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一)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856
  福建,泉州,王家。

  一個關係到家族存亡興旺的會議正在召開,與會者是王家人、上得台麵的大掌櫃,由家主王誌東主持。

  會議一致決定,把家族的重心轉向東南亞,第一年投入二成資產、第三年投入五成資產,第五年投入七成資產!

  同時,王家子弟也向東南亞轉移,交由王誌東的兒子王公子組織,先行到爪哇開拓,作開荒牛,從事造船、航運以及種植。

  王家是航運巨擎,擁有一支大船隊,每年運輸大量的貨物到呂宋以及巴達維亞去,收益巨大,有人說他家比皇帝----可憐的崇禎皇帝還要有錢!

  他家的轉舵,表明對東南府開拓東南亞大業的看好。

  私底下,王誌東對王公子道:“此番南下,須堅心忍力,努力做事。”

  他告誡兒子道:“此乃千載良機,草創之初,你須事必躬親,記住,沒有誰象你這樣關心你的錢!”

  王公子唯唯,但他心中不大情願去,不想到海島這麽辛苦,想想要冒著烈日,去看積糞種田,身上油汗和臭味,噢,秦淮河的花魁隻怕要厭煩他了。

  這家夥大少爺作風,喜歡在秦淮河廝混,人也不算壞,出手大方,與美女來你情我願的歡樂交易,真要做事,也不是不行,問題是東南府,轄區內居然沒有特種行業!

  東南府所在的地盤的台南市有購物天堂美譽,現在對外貿易都集中在東南府,貨物往台南匯集,物流量大,品種多樣,應有盡有!

  絲綢、茶葉、瓷器傳統三大貨色也就罷了,還有金器、銀器、珠寶首飾、燒酒、藥材、糖類、香料、錫器乃至於鱷魚皮包、遊艇等等,比起大陸還要豐富,究其原因,是東南府重商,雖然收稅收得狠,卻又保護商人,讓他們安全且免受政府(東南府把官府叫做政府)官吏的盤剝。

  再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美食街”,美食釀琳琅滿目,一到夜晚,酒店、大排檔爆滿,生意紅火!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主要是東南府人有錢吃,舍得吃,而且得到了東南府顏老大的大力支持,因此購物和美食是東南府的主打。

  然而,東南府沒有特種行業。

  其實開放特種行業也不是沒有過設想,主持財政的陳和彬與顏大少商量,認為可以從中收取重稅,幫補一下東南府幾時都窘迫的財政。

  但給顏常武給否了,理由為:

  賭博敗壞社會風氣,影響河蟹,導致社會和家庭出現嚴重問題,危害巨大!

  目前我東南府正在大搞開發,有閑錢不如投資,如果用來賭搏,不思創業,不謀發展,反正太多太多的壞處了。

  為蠅頭小利而得大害,智者不為也。

  行,那開放黃色架步呢?

  也不行!

  顏常武說了,一是放空槍,現在需要東南府的男子大舉生育,添丁報效,豈能讓他們在女人肚皮上白費槍彈,須知特種行業的女人往往避孕有方。

  二來,東南府與紅毛番交流頻繁,要知道離開歐羅巴出洋的紅毛番身體往往很髒,什麽楊梅大瘡,什麽熱毒寒毒的,要是交叉傳染,影響到東南府的人種幹淨問題,別來打擾。

  因此王公子認為東南府的消閑生活太過匱乏,悶死了,不想去。

  結果挨他老子強行送上船,打包運走,趕往爪哇,隨行的是一支船隊,足足千人,隨船有大量的物資同行!

  更厲害的是,當中不少人帶了家眷,準備在爪哇安家了。

  ……

  大陸,大明天津衛。

  北門,一群接一群、衣著各異、口音不同的的民眾擁進城門,許多都是難民!

