們想投降,君王居然不能乾綱獨斷,把生死選擇交給大臣,亡無日矣!

  其實,遷都之議前,大明還有一線生機的。

  去年年底,李自成眼看自家就要成了大事,心中大喜,乃召手下商量久遠之計。

  大將劉宗敏道:“如今大明已無可戰之兵,宗敏願為先鋒,為大元帥破北京,砍了狗皇帝的人頭獻給大元帥!”

  眾人一致讚好,獨有軍師宋獻策力持慎重。

  與那些大字不識三個的軍漢們相比,宋獻策另有見解,他認為大明北方並不足慮,但大明南方尚有錢糧與軍隊,而且,還有兩大強敵虎視眈眈!

  李自成急問何方神聖?

  一曰北虜;二曰東南府!

  北虜有“女真滿萬不可敵”之稱,乃是勁敵。

  而東南府的勢力龐大,軍隊全火器化,不易對付。

  “如若我軍入北京,則受北虜及東南府兩麵夾攻矣!”宋獻策認為道。

  諸人都在笑宋獻策口出大言,倒是李自成想過後,派人與崇禎聯係,想與明朝談和。

  可是他提出的條件讓崇禎皇帝無法接受。

  李自成要他割讓西北的陝甘地區及中原,封李自成為王,崇禎皇帝怎麽敢答應!

  明朝是有名的“不割地、不賠款、不求和”的王朝,割地被認為是奇恥大辱,當初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結果明朝立即另立皇帝,不接受要脅!

  沒有先例,崇禎皇帝是萬萬不敢允許李自成獨立的。

  這點,東南府顏常武看得很清楚,所以他的台灣並不獨立,承認大明的統治,否則,哪怕明朝地方官員再貪財,也不敢與亂臣賊子交易,名聲太壞了。

  李自成的另一個條件是要崇禎皇帝給他一百萬兩銀子,他要用來安穩人心,做好春耕。

  照他想來,崇禎皇帝是大明天子,富有四海,區區一百萬兩銀子算個啥啊!

  事情就是這樣子,崇禎皇帝的國庫裏空得象個鼓,可以在裏麵跑馬,真的是窮啊!

  說起來他夠苦B的,登基之後要不北虜、要不流寇、要不天災,折騰得崇禎皇帝夜不能寐。

  其實,大明是有銀子的,而且多得是!

  紅毛番、倭國的銀子,象洪水泛濫般流進大明東南,可是崇禎皇帝卻收不上稅!

  相關人等都感謝東林黨,沒有他們阻止皇帝收稅,就沒有大夥兒的HAPPY!

  兩個條件都做不到,李自成立即發兵!

  狗急跳牆的崇禎皇帝發出兩個大招,一是要各地勤王,二是要大臣們捐款!

  各地勤王:北方的軍隊已經打沒了,獨有關外部隊,就是吳三桂那廝,說不能離開,否則清軍就要入關。而南方的軍隊,則說沒有準備好,要皇帝給開撥費!

  皇帝也不能差餓兵,給錢給錢!

  皇帝有開撥費?毛都沒一根給!

  就連台灣也有一個天使到來,要東南府出兵勤王,且地位不低。

  宦官高起潛!

  此人曾為盧象升的監軍,導致盧象升戰死,他到得台南,多次想見顏常武,顏常武卻避而不見。

  隻說正在準備軍隊,高起潛無能為力!

  皇帝又怎麽樣,軍在我手,豈容你來置詞!

  整個南方都沒派出軍隊,早就心懷二意的顏常武更不用說。

  崇禎皇帝下詔要大臣們捐款,以充當軍餉,結果鬧劇發生。

  他放下九五至尊的麵子求大臣們出錢,大明首輔魏藻德捐了五百兩銀子,堂堂首輔尚且如此,其他官員們更不用說,你一百兩我兩百兩,紛紛裝瘋賣傻,成為影帝,有的典當家裏財物捐款的,有的擺款變賣捐款的,還有的聲明是借錢捐款的,下個月要是不發官俸一家人就要餓肚子了……

  崇禎皇帝見不是路,就改變方法,要人帶頭來捐。

  誰來做個典範呢?

  國丈周奎,他的女婿皇帝充滿希望地要他捐十萬兩,周奎哆哆嗦嗦說:“老臣安得多金!”

  演技超好啊,他的同僚們都把臉偏一邊,不想看他的表演。

  他一昧哭窮,隻肯捐一萬兩,皇帝要他捐二萬兩,說是沒銀子,於是周皇後亦即是他的女兒送他五千兩,這位國丈奇葩無比,他扣了二千兩銀子下來,捐了自己的一萬兩銀子和女兒的三千兩銀子。

  等到李自成進了北京,從前國丈爺家中搜出了四十多萬兩的現銀……

  崇禎皇帝看似精明一時,實際糊塗一世,他不知道他泰山有多少錢,周奎的同僚們會不知道?

  作為頂級的大臣,單是每年外官及商人們對他的孝敬就不止大大幾萬兩銀子了!

  國丈爺都這麽做了,他沒錢,我等就有錢嗎?

  就算有錢也不能捐,否則捐了之後,清流們立即會彈劾你,說你貪汙!

  證據?

  就是你捐的錢,別人沒有錢,你有錢,這不是貪汙還是什麽?

  於是,可憐的崇禎皇帝自己玩死自己去,他拿到手的銀子少得可憐,丟在軍隊裏,連個泡都不響。

  他和他的王朝命運已定,李自成率領農民軍下太原、占大同後,三月十一日,據宣府河北宣化)。十五日,破居庸。次日,陷昌平。十七日,大順軍包圍京師,環攻九門。李自成駐鞏華城(今沙河),派大將劉宗敏任攻城總指揮。十八日,大順軍將士爬牆而入,攻占外城。

  崇禎帝出玄武門(神武門),登煤山(景山),遙望烽火遍城郊,回乾清宮,敲鍾召群臣而不至,陪他的隻有忠心的老宦官王承恩。

  在這萬分悲涼的時刻,他終於明白誰對他最好了!

  文臣無德,宦官有心!

  他對王承恩道:“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朕非亡國之君,臣等皆是亡國之臣!”他怒不可遏地道。

  是日晚,崇禎帝逼迫周皇後自縊死,劍砍長女樂安公主臂,又殺妃嬪數人。

  十九日晨,李自成軍攻破內城。崇禎帝於煤山自縊死。

  午,李自成氈笠縹衣,乘烏駁馬,入承天門(今天安門),登臨皇極殿(今太和殿)稱帝,是為大順朝。

  明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