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節 落子(四)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5      字數:2523
  顏常武離開皮島,艦隊開往朝鮮。

  時,朝鮮處於李朝統治時期,現任國王是李倧(1595年-1649年),朝鮮王朝第16代君主(1623年-1649年在位),字和伯,號鬆窓(死後廟號仁祖,諡號憲文烈武明肅純孝大王(清朝賜諡莊穆大王),葬於交河長陵)。在位時發生丁卯虜亂,朝鮮受到後金的入侵。

  清天聰元年(1627年),皇太極與貝勒阿敏親自領兵入侵朝鮮,史稱丁卯胡亂,朝鮮軍隊不敵清兵,仁祖與群臣逃往江華島,結果朝鮮與清朝議和,約為兄弟之邦,朝鮮並向清朝歲貢。

  ……

  如今朝鮮是無可奈何,朝野上下不樂意依附建州野人,但是人家刀子利啊!

  倒黴的是朝鮮的老大明朝又不能夠保護朝鮮,兩大之中難為小。

  朝鮮江華島。

  這座島子地理位置重要,從此經過可入漢江,漢江則通向國都漢城(首爾),曆代朝鮮王族如遇入侵或者兵變,都跑到這裏避禍。

  守島參將樸正茂在城內官邸喝茶,作為高級武將,他的生活已經漢化,上層社會用漢字,喝茶是一種習慣,地方布置的家具裝飾也類漢製。

  區區一個參將是如此,難怪朝鮮根本不服建州野人,哪怕明朝亡國,朝鮮公開用清朝年號去搪塞,內部一直使用明朝“後崇禎”年號,直到二十世紀初!

  “報!”軍士直闖而進,應是緊急軍情。

  “什麽事?”樸正茂不悅地問道。

  “發現七條紅毛番製的夾板船!有四條炮船!”軍士稟報道,他用的卻是韓文(即訓民正音裏給小民用的語言,隻有上流社會的朝鮮人才用漢語交流,你是不是上等人就看你會不會漢語)

  “什麽?!”樸正茂驚道,霍然起立,帶倒了桌上的茶具,好在地上鋪了商人們送的波斯地毯,否則那些名貴中國製的茶具摔爛,小兵會被斬首了。

  紅毛番的名稱,明人是這麽稱呼那些西洋鬼子,朝鮮人也跟著一起叫。

  這樸正茂做得海防重地的參將,也見過世麵,紅毛番的炮厲害,四條炮船,起碼有百門火炮以上,非同小可,江華島的防禦哪堪大炮轟擊。

  見到主將手忙腳亂的樣子,軍士趕快補充道:“不過船上都掛著大明的旗號!”

  樸正茂鬆了一口氣,順手一巴掌打到軍士臉上:“何不早說!”

  軍士捂著臉,其實他沒錯,可惜沒及時說完,結果挨了巴掌!

  ……

  樸正茂在碼頭上迎接了明人,他心中嘀咕,這些到來的明人怎麽不大對勁啊!

  他們不穿明朝軍裝、也不是明人的衣冠,個個都是板寸頭,但是他們的製服很漂亮,人也很精神。

  而且他們拿著帶刀的鐵棍……樸正茂悚然一驚:這是紅毛番的燧發槍!

  作為一線高官,樸正茂有點見識。

  再有他們的炮船,確係紅毛番火炮無疑,一個個炮門洞開,炮口森森,實在可怖!

  顏常武無論到天津衛、寧遠城和東江鎮,從來不讓炮艦打開炮門,不讓大家看到他的火炮,也不請人進內參觀,藏拙了。

  否則別人看到他的粗大多,不見得是好事。

  但用來欺負小國寡民的朝鮮,嚇得樸正茂吃驚不小。

  乖乖,明人怎麽有這麽多的炮船!

  總算穩住陣腳,放下心來,因為顏常武亮出了大明的三顆將軍印章,樸正茂看過之後,確信是大明官員。

  普通人,不敢這樣偽照大明高官的印章。

  又或者,有這麽強大炮船的人,也不屑偽造大明高官的印章。

  有這三顆印章確實好處,無往而不利,大家統統信你。

  樸正茂落後顏常武一步的,小心翼翼地用漢語問道:“大人所為何來?”

  “第一是生意,第二是請你們派個管事的人來和我談談!”顏常武隨意地在碼頭漫步,大搖大擺地當成了自己的地方,而樸正茂不但不敢說個不字,還落力地為他傳遞出消息。

  除了顏常武的人格魅力,還有他大方得很,送了樸正茂:一桶朗姆酒、十包(1斤裝/包)的牛奶糖、一斤上好茶葉和十斤鹿肉幹。

  “上國的東西,就是好!”樸正茂咀嚼著牛奶糖,甜到心裏地道。

  “上國的官員,也不錯!”他沒受到斥罵。

  ……

  漢城,昌德宮。

  這裏建築仿明朝宮室所建,當然氣勢遠遠不如,類似明朝紫禁城的縮水版,但對於小國寡民的朝鮮已是難能可貴。

  其後宮有巨木,建有亭台樓閣和池塘,與自然連為一體,甚是和諧。

  朝鮮國王,仁祖(號)李倧在池塘邊賞魚,聽取廷臣念樸正茂的急報,有四個大臣在側,分別是李貴、金瑬、金自點和洪翼漢。

  待到匯報結束,李倧拿著餌料的手遲遲不能放下。

  他年紀才三十多,人算得上非常年輕,但眉頭緊鎖,顯見十分憂慮。

  而他的大臣們同樣不見得有多開心!

  向蠻夷屈服,就象一條毒蛇在噬著他們的心!

  後金入侵,逼著他們背叛宗主國大明,約為兄弟之國。

  狗P的兄弟,拉倒吧!後金不斷勒索財貨,讓他們痛恨不已。

  又無力反抗,連宗主國都打不過後金,他們能有什麽辦法!

  先前可以當駝鳥(把頭插在沙堆裏,屁股向外),蓋因不與明朝接觸,也就得過且過。

  但是明朝炮船上門,那就不能等閑視之了。

  樸正茂詳細地說明了對方有多少門火炮,並指出此乃大明台灣衛的炮艦,對方還有更粗、更大和更多(合稱粗大多)的炮艦,並根據朝鮮商人所講的,東邊的倭國已經與台灣衛簽訂了友好條約。

  李倧呆呆出神,沒想到明人還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他與他的大臣們都很頭痛,萬一明人興師問罪,怎麽辦?

  在朝鮮上層,百分之九十的力量是偏向大明的,餘下百分之十的力量不是偏向後金,而是怕自己打不過後金,如果明人找碴,朝廷必亂。

  見到大家都不說話,年輕的學士洪翼漢道:“他們沒有國書到來,乃是一衛的官員到我國來!”

  “那又如何,他們有大炮!”重臣李貴斥責道。

  洪翼漢與他爭辯道:“他們沒有開炮!而且他們的炮船沒有進入漢江!”

  他們的交流都熟練地使用了漢語,與低等朝鮮人交流的訓民正音根本不用。

  重臣金瑬提議道:“大王可擇一臣前往江華島,問問他們的意思,如何?”

  李倧悶悶地道:“隻好如此了!”他望向洪翼漢道:“洪卿可走一遭。”

  洪翼漢慨然道:“臣願往!”

  ……

  洪翼漢趕往江華島,顏常武與他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讓這個朝鮮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的,不住地道:“上國風範,我輩之楷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