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5章 中國人帶來文明之光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1-09-02 12:25      字數:2265
  不搞不行,如果不搞的話,把中國人從倫敦打跑的不是英國人的抵抗,而是倫敦城裏的屎尿和垃圾!

  十七世紀的英國詩人約翰·德萊頓寫過一首詩篇,大家欣賞一下下:

  “除非你已預先找好自己的位置,

  否則再想尋歡作樂就為時已晚。

  命運很多時候都是湊巧,

  因為街上有醒著的窗戶:

  祈求萬能的主、並料想不太可能。

  攤上便壺的份兒。”

  為什麽會有這麽惡心的詩篇?

  以上這首詩,哦,暫且把它叫做一首詩吧。你有沒有看出什麽一樣的如鬼畜一般的意味?

  塞繆爾·佩皮斯在其日誌中描述了那些可怕的年代,其中談到倫敦城內從上方窗戶落下的飄忽不定的糞便。可以用如下語句來描繪倫敦的街道:

  “肉攤、糞堆、內髒和血液中產生的廢棄物,

  溺死的幼犬、腥臭的西鯡,都浸濕在泥淖中,

  死貓混雜著蕪菁的嫩葉隨著洪流翻滾而下。”

  歐洲城市的居民們保留了羅馬時代的習俗,將夜壺倒往窗外以處理其“內物”。幸而人們還禮貌地告知路人,要其留神即將降臨的厄運。法國婦女在“內物”落下之前高呼“小心水!”英國人則將這種叫法改為“留心便座”,興許是因為廁所的前身被稱為“便座”吧。英國人往往還在其後加上一句“上帝保佑您”

  就是在戴維先生麵前猶光鮮無比的查理二世國王殿下及其隨從們駭人聽聞的言行舉止是:

  “他們貌似整潔大方、華麗鮮豔,實則肮髒齷齪、獸性十足,所到之處皆留下滿地糞便,煙囪,書房,油菜棚,地下室,無一幸免。他們粗魯無禮、蓬頭垢麵、尋花問柳;目空一切、了無生趣且粗枝大葉。”

  當中國人進入倫敦後,發現這座西方有名的城市是肮髒不堪,處處散發著惡臭,泰唔士河與見過的恒河相比僅少了死屍(阿三直接在河邊焚屍,再扔進恒河裏),其餘的什麽一應俱全。

  軍人們夜晚巡邏時多次遭遇了不明物體的襲擊,還得贈“留心便座”還有“上帝保佑您!”

  來之前,中國人心理有所準備,但顯然倫敦的垃圾超越了大家的想象。

  第二天,中國人緊急開會,要求動員起來,必須把倫敦的衛生來個大變樣,否則“打敗我們的不是英國人,而是當地垃圾引發的瘟疫!”(孫一致語)

  軍隊出動,他們很多都是歸化的紅毛番,會說英語,還有新組成的英國皇協軍以及傀儡政權的官差,挨家挨戶上門,要求各家出勞動力,參與到倫敦大掃除的工作中去。

  不去可以,交錢,按人頭稅每天一算!

  不交錢者,捉起來,罰款,五算!

  若是罰款給不出錢的,就抄家,貶為奴隸,絕不手軟。

  要說到中國人挺逗的,即使到了明朝,還在使用著漢朝時的人頭稅數額,即一算=120個銅錢,則一千錢=一貫=一兩銀子,一百二十錢=0.12兩銀子,按1個西班牙銀元=0.7兩銀子折算,則需要交納一算是0.17個銀元,

  因此倫敦城內鬼哭狼嚎,不管是誰,一概交錢或者出勞動力,不配合就抓起來。

  人員發動起來了,人人齊動手,大搞愛國衛生運動,把各處的垃圾給搬動清走,運到城外指定地點進行埋藏。

  積年垃圾被翻動,其臭不堪,就連漢普頓宮也嗅到了陣陣的臭味,難以抵擋,連國王都戴上了防毒麵具。

  戴維先生趁勢解釋了“愛國衛生運動”,請國王陛下以身垂範,新政府願意免費為漢普頓宮進行改造廁所與衛生間。

  查理二世欣然同意,從此,漢普頓宮就有了抽水馬桶、小便池與化糞池,還有了洗澡間。

  這些東西在以前是沒有的,東西方的交流才不過三十年,即使是兩中華,也僅僅完成了公廁不隨地大小便而已。

  在倫敦城內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廁所改造工程,到處建立公廁,有錢的在家中改造廁所,沒錢的使用公廁,若嫌麻煩則要用容器裝著,倒到指定地點。

  建立了公共浴室,在普利茅斯,人們甚至恢複了一處古羅馬的公共浴室,從古羅馬留傳下來的公共浴室時代全民洗澡的風氣複蘇,每天洗澡。

  再不能隨地倒垃圾,不可隨地大小便,專門請了一些無聊的英國大媽,讓她們去捉人,捉到後罰款,大家分成,因此大媽的積極性很高。

  若交不出錢則判罰公共服務令,這公共服務令主要用在了掃大街,倒垃圾,維護交通規則等,免費服務。

  一個人被捉到街上幹活,熟人對他指指點點,下次他就當心了。

  愛國衛生運動後,在倫敦城內進行城市改造,依照地形建立了排水係統,避免街道積水。

  出公帑建立了城市美容的清潔工隊伍,以後公共衛生就由他們負責,保持街道幹淨。

  再就是各處種花、種樹,裝點城市門麵。

  建立了水源地保護,從那裏取水,周邊嚴禁垃圾。

  經過一番搞作,僅僅一個月,倫敦城來了個大變樣,以致偽王詹姆斯二世派出的間諜大衛·米歇爾爵士到倫敦城裏聯係人員造反,甫一進城,還以為來錯地方了。

  他從來不曾見過的街道清新景象:沒有垃圾,沒有屎尿,鋪著鮮花與草地,沒有了臭味。

  泰唔士河的河水變清了,沒有了一團團的可疑東西。

  當大衛·米歇爾爵士找到相關人員開展工作時,其中有位散發著清新氣息的紳士約翰·克萊門斯是這麽拒絕他的:“中國人帶來了文明之光,倫敦城變得如此美好,我不希望燃起的戰火破壞它,恕我不能參與你的事務!”

  約翰·克萊門斯告訴大衛·米歇爾爵士,中國人帶來了文明之光,不僅僅局限於清潔衛生,中國人帶來了中醫,至少靠譜過白皮的放血療法和阿拉伯人的木乃伊粉末;中國人帶來了平價的茶葉與肥皂;中國人還帶來了筷子!

  別以為羅密歐朱麗葉就餐時就和電影裏一樣彬彬有禮地拿著刀叉吃飯,事實上,用叉作餐具是18世紀中期以後的事,之前都是用刀(一桌子才一把刀)將食物割開用手抓著吃,喝湯用碗,裝飯或者吃粥用木勺,單獨的餐具、盤子和杯子的使用也是18世紀中後期才開始的,人們在喝湯時用同一隻器皿,而且大家用一個酒杯喝酒。

  這是真實的情況,白皮會大量使用金屬的刀叉進食?

  想想當時的金屬有多貴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