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節 人見人愛的顏大少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5      字數:2692
  校場上槍聲大作,寧遠軍一眾高官在試槍。

  人手一枝燧發槍,打得興致勃勃,轟響聲不斷,不時傳來報靶的聲音。

  這些帥將,有袁崇煥、祖大壽、趙率教、滿桂、吳襄(吳三桂他爹)等等,都是曆史上的名人!

  袁崇煥身材不高,乃南方漢人模樣,帶著文人氣息,在一群豪壯軍漢當中極是醒目。

  他與其他人非常高興,對顏常武態度相當地友好,而顏常武則執禮甚恭,一反過去他Diao炸天的高傲模樣。

  人家在前麵替國人擋災,你得對人家好一點嘛!

  經曆過“愛國統一戰線教育”教育的顏大少,很清楚那時的“隻要抗倭,就有曆史功績”,同樣地,隻要抗老野豬皮,就是英雄!

  他聲明,三百枝槍是白送!

  他又聲明,這次帶來的貨物有茶葉、牛奶糖、朗姆酒等貨物,更有一半是藥材的,還是白送!

  他更聲明,他帶來了一千兩黃金,送了!

  深得寧遠軍歡心,真是雪中送炭!

  三百枝槍枝枝堅實無比,質量過關,遠遠勝過兵部造的火槍,射程遠,射速快,持久力足夠。

  那是當然的,顏常武的炮廠不怎麽樣(隻能造6磅炮),但他的槍廠從一開始就是不錯嘀!

  從澳門那裏請來了西班牙的槍匠造槍,接著是荷人、英人都參與進去,造槍的技術起點高,又舍得花錢,關鍵是領導重視!

  顏常武也就罷了,陳衷紀有空就去看槍,始終抓得很緊。

  不知不覺中,東南府的槍廠造出的槍枝與紅毛番的不相上下,甚至更好,遠勝大明那腐敗兵部造出的火槍,質量差且不算,還是點火的火繩槍,一遇風大和雨雪就麻煩了。

  而東南府的燧發槍上可加槍蓋,遇風雨雪時照樣可以擊發,且上膛後一扣板機就打響,實在方便。

  讓軍官們愛不釋手,打了一槍又一槍。

  送來的貨物中都是好貨,茶葉是漢人的杯中恩物,少不得,牛奶糖,吃一粒,甜到心裏,精神大振!

  朗姆酒實在不錯,結果顏常武作繭自縛,給熱情的主人們用朗姆酒灌醉了!

  他自然知道北人善飲,還專門帶來三個能喝的高手來,結果呢,東南府裏所謂的“高手”統統被幹趴在地上,接著是顏常武!

  藥材,永遠是軍隊,尤其是作戰部隊的愛物,有多少都不嫌多。

  黃金……沒得說,對於寧遠軍來說,可解燃眉之急!

  苦B的大明朝廷,遇到了小冰河時期且不算,內有農民造反外有老野豬皮,加上朝上袞袞諸公都是“堅定的愛國者”是小家盤滿缽滿卻一毛不撥(一年幾百萬兩白銀甚至上千萬兩白銀從外流入大明,商稅居然還三十收一,想我大中華,增值稅百分之十七收你沒商量),導致崇禎皇帝的國庫裏空得比起東南府都不如,本應受到高度重視的寧遠軍在顏常武到來之前,發生了一件大事!

  軍隊鬧餉!

