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節 世事難料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440
  東南艦隊保留著一個傳統,那就是每一級新艦在設計時,都要個實模,製作出全尺寸的模型,以增強說服力。

  這個傳統來自於菲尼亞斯·佩特大師,在他年輕的時候,他名聲不顯,有次他製作了一個長為8.5米、寬為3.6米的大型船模,獻給十歲大的亨利王子,此舉得到了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賞識,從此菲尼亞斯·佩特邁上了青雲之路,之後,他新設計的戰艦總有實模,讓人一目了然,而且很大氣地說,咱製作出來的戰艦就是這樣!

  菲尼亞斯·佩特的動手能力很強,他的成功豈非無由。

  “海上主權”號戰列艦是英國王家海家的新銳主力艦,是在1634年8月,查理一世在海軍上將約翰·彭寧頓的支持下決定建造的,該艦的主設計師正是菲尼亞斯·佩特的天才兒子彼得·佩特,1635年5月,“海上主權”正式開工,彼得·佩特在父親的協助下共同完成了這條戰列艦的設計。

  從船模上看到,這是一艘擁有流線型船身和修長火炮甲板的優美戰艦,它的尾部背負著交錯複雜的雕刻,東南府戰艦早沒了這種裝飾,顏大少沒錢搞那玩意兒,但在歐洲,這種的裝飾很流行,佩特也不能免俗,在雕刻群中依然設置炮門,沒有浪費位置。

  話說回來,海上主權的從船艏到船艉都被覆蓋著黑色背景的鍍金裝飾,並且雕刻著聖徒約翰和聖徒馬蒂亞斯的肖像,被它的敵人敬畏地稱呼為“金色魔鬼!”

  船模製作精巧,細節栩栩如生,連艦上的火炮都是一個個小巧的模型!

  “一共是118個炮位,實際裝炮102門。”見客人們興味盎然地數炮位,彼得·佩特直接開蠱。

  “最大的火炮是42磅炮!”彼得·佩特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讓客人們意識到,原來我們的家夥還是不夠粗大啊!

  菲尼亞斯·佩特送的船模,是按25:1的比例製作,有二米多長,很重,在用布把它蓋上後,告別了菲尼亞斯·佩特父子,他們發現叫來的馬車車門狹小,無法把它裝上去,硬來的話怕損壞了它,洪煕官萬分舍不得,隻好大家輪流把它抬回賓館。

  船模用料講究,非常沉重,路太遠,也不好走,他們是從倫敦的一頭走到另一頭,壓得大夥兒雙臂酸麻,熱汗騰騰!

  路上那些英國佬看到這群奇怪的人扛著東西,要不是他們帶了武器,差點就想打劫他們了!

  是的,有騎警上前詢問,不過知道他們是來訪的華人,這才放過他們。

  好不容易扛回來,大家都氣喘籲籲累成了死狗,感慨坐船太久,缺乏鍛煉!

  辛苦沒有白費,當大家在賓館的客廳裏圍看船模,無不心花怒放。

  有了它,東南府的新一級戰列艦應該是水到渠成了。

  東南府有一定的技術力量,但不如歐羅巴,戰列艦船模拿回去,有了參照物,再做不出來就說不過去了。

  哪怕身體疲勞,軍官們依舊興味盎然地拿尺子測繪和拿本子記錄參數,畫出草圖,以作備份。

  倫敦還有一份熟人的家庭需要拜訪,那就是領袖好友,東南府高官、副總參謀長戴維先生的家庭需要拜訪,這是東南府顯赫的人物,值得洪煕官親自一行。

  他們去到倫敦久負盛名的艦隊街,艦隊街是一條著名的街道,依鄰近的艦隊河命名。艦隊街向西穿越倫敦市的邊界後就變成斯傳德大街;往東,通過路德門圓環後變成斯傳德之丘大街,附近有聖保羅大教堂、聖普萊德大教堂、坦波教堂等。

  住得起艦隊街的人物自然都是有來曆的,不過當洪煕官們到達艦隊街16號時,發現大門緊閉,人去屋空。

  打門,沒反應。

  他們將地址對了又對,沒錯啊,就是這裏。

  問旁邊的人,結果遭遇橫眉冷對,對方沒好氣理睬他們,讓他們莫名其妙!

  終究還是有人告訴了他們情況,那是一位遇過的一位老年的英國紳士,告訴了他們具體情況。

  戴維先生真的是來曆不凡,他的父親托馬斯·溫特沃思·斯特拉福德伯爵(1593~1641),乃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君主派代表人物。

  1614~1624年為國會議員,是反對國王特權的首領之一,並因此曾被逮捕。

  1629~1640年就任樞密顧問,搖身一變,成了保王黨,是英王查理一世的心腹。1633年任愛爾蘭副總督。1639年率軍平息蘇格蘭人起義。升任代理總督,捍衛君主專製製度。1639年封為伯爵。1640年11月被國會指控企圖利用愛爾蘭軍隊反對英格蘭,犯有叛國罪,已於去年5月被處死!

  斯特拉福德伯爵是查理一世最能幹的大臣,他和勞德大主教被議會認定為國王的“狗頭軍師”,斯特拉福德伯爵是愛爾蘭的總督,結果被下院選做了替罪羊。

  如今倫敦氣氛緊張,臣民們分為保王黨和反王黨先是大起爭執,後是大打出手,內戰已經迫在眉睫。

  先前洪煕官找到的那些英國人是反王黨,當聽聞是問起這家主人斯特拉福德伯爵,自然對他不客氣,現在問到的英國紳士卻是保王黨,洪煕官謝過他,又問起斯特拉福德伯爵家人的事情,很幸運地,這位紳士知道,他家已經搬到劍橋鄉下居住了。

  等告別了熱心的英國紳士,洪煕官沒有絲毫的猶豫道:“去劍橋!”

  錦上添花哪及雪中送炭好,這道理洪煕官很懂得。

  他們一行十六人分乘三輛馬車,出了倫敦城,就是郊外了,天子腳下,倫敦郊外居然還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耕種的民眾的衣著也不怎麽地,讓華人們有所認識英國的發達程度也不過如此。

  馬車上,同車廂的顏彰喋喋不休地說起世事難料,高高在上的伯爵,國王寵臣一下子就跌落地獄,相比之下,反倒是走專業道路的造艦大師是哪一方麵執政者需要的,雖無大富大貴,卻是平安。

  洪煕官心不在焉地應付著他,心中想的卻是一樁事:領袖給他的一個錦囊。

  還真的是類似於豬哥亮做的錦囊,是誰都不知道的,由甘輝秘密給他,囑他到了英國再打開,洪煕官打開來時,乃是領袖所言,要他叮囑戴維先生的家人,一是去法國,二是跟隨查理一世的長子!

  洪煕官對照一下目前的形勢,心中震驚無比!

  領袖已經“清楚”或者是“預見”到了目前的英國形勢,並不看好現任國王查理一世?!

  正在想心事的時候,接再下來,他們就對英國的環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他們遇到了劫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