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節 亞齊戰事完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524
  大火打亂了東南軍的進攻,各支部隊與民工節節後退,退到了海邊據點才止步。

  此後,東南軍發現了好處,被燒過的地方成為一片童山禿嶺,再無遮蔽的作用。

  東南軍幹脆不打仗了,到處放火,把沒有著火的地方也給點著了,按說亞齊地方夠大,可是東南軍人多力量大,又有的是火油,以狂熱的態度投入到放火燒山的行動中,而亞齊人無力阻止!

  都不用進近,遠遠地潑油放火,既輕鬆又安全。

  馬六甲海峽路過的船隻見到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海岸線都是火光熊熊,百裏外可見,船隻以之為導航,當成了大燈塔。

  一個荷蘭船長感慨道:“東南亞,我們再也不能回來了,我們沒有華人這麽多人,也沒那麽這麽心狠!”

  一直到雨季,大火才被雨水撲滅,此時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變得焦黑,土地上麵承載的一切都變灰而去!

  到處一塊塊難看的黑斑,被燒死的鹿成幹屍狀,不知道被燒死了多少動物。

  火勢極猛,許多亞齊人沒能逃掉,被燒死在山中,而他們在山裏的城市也難逃一劫,由於濃煙無法消散,居然一座小山城裏的許多亞齊人都死於濃煙窒息!

  殘餘的亞齊人義憤填膺,但更多的是惶恐不安!

  敵人是如此的實力強大,又這麽的心狠手毒,亞齊人雖然驍勇,生起一種無力感。

  雨季到來,嘩嘩地下個不停,亞齊人得冒雨出去收集食物,一身泥一身水的,狀況悲慘無比。

  過去的積蓄多被摧毀,不找找都沒得吃的,大火也燒死了許多動物和植物,食物來源堪憂。

  而且他們得注意別挨近海邊,東南軍依舊有出擊,一不小心,就有生命之危。

  到得旱季到來,東南軍卷土重來!

  光禿禿的山上根本沒有可以躲藏的地方,一目了然。

  有樹木可以躲藏的地方?

  放火燒之!

  一把火不成就放兩把,兩把火不成就放三把!

  燒燒燒,燒光樹木。

  打打打,打死亞齊人!

  東南軍對各處地方遂行鐵壁合圍,數萬人一擁而入一片地區,見了亞齊人就開槍。

  隻要魔鬼彈打中他們,我軍就萬事大吉!

  打到後來,許多亞齊人遠遠地見了東南軍,趕快舉手。

  投降!

  不僅如此,山裏見到什麽稻田、水壩等生產資源,東南軍一概毀之,如遇村落,統統焚燒,有財物搶走,糧食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則扔掉,人員更不用說,不聽從命令的立即打死,聽從命令的給帶走,賣掉。

  王甲團裏的文書悄悄地對其他人道:“我覺得我在軍隊裏,做盡一輩子的壞事了!”

  但其他人則用通用答案來回答他道:“他們亞齊人是倒黴了,但這是媽祖娘娘的旨意!”

  在東南軍進攻的末期,某部不甘心的亞齊人向著王甲團發動了最後的衝擊,他們人員集中在一起,以一種決死的態度向前衝鋒!

  東南軍防線上的官兵們則大吃一驚,不是擔心自已的安全,而是惡寒不止,他們看到衣衫襤褸的人們從低矮的灌木叢中爬出來,這些會走路的骷髏真的是亞齊勇士嗎?他們的頭發又長又髒,許多人骨瘦如柴。

  戰爭中失去後勤補給的危害性一目了然!

  亞齊人有部分男人從事農業生產,更多的是女人幹活,而在戰爭中,這些人是弱勢團體,死得最快。

  東南軍實施的是“總體戰”,全方位打擊敵人,男的女的統統逃不掉,嚴重削弱了亞齊人的戰爭實力。

  不用說,亞齊人當天的進攻一敗塗地,甚至沒攻到東南軍官兵們的麵前,就被打死在路上!

  所謂侵略如火,指的是動作快速,以那些亞齊人的速度是沒有指望的。

  王甲團有一次天亮前突擊了亞齊人的某個營地,當時士兵們正向營地靠攏的時候,突然有個亞齊人出現了。

  東南軍一下子停止了腳步。

  然而,哪怕是對麵一群人,隔了三十多米是大目標,對方恍若未見,睜眼瞎!

  他又轉回去了,東南軍進逼到近在咫尺的位置,等天剛亮時殺進去,突襲大獲成功。

  回去後當作笑話說出來,官兵們這才明白什麽是夜盲症!

  東南軍補給有力,營養均衡,從來沒聽說過什麽夜盲症,而亞齊人食不果腹,存在夜盲症是普遍的。

  在山裏的東南軍陣線相當穩定,東南軍出動清剿亞齊人,如篩子般篩過各片地區,不讓一個亞齊人漏網。

  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回到穩固的堡壘中休息、療傷、吃頓熱飯,恢複體力。

  夥食不錯,軍工給各支部隊帶來了活羊、活雞還有耐貯藏的冬瓜、南瓜、絲瓜等,讓官兵們吃上好的,在海邊原本亞齊的大港口已經成為了東南軍的重要基地,那裏的醫院很幹淨,配備有很好的醫護人員,具有與旭日港醫療機構一樣的工作效率,醫院的利用率很高,直接負傷的傷員不多,更多的是各種熱帶病致命的傷員,由於蚊蟲叮咬而得病的病人的症狀有各種各樣,這些病很少有人能夠幸免。

  東南府高級軍官們感謝的是良好補給與醫療係統,否則打都不用打,東南軍就得自己卷包袱跑路!

  “沒有金雞納霜,我們就無法派出兵力進攻敵人,因為現有的人手都得照料打擺子的病號!”一位軍官如是說。

  金雞納霜下發到部隊醫護兵那裏,打擺子的病號甚至不用送到大醫院就可以治療了。

  有了金雞納霜,官兵們的心安了許多。

  飽受打擊的亞齊人則勢力日孤,可笑的是因為熱帶病,他們減員更多!

  補給不上,營養不足,身體虛弱抵抗力差,亞齊人病患嚴重,連進攻都派不出兵力來!

  他們爭吵著,一籌莫展!

  公元1644年1月21日,亞齊王廷在蘇門答臘島的棉蘭地區向東南軍投降,十二歲大的小素丹伊斯幹達·布坎達被大人們牽著,向東南軍的軍官們叩頭,奉上了亞齊旗幟!

  紅底,上麵是一彎新月,加個星星,下麵是把彎刀的旗幟,走進了曆史!

  軍官們看著跪了一地的亞齊人,無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這場戰爭終於到頭了!

  經過統計,這場戰爭當場戰死的士兵為五百二十七人,亦即是說被亞齊人殺死的寥寥無幾,病死的則更多,為二千六百零八人,得了各種熱病、怪病的高達一萬三千七十二人。

  打這場戰爭有其成功之處,一一歸納總結。

  采取的戰術對頭;

  補給有力,醫療出色。

  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時,東南軍更多的使用了閩省、兩廣之兵,他們比北兵更適應當地氣候,從而保障了非戰鬥減員的減少。

  之後島嶼爭奪戰,軍官們紛紛說道:“沒有足夠的金雞納霜,就別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