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節 吾兒不食明栗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5      字數:2440
  且說東南府正密鑼緊鼓地準備這對含著金匙的雙胞胎的百日宴時,有貴客上門!

  陳衷紀笑口兮兮,陪著一個稀客,竟是福建巡撫鄒維璉來了。

  鄒維璉態度謙和,過海來到高雄,上岸時雖然穿著官袍,卻不打封疆大吏的儀仗,不顯擺,任由東南府馬車接駕,火槍兵護衛而行。

  既然他這麽識做,顏常武也就給足他麵子,大開中門,集諸將、大臣,迎接鄒巡撫的到來。

  事先做了準備,大堂上擺了香案,燃起檀香,東南軍政上層們雲集觀禮。

  鄒維璉帶著數人進來,三個托盤,一個放著金燦燦的聖旨,一個大盤托著一疊衣服,還有條玉帶,第三個盤子則是一塊玉印,他站上首,麵向大堂門外,顏常武則與他相對,兩人隔著香案,都是站立的!

  “有旨意,東南伯顏常武接旨!”鄒維璉說道。

  “臣顏常武接旨!”顏常武說著,隻是躬身,卻不下跪,而鄒維璉也不計較。

  鄒維璉宣讀旨意,駢四儷六一大堆文字念出來,聽得懂的寥寥無幾,都是雙眼茫然,包括接旨的家夥!

  鄒巡撫心中暗歎,說出大致意思,亦即朝廷因東南軍在寧遠前線作戰有功,特加封其為東南侯,賜其蟒服、玉帶、玉印,再有可立世子,因其為雙胞胎,都加恩賞輔國將軍(從二品),其餘東南府諸人官吏封賞,著其明白回奏即可。

  亦就是說顏常武那對雙胞胎兒子,剛剛來到世間不久,已食大明二品將軍祿位啦!

  多少人拚搏一輩子,都不及這對稚子瞬間青雲直上。

  “恭喜你了,東南侯!”鄒維璉說道,忍不住都要妒忌這個小子了。

  年紀輕輕,貴為侯爺,能擅自做主,威權自用,根本不用聽朝廷的號令,又有雄兵十萬,子民百萬,戰艦上百,富甲天下,超級人生贏家,放眼大明朝,無人能及。

  “常武謝過聖恩!”顏常武說道,接過了旨意,去後堂換了蟒服,穿著嶄新的官袍、圈玉帶出場。

  蟒服是皇帝賜予有功文武大臣及屬國國王,部落首領的賜服。以衣身飾蟒紋而稱為蟒服或蟒袍、蟒衣。蟒紋與龍紋相似,區別在於龍為五爪,蟒為四爪。

  它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東南府諸人齊賀:“恭喜侯爺!”雖然明朝官職在東南府不值錢,但大家心忖日後家族族譜裏給自己加上一份明朝官職也不錯,沒有誰會嫌自己的官職多,就象官員總是堅決支持領導設立新機構一樣的道理。

  不過,等鄒維璉被請下去賓館歇息後,顏常武臉上笑容消失,再回後堂換回軍裝!

  他對諸人說道:“穿那些東西,我覺得我就是個戲子!穿那樣衣服,能做事的嗎?我需要的是幹實事的人,而不是動嘴皮子的人!”

  一句話表明態度,諸人誰都不敢再說誰誰誰當什麽大明官職了。

  顏常武沒有多加理會諸人授大明官職之事,隻叫陳衷紀去填就行了!

  他回到後宅,與夫人楊鶯兒說起聖旨之事,將聖旨向楊鶯兒就手一遞道:“呶,拿去看看,看看能不能讀懂!”

  這是聖旨耶!

  別人將它供奉在家,好生保護,婦人都不可動之,而在顏家,侯爺的玉印拿來給孩子當玩具了。

  然後他聽到楊鶯兒把那些難懂的文言文念得琅琅上口,但他不知對錯,隻得怏怏地道:“我讀得書少,你不要騙我!”

  讀完之後,楊鶯兒正色道:“吾兒不食明粟!”

  顏常武猛醒,嗯,明朝那幫偽君子,明的不行來陰的,居然給勞資裝彈弓!

  他兩個兒子若作了明臣,將來造反就是下克上,以臣淩君,沒有大義名份了。

  “依夫人之見,該當如何回應朝廷之意?”顏常武問道。

  “可以孩兒年幼,不知其賢,暫不立世子,同時,不可任官職,以免折了福份,等孩子大了以後再說!”楊鶯兒提議道,這是緩兵之計。

  瞧,楊鶯兒一個女流之輩,卻熟中庸之道,不得罪大明,給對方台階下,比起大明朝那些學富五車的清流,動輒撕破麵皮,喊打喊殺的,不知高明到哪去了。

  “夫人高見!”顏常武伸大拇指誇獎道:“來,獎勵一個!”

  喔喔,美而慧的夫人,我們來做吧!

  楊鶯兒被她老公擁進房內……

  ……

  且說陳衷紀到賓館去見鄒維璉,給了他一份名單,那是保奏東南府諸臣、軍將大明官職的名單表,是陳衷紀自行填寫,都不經過深思熟慮和集體討論通過的。

  他不以為意,鄒維璉也隨便翻翻,收起來了事。

  然後陳衷紀說到立世子和蔭子(立為將軍)之事,婉言謝絕。

  他對鄒維璉說道:“朝廷美意,我們心領,但孩子尚小,若領了朝廷大賞,隻怕折了福份!”

  “我家督軍的兩個孩子,現在還沒正式取名,取了小名為‘哈士奇’和‘薩摩耶’。”陳衷紀含笑道。

  “此為何名?”鄒維璉不解其意。

  “我家督軍,學究天人,說北方極遠處有三種雪撬犬,為人類服務,號稱雪橇三傻,其中阿拉斯加雪橇犬是大傻,哈士奇二傻,薩摩耶三傻,不取老大之名,取二傻、三傻,大兒子為哈士奇,小兒子為薩摩耶。”

  於是,日後貴不可言的兩兄弟分別是二傻、三傻!

  在中國古代,無論你是王孫公子還是平民百姓,小名都以俚俗醜賤為原則,如孔老夫子的兒子小名為“鯉”,司馬相如小名“犬子”,顧愷之小名“虎頭”,陶淵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宋孝宗小名“小羊”,唐高宗小名為“雉奴”等。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長輩對小兒鍾愛憐惜之至,惟恐不得順利健康地成長,遂有意標示卑賤,用逆反方式掩飾親昵熱忱的感情,相傳這樣可以使孩子平安長大,避開妖鬼索命(名字太賤,妖鬼都懶得理,它們找大目標)。於是在漢魏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起小名的習俗,並影響至今。

  這種傻狗名字,怎麽能夠上達天聽!鄒維璉無奈之下,唯有如此回大陸複旨去了。

  ……

  雖然被大明封侯,但顏常武根本不作慶賀,連帶著那些得到大明官職的官員們,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職位!

  鄒維璉離開後,眼看百日宴越來越近,民間灑掃庭除,裝飾街道,如過節般喜慶,準備大賀。

  就有這時,督軍府前居然有人穿孝服登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