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節 人才的大用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626
  且說畢懋康、胡正言坐船抵達爪哇,正好顏常武在,對他們非常重視,立即召見。

  大賢抵達,顏常武降階而迎,直呼兩人為“先生”,給足了他們麵子。

  當時的先生的稱呼可是值錢的,不象什麽“叫獸”和德藝雙馨的***那麽的意思。

  顏大少是誰?

  南霸天!

  雄霸大明東南沿海和世界東南亞的大豪!

  如此兩人麵對著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未來的米飯班主,也不敢拿大,十分恭敬。

  畢懋康、胡正言對東南府的興旺讚不絕口,畢懋康更是當場表示,他將返回大明,為東南府大業進行宣傳!

  好識趣的老家夥,顏氏公司正需要你們這些老家夥來大力鼓吹、宣傳、扯人入夥!

  顏常武客氣地請他先住上一陣子,休息、參觀,也讓顏某人早晚有請教的時候!

  至於胡正言,說不到幾句話,聞訊而來的財政官陳和彬就趕到,兩人旁若無人地談起了印刷技術來。

  陳和彬本來是個財務人員,但他“久病成良醫”,被逼得上了火,就成了專家,說起來頭頭是道,即使胡正言也不敢小覷他。

  說多幾句,急不可待的陳和彬一聲告罪,就將胡正言給扯走了。

  畢懋康嗬嗬笑道:“貴府可謂是做事雷厲風行,隻爭朝夕,難怪事業如此興旺!”

  他這種老官僚,會做人,會做官,說得比唱的還好聽,讓顏常武龍心大悅的,當時就要禮聘他為“東南府資政”,祿比孫承宗。

  畢懋康搖頭道:“不可,畢某寸功未立,受之有愧,眾人不服,就等畢某回國一趟,為我東南府效力之後再說!”

  “先生果然高義!”顏常武說道:“顏某虛席以待,靜侯佳音!”

  ……

  畢懋康、胡正言兩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在爪哇待了一個月,到處參觀,越看越驚奇,越看越著迷。

  東南府氣象萬千,日新月異的景象讓他震驚,他曾經看到一條馬路正在施工著,工人三班倒地幹活,一個月後再來,馬路已經完工。

  一個建築工地,月前還是腳手架林立,月後就開始往裏搬東西進去住了!

  人流、船隻不斷地增多,陸地上稻田和種植園林立,每個人都在狂熱地工作,軍隊則在訓練,忙著自己的事,廢話少說!

  他又看到過東南府的總理陳衷紀,現場辦公,拍板批出十萬個銀元,修建水利工程。

  三天後,施工隊進場工作,以驚人的速度把環境改變了!

  而這個巨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將為百萬畝田地提供水源支持。

  沒對比沒傷害,東南府不尚空談,大幹快上的蒸蒸日上氣勢讓久在大明官場泡,見慣了官員們打嘴炮、扯後腿然後一事無成的畢懋康感慨不已,知道這是新朝新氣象,沒有什麽能夠阻止東南府的崛起!

  隻要他顏大少運氣不太差,未來就是他的,因此識事務者為俊傑!

  等畢懋康回到大陸之後,他就瘋狂地為東南府打CALL!

  他寫了《東南遊記》,述說自己在東南府的經曆,聰明地隻敘述,不評論,然後他不辭辛苦,遊曆了半個中國,各地散發!

  全國各地的讀書人都讀到了這篇遊記,然後傳播到普通民眾中間,引發了人們奔赴金山的大洪流,這是一場迅速蔓延的大洪流,比橫掃歐羅巴的瘟疫流傳得還要快。

  他在東南沿海、長江地帶、帝都、黃河、淮河流域人們的耳朵邊大聲呼喊:“年輕人,到東南亞去,與東南府一起成長!”

  就是他熠熠生輝的文章和情意懇切的勸說:“到東南亞去!”從而給東南亞掀起了一大波移民潮,他的能量出乎他自己的意料-----東南府發現大陸往東南亞移民人數激增了百分之五十,不斷地增長班船都趕不及,大明東南港口經常屯積新移民!

  “預計到1640年時,我們東南府的總人口將超過三百萬人,樂觀的話達四百萬人,其中台灣行省百萬人口,東南亞諸地過二百萬!”總理陳衷紀向顏常武進奏道。

  這已經超出了東南府的計劃,本以為總人口為二百萬人,沒想到超過了三百萬的人口,向四百萬人口數量進逼。

  當然,不止是畢懋康的功勞,但他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在大明遊曆,敢這樣公開地吃裏扒外,普通人早給錦衣衛和巡檢司捉起來了,由於他巨大的名望和種種的關係,他成功躲過了大明朝的懲罰,一年後再回爪哇時,被聘為“資政”,經過一年多的試用後,成為地區實權人物,畢老頭高高興興地到得巴厘島上任去了。

  東南府實在缺少官員,老家夥都照用不誤,反正一個是搞建設,另一個就是法治,誰都翻不了天。

  呃,這裏涉及到一個問題,大陸有這麽多人口供東南府來抽水?

  前麵有過交代,大明朝人口眾多,由於收人頭稅,各地都有大量的隱瞞人口沒上報。

  東南府不收人頭稅,新移民有出路,過得好已經是千真萬確的事情,無數的大明前官員和現任官員為東南府站台呐喊!

  關鍵是大家拜的都是同一個祖宗,說的同樣的話,用的都是同樣的文字,給的錢也慷慨,幹嘛不去呢?於是人口紛紛湧向東南府。

  厚積薄發,一個接一個的百萬華人下南洋!

  更妙的是,大明朝這些人口移走了,當地生活資源增多,同時海外又有反哺,象廣東、福建、江浙從來不怕受災,隻要遭災,東南府必有賑濟到來,都是自家親戚啊!

  人口離開反倒刺激了大明民間繼續生育,人口有增無減,這就是一種人口增長的報複性反彈!

  那時可是多子多福的年代,也沒有天價的房子!

  人口增加,花費巨大,但財政收入同樣增加,東南府正式發行紙幣!

  分為元、角、分三種單位,有十元、一元、一角、五角、五分、二分和一分多種,同時,東南府也發行銀元,與西班牙銀元同值通用,一元紙幣就是一個銀元。

  拿用得最多的一元紙幣為例,畫有顏大少的頭像和東南府旗幟,都是水印法,旗幟分為三層,最裏是星辰、中間是大海、外麵是山峰,與顏大少的人頭像一樣,印刷精美,

  這種紙幣浸透財政官陳和彬巨大的心血,他聘用大明工匠,如明朝政府一樣采用桑皮紙做主材質製紙幣,這種紙張比較厚實,耐磨損,拉力強,吸水性好,寫字不浸,不易褪色,不被蟲蝕,更重要的是,這樣複雜的技術要求很高,不易被民間作坊仿製。

  采取了種種防偽措施,其中有從胡正言那裏JJ來的“拱花”印刷術占據重要地位,其製出的鈔票極為精美,他所創製“餖版”、“拱花”印刷技法印製,其墨色精美、雕刻細膩。餖版印刷根據印色需要,每色刻一小版,印時依序逐次套印,狀如拚湊餖飣,故名“餖版”。

  這種印刷術是其獨有,民間根本不能仿製,因此紙幣發行成功,達到了一分金銀儲備發五分鈔票的最終目標,東南府的財政漸漸寬裕!

  有人,才能占領地盤。

  有錢,才能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