  偽帝黃台吉大舉進攻大明北方,兵鋒直達寶坻,那是接近天津衛的地方,導致各地民眾紛紛逃難。

  天津衛屯有重兵,安全有一定保證,因此民眾擁向天津衛,把不大的城市擠得滿滿當當的。

  北虜窮凶極惡,別說普通小民,就連官吏和士紳都保不住身家性命,都得逃難。

  人群中,有一家四口,一個青年男子和一個青年女子,加上兩個孩子,看他們的衣著,應該是上流階級,可是他們卻是走路,沒有車輛,都是養尊處優的人,走得很慢。

  是的,男子叫做韓永元,乃雄縣的舉人老爺,女的是他的妻子韓劉氏。

  舉人老爺耶!

  家仆成群,田地上千,食用舒適,別人吃小米他吃肉,在家鄉受人仰望,與官員稱兄道弟,韓永元成為舉人,是人生贏家!

  可惜遇到了殺人不講理,管殺不管埋的北虜入侵,雄縣也不幸淪陷。

  他們很幸運地在北虜攻占雄縣前逃了出來,出來時還是很光鮮的,驢車出行,帶了金銀和奴仆同行,甚至還帶了糧食和肉幹!

  隻是逃難大軍裏龍蛇混雜,他們剛剛走不到三天,同行的奴仆兩人,乘夜居然席卷了他們的細軟和驢車逃跑了!

  帶走也就帶走了,驢車上還有韓永元的舉人執照,亦即是證明他是舉人身份的文書也給帶走了。

  他說他是舉人,沒人信,除非是熟人才認他。

  韓永元大老爺一個,居然身無分文,好在他妻子帶了些首飾,隻好一路用首飾換吃食,貴得要命,二個包子就是一條銀釵,愛要不要的!

  更糟糕的是,不合在路上露財,結果給兩個大漢把他妻子僅剩的首飾都給搶走了!

  他們在路上,整整餓了一天,好不容易到達天津衛,韓永元本有所恃,與妻兒進了城,徑直往碼頭邊上軍營投奔妻子娘家的一個當軍官的世叔。

  “你們要找劉把總?對不起,我們是新來的,沒聽說過這個把總老爺!”軍營的小軍官軍官說道,

  仔細打探,原來劉把總已經移防寧遠。

  完蛋了,找不到親戚相投,夫妻倆在街頭上茫然四顧,孩子餓得哇哇大哭!

  這就是逃難的眾生圖之一!

  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

  本來就算沒財,隻要韓永元的舉人執照在手,他可以直接找官府、哪怕到不熟的進士、舉人家庭去打秋風,官員和士紳也是認的。

  但沒了這份執照,貿貿然上門,隻怕被趕出去,韓永元扔不起這個麵子。

  正在這時,突然看到人群奔走,紛紛湧向前麵,韓永元聽路人講道:“媽祖神廟施粥,可謂是仁慈之舉!”

  嗯,天津衛的兩座媽祖神廟,得到了東南府的大力讚助和支持,天天免費施粥,賑濟災民。

  孩子餓得直個哭,夫妻倆同樣很餓,沒奈何之下,隻好跟隨人流去吃不要錢的粥。

  他們去到的是天津天妃宮西廟那裏,但見得人山人海,不過秩序還是很好,因為有官府差役持水火棍和皮鞭維持秩序。

  民間組織施粥,官府護駕,媽祖神廟的來頭實在大,乃是大明東南侯、官拜二品龍虎將軍的顏常武家中妻妾號召東南府的官吏富豪的妻妾們捐出脂粉錢賑災,天津衛的官員自然得給麵子,派出差役來確保順利。

  熱騰騰的粥,人們依次領取,不遵守秩序的就拖出來狠打,民心如鐵,官法如爐,個個都循規蹈矩。

  領到手的發現神廟是用硬紙皮盛粥,吃完可丟走。

  然而,韓永元有夠倒黴,去排隊的他,空手而歸。

  沒了,發光了!

  兩個孩子哭到已經沒力氣了,隻是抽咽,而妻子一日水米不進,嬌弱的身軀搖搖欲墜,韓永元渾不是滋味!

  這時,他發現,人流沒有走散,還擠在廟邊,還傳來食物的香味!

  遠遠地看過去,發現了那邊有大鍋的粥,還有大堆的饃!

  饃!

  粥的量少,越喝越餓,而饃頂肚實在,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在食物堆的上麵有橫幅大字寫著“大明東南府招募民眾前往東南亞安家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