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節 釜底抽薪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5      字數:2384
  尖銳的尾嘯音在耳邊回響,慘叫聲不絕於耳!

  血肉在城牆上飛濺,一條又一條的生命就象獻祭的犧牲一般,被白晃晃的刀刃、箭矢和彈丸送到了去見他們的神,應該是相同的神,不知道收到這份祭品會作何感想。

  四藩聯軍激起士氣,已經後退無路,前進有救,為了生存而拚死奮戰,發揮了野獸一般的勇猛,這是他們的本性:倭人不是人,倭人是人,是未進化完全的半人。

  說實在話幕府軍不是對手,德川家光剛剛真正掌權不久,屬於“主少國疑”階段,戰鬥意誌和軍隊戰力不強。

  但是他們用堅城和霰彈彌補了這一缺陷,四藩聯軍瘋狂進攻,在城牆上碰了個頭破血流!

  連攻三天,傷亡慘重,真是血染征途,實在打不下去了,許多部隊點名時都是稀拉拉的一片,那個慘呐,哭濕一地!

  這種情況下,各種怨言都出來了!

  這仗難打,島津忠恒想了一個計策,即長州、肥前和土佐先撤,留下他的薩摩軍還在前線,撤軍時有意滋攏,人喊馬嘶,減爐撤寨,有所動作,但也不大,以避免對方生疑。

  消息飛報幕府軍,諸人大喜,紛紛說道:“明人毀滅四藩,他們已經力不能支,撤軍了事,乃是我們的破敵良機也!”

  又是那個老中青山幸成跳出來道:“此乃為四藩疑兵之計也,我敢打包票,敵人肯定在某個地方等著伏擊我們!”

  如被潑一頭冷水,大家清醒下來,於是將扮烏龜貫徹到底,就是不出動!

  四藩聯軍進退不得,尷尬無比!

  長州藩首先撤軍,肥前藩緊隨其後,然後土佐藩跟著走,島津忠恒憤怒無比,來了個曹操罵:“豎子不足與謀!”(典故是關東諸侯打董卓,老懵懂讓城別走,撤出洛陽,眾諸侯皆言不可輕動。操大怒曰:“豎子不足與謀!”)

  無可奈何之下,他也不得不回軍,轉眼間,轟轟烈烈的上洛盡成泡影,徒惹人笑!

  幕府軍多有哨探,聽聞四藩聯軍真個撤了,德川家光召集麾下諸大名商議,有說追殺的,立即出動軍隊!有說則說請大將軍下令旨,著四藩到江戶請罪,美其名曰不戰而屈人之兵。

  獨有老中青山幸成一言不發,於是德川家光道:“散了,你們都散了,青山幸成留下!”

  其餘人退下後,青山幸成馬上發言道:“殿下,出動軍隊是上策,那些勸你先禮後兵的,是別有用心。”

  德川家光驚道:“怎麽講?”

  “他們怕主家(幕府)實力過大,隨意拿捏他們,想保著四藩哩!”青山幸成分析道。

  仔細一想,勸他進兵的都是親藩,而那些和稀泥的,都是關係疏遠的大名。

  德川家光大怒道:“狼子野心,我是不會讓他們得逞的!”

  青山幸成說道:“殿下!想要本國穩定,必須主家實力強大,豈不聞豐臣之事(在猴子自朝鮮敗退後,豐臣家的實力已經弱於德川家了),長州、薩摩、肥前和土佐四藩皆外樣大名(指關原之戰前與德川家康同為大名的人或者是戰時忠於豐臣而後降服的大名),地處邊陲,對主家忠心薄弱,趁此良機,一舉將其解決,為子孫立萬世之業也!”

  “老中計將安出?”德川家光興奮地道,如果真的能夠解決掉四藩,尤其是薩摩藩,那他就勝過祖父了!

  第一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因為種種考慮,放過了薩摩藩,卻給子孫留下隱患。

  確實!平行空間裏的幕府末期,薩摩藩就是倒幕的急先鋒,幕府的掘墓人!

  見主君詢問,青山幸成不慌不忙地道:“利用明人!”

  “利用明人?”德川家光眉毛一挑道。

  “正是,利用明人!”青山幸成指出道:“利用明人共破諸藩,一也;由明人將其地民眾運走,二也;我們從它地遷移民眾到薩摩藩和諸藩,三也!”

  他向德川家光伏地致禮道:“此乃釜底抽薪之策,請將軍納之!”

  德川家光連連點頭道:“與明人合軍,減少傷亡,由明人運走其地之民,吾不背負惡名(不可擅殺),它地民眾到達諸藩,新舊兩民自有矛盾,吾坐山觀虎鬥也!”

  想到妙處,德川家光自嗨得不得了,對青山幸成道:“吾得君,如漢高祖得張子房也!”

  青山幸成趕忙道:“不敢當殿下之讚也!”

  德川家光派人傳出命令,大軍出動。

  這回如不能犁庭掃穴,誓不還軍!

  ……

  青山幸成回到自家軍營,找來一人道:“一切皆按白君之所囑也!”

  那人,一副倭人打扮,既有倭人的猥瑣,卻又比普通倭人大氣一點,正是幕府前老中八代平泉,現在的東南府人白水平!

  八代平泉原是幕府高官,因諂事東南府顏大少而不斷升官,同時被倭人叫囂著要”天誅國賊“,他不得不出逃東南府,歸化明朝,改名為白水平,因羨慕天朝文明,字“斯文”,亦可叫做白斯文。

  這位白斯文是是個不折不扣的倭奸,現在徹頭徹尾地為東南府打算,奉了顏大少之命出使倭國,找到了青山幸成,為他獻上對策,重賄之一萬銀元,青山幸成果不負其望,成功說動了德川家光。

  兩人閑聊,聽聞白斯文回去將入“軍機處”,青山幸成不明所以,聽了白斯文說起軍機處的職責,不由得大為驚奇道:“你老兄不是入閣了嘛!”

  他有點感情複雜地看著白斯文,起初白斯文是倭國高官,轉檔到東南府重新發展,沒想到這麽快就恢複元氣,

  這東南府的高官,可比幕府的高官來得好咧!至少威風得不得了。

  青山幸成問白斯文道:“你在東南府,對顏殿下觀感如何?”

  答曰:“如佛門!”

  “佛門?”答案很新奇,青山幸成連忙追問。

  “這佛門寬廣,世間無不可渡之人!”白斯文說道:“東南府根基是大明閩省,其民保守,其根本體係漳(州)泉(州)之人素來不和,內鬥激烈(泉州人說‘泉興’,而漳州人說‘興漳滅泉’),然而殿下正位,壓製派係,除閩省之外還有粵人,江浙之人和北人,更有大批紅毛番來投,加上……我這個倭人,皆和睦相處。東南府學習關雲長之忠義勇謀,又學趙子龍的為人處事,漳泉兩係軍官親如手足,打仗時兩係人馬爭相掩護對方,紅毛番如同家人一般,毫無不便之處!”

  青山幸成震驚道:“能用人,將來成就帝王之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