  軍隊不發軍餉,軍人也是人,家庭也要過日子,況且軍人的職業性原因,朝不保夕,對於銀錢更是敏感。

  朝廷軍餉不供,寧遠軍兵變,導致二品高官的巡撫畢自肅自殺身亡,釀成諾大風波。

  當時高官報急文書雪片般飛向北平,然而北平皇帝老兒卻是風輕雲淡無動於衷,著寧遠軍先克服困難,自行解決,朝廷不日送軍餉而來,卻是空頭支票。

  雖然袁崇煥治軍有方,但沒錢是無米之飲,神仙做元帥有解,嶽家軍都得做強盜去搶劫,如今顏常武送上千兩黃金,純度高,價值重,值上萬五兩白銀,用來買米麵,可供軍中對付一段時間,實解燃眉之急。

  打過槍,開盛宴,相談甚歡,結果從來不喝醉的顏大少喝個爛醉,被張守雲送回館舍歇息。

  當顏常武再度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的中午,他的腦袋一陣陣地隱隱作疼,好像裏麵有一千個火槍兵正在開火般喧鬧的,咽喉也是火辣辣地疼。這令他的思維依舊還是處於半停滯狀態,迷迷糊糊睜開眼看著天花板,過了好半天才稍微回過神來。

  “幾點了?”他問道。

  “爺,十二半點了,我們都吃過中午飯了!”張守雲看看自己的掛鍾道。

  那時期的鍾表都從紅毛番裏得來,張守雲手上的那個鍾算是小巧了。

  東南府軍隊十二點吃中飯,所以張守雲按點吃飯,昨晚一點他都沒喝,牢牢守衛他的大少爺。

  作為侍衛大將,不上戰場,守著爺平安就是大戰功,此乃陳衷紀說的,別人辛苦打仗提升軍銜,張守雲穩步上升軍銜,無人眼紅!

  老大在,大家才有世界撈,老大不在,東南府難保未來。

  “哎,喝酒誤事啊!”顏常武撐起身子道,下床,穿衣,洗漱,喝茶,又是一個翩翩美少年。

  張守雲這才告訴他道:“祖大壽將軍在客房等著爺呢!”

  “噢,我得去見見他!”顏常武急步而出。

  祖大壽,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將軍!

  祖大壽(?-1656年),字複宇,將門世家出身,明末清初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吳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將,後降清。

  1628年(明崇禎元年),祖大壽因守寧遠獲得“寧遠大捷”而升為前鋒總兵官。

  祖大壽後來隨袁崇煥入關保衛京師。崇禎由於種種原因將袁崇煥下獄。祖大壽怕受到牽連,毀山海關逃出。崇禎命袁崇煥寫信招撫,祖大壽才返回明朝。

  1631年(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祖大壽糧盡援絕,於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對抗清軍。清廷屢次招降不從。

  1641年(崇禎十四年)農曆三月開始的鬆錦大戰中,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於是祖大壽率部降清。

  尤其是在1631年,他詐降,逃到錦州城,與青軍足足對抗了十年!

  他後來降清,是非戰之罪,無可指責,可以理解!

  ……

  “顏將軍,這次來見你,是有個不情之請!”祖大壽拱手道。

  “不必客氣,祖將軍請講!”顏常武都有點不習慣人家叫他將軍,叫他督軍的為多。

  祖大壽是絡腮圓目大漢,雙眸極是有神,他此次的來意是請顏常武出手救人!

  於是他講起鬧軍餉的事情,約有三百三十二個官兵被袁崇煥關著,按律當斬。

  袁崇煥治軍嚴格,說鬧軍餉之事其情可憫,其過不可恕,鬧事被抓的所有人等待秋後問斬!

  他是沒法子,否則人人都學他們,他還怎麽帶兵?

  其實,老袁同誌留了一條生路,一線生機。

  那就是三百三十二個官兵成為死囚,待青軍來進攻時,讓他們作為敢死隊,戰死的可作犧牲者進行撫恤,努力作戰未死者將功贖罪。

  可特M的青軍很乖,居然不來打!

  這下麻煩了,袁崇煥說的話要算數,可是三百三十二個官兵不能白死啊,當中祖大壽的熟人同袍兄弟。

  祖大壽再三求情,說了無效果。

  然後顏大少到來,是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祖大壽機靈一動,求到顏常武的頭上。

  “小事一樁,我幫定了!”顏常武一口應諾。

  ……

  祖大壽滿意離開,對顏大少那個讚不絕口啊!

  年輕有為,慷慨解囊,義薄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