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 張龔氏(二)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5      字數:2192
  東南艦隊很講究軍官儀表,軍官不能輕易失去風度(對於士兵則比較寬容),尤其是軍官服裝,要由裁縫上門量體裁衣,訂製衣服,士兵無此要求,因此張龔氏為顏常武服務很正常。

  問題是一個象隻鮮豔欲滴水蜜桃的禦姐火熱嬌軀近在身邊,成熟的女人味兒撲麵而來。

  如果是一個十七歲的純純正太(未滿20歲),他會不知所措。

  顏常武兩世為人,知道蘿莉有蘿莉的好,禦姐有禦姐的樂趣,因此他起了反應。

  “哦....”看到了他的變化,張龔氏笑了,繼續為他丈量身體數據。

  挨挨擦擦中,於是一切都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顏常武一把抱住了那高挑火熱的身體,張龔氏順勢倒進了他的懷中!

  兩人正是棋逢對手,一個心裏充滿了上位者的侵略性和他平時努力鍛煉出的異常壯實身板,又年青無比,另一個則是熟識一切套路,知道如何取悅男人的禦姐,連場大戰,從辦公室直殺進了裏間的休息室裏!

  ……

  顏常武把熟睡的張龔氏留在休息室裏,他衣著整齊,重新進入了辦公室。

  竟然天色已晚了!

  顏常武默然片刻,搖鈴叫人。

  “督軍,要進晚膳嗎?”仆從小心翼翼地問道。

  “好!叫張伯來!”

  他到達餐廳,裏麵燈火通明,非一般宅第可比。

  餐廳有吊頂燈,上麵點著了十八支蠟燭,四周更是遍布蠟燭,亮如白晝還不行,不過遠勝過任何一家,蓋因他早就光明慣了,什麽光管節能燈和LED燈讓他適應光明的夜晚,到此後,初時蠟燭少啊,況且立足不穩,哪怕有錢也不能點多幾枝蠟燭,怕別人說他浪費奢靡。(國人很講究這點)。

  等到戰勝福建水師,他在屋內大點特點蠟燭,講法就不同了,說他是“天性光明磊落,喜歡明亮”!

  因此,一件事,地位不同,身份不同,顯示的效果就不同。

  須臾餐車推來,送出四菜一湯和兩碗白米飯,他有滋有味地吃起來。

  張伯進入餐廳,請安道:“老奴見過少爺!”

  在他麵前自稱“老”字已經沒幾個了,顏常武挺尊敬他地道:“張伯,麻煩你說一下那個張龔氏的事情!”

  似有準備,張伯不慌不忙地講起來。

  原來,張龔氏來自北方,貌美而被“恒和昌”商號東家張如鏡納為二房,在正室死後,因生了兩個兒子被扶正。

  “恒和昌”的生意很大,擁有大量佃農和田產,主要生產生絲,再造服飾,有不錯的設計師和工匠,出口在外掙了不少白銀。

  因為生意相爭,“恒和昌”商號和另一家“泰祥隆”商號發生爭鬥,這“泰祥隆”來頭很大,有京城新貴的後台(換了皇帝的結果),勾結官府和黑道,做了個局,先是找個行商高價購買“恒和昌”商號的大堆高價值的絲綢,要他們送往廣州。

  身在福建,肯定海運,然後中途貨物漂沒。

  行商入稟官府,說“恒和昌”商號沒及時交貨,影響到他與其他商號老板們的後續業務,要求賠償損失。

  而提供物資給“恒和昌”商號的大大小小的供貨商,也一起告狀,他“恒和昌”商號交付貨款!

  佃農也鬧事,要東家支付勞動酬金。

  官府將張如鏡抓進大牢裏,想逼“恒和昌”破產!

  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張家內部意見紛紛,矛盾重重,張龔氏不得不站出來主持大局。

  她算有點本事,典當首飾,賣出一些無關緊要的田產,組織生產供貨,左右騰挪之下,在風風雨雨中勉強穩定局勢。

  可是“泰祥隆”步步緊逼,正所謂民不與官鬥,眼看“恒和昌”不保。

  正趕上東南府公開招標,張龔氏不顧一切地以低價中標。

  “她那個價格絕對是虧本,而且是虧大本!”張伯知道得一清二楚,畢竟他掌控了情報係統,信息來源豐富。

  “不管她虧本不虧本,要是誤了我們軍隊換裝之事,那就不好了!”津津有味地聽過這等狗血的八點檔劇情後,顏常武皺眉道。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就讓我們來做這個漁翁罷!”張伯笑得象頭老狐狸地道:“‘恒和昌’的大部分工匠都是簽了長約的,把他們轉入我東南府,則我東南府自然在絲綢、衣服服飾上一下子就勝人一籌,同時我東南府來多更多的人口,兩全其美,多好!”

  知道恒和昌商號底細的張伯同樣在打它的主意!

  我們東南府,絕不是善男信女,有可趁之機,立即殺入!

  “可是‘泰祥隆’花了那麽多心思做局,達不到目的,隻怕不會善罷甘休,如何是好?”顏常武貌似有點頭痛地問道。

  張伯差點沒笑出聲來,心忖“你堂堂東南府督軍,有情報局濕活處,還有陸戰隊,實在不行就出動艦隊攻打福州,誰敢不聽你話!”

  他慨然道:“此許小事,就讓老奴處理得了,何勞督軍大駕,什麽泰祥隆商號,哪當得起!”

  嘿嘿,解決他們根本不難,勞資是狐假虎威就行了,真要不服,就請少爺出手,艦隊一擺,封鎖貿易,被斷了財路的閩省官員們,隻怕連京城來的欽差大臣都敢丟閩江給來個“漂沒了!”

  不過呢,還有件小事得解決,他請示道:“這位張龔氏,該當如何處置?”

  “你把恒和昌的人手轉移到東南府之後,成立一家公司,就讓張龔氏統管這家公司,同時把我們的被服廠也整合進去,至於恒和昌商號東家張如鏡,我們向官府施加影響,把他放出去,讓他與張龔氏和離吧,從此兩不相欠,再無瓜葛!”

  “明白!”張伯暗想大少爺雖掌權柄,為人卻是仁慈,正是媽祖教誨有方,乃欣然領命。

  當然,身為下屬,有的事情他要去辦的,如果那個本家(張如鏡,與張伯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不識好歹,那張伯隻好對不起也要做一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