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7節 白皮意欲報複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1-05-31 00:11      字數:2402
  <b></b>光陰似箭,在城堡落入南華軍之手後的第三天下午,白皮大軍姍姍來遲。

  盡管有了心理準備,但他們看到城堡上空的南華帝國山峰、海洋與星辰國旗飄揚著,讓白皮們既憤慨的同時也倍感震驚。

  這號稱十年都破不了的堅城居然被異教徒攻破了?!

  真不可思議!

  守城的主將古斯塔夫·克利姆特侯爵是奧地利一流的戰將,結果以身殉國。

  他的部下幾乎都隨他而去,用巨額軍費打造的城堡也失守了。

  一些軍官曾見識過布拉迪斯拉發城堡的城防,雙重城牆,座落在高地上,簡直有如噬人的猛獸,無法想象出它是怎麽被攻破的。

  白皮大軍自西方而來,槍炮聲不斷,那是南華軍在城郊向他們攻擊。

  白皮受到了南華軍的頑強阻擊,以至於直到晚上才控製了城堡西麵。

  由於到來的部隊尚沒占到優勢,因此他們不敢四麵圍城。

  隻能駐紮一麵,並且趕快挖溝建壘,做好營防工事。

  這是與南華軍打交道血的教訓得來,南華軍攻擊犀利,白皮隻要稍一不謹慎就會吃大虧。

  其實白皮也過得蠻苦b的,在向布拉迪斯拉發城堡進軍的途中,雖說白皮有人數上的優勢,但南華軍竇名望部上至老總下到士官都經驗老到,敢打敢拚,他們疲勞,白皮更狼狽啊!

  這是一場意誌、耐力和力量的較量,竇名望部隊各級軍官艱辛的工作和全體官兵的努力,他們咬緊牙關,堅持不懈地阻擊白皮,讓白皮天天挨揍,走又走不快,打又打不著,兵拖垮了不少,就連軍官也有不少是泄氣的,子彈、炮彈也打光了,全靠後方接濟。

  白皮大軍主將是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元帥,他是很好的將領,但他畢竟不是神,他帶的隊伍有很多新兵,訓練時間很短,裝備也不好,因此付出了不少的代價。

  死傷的人多起來,哪怕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元帥能夠口綻蓮花,也不能讓軍隊的士氣高漲,但憑借著他的個人威望,維持部隊還是不在話下的。

  直到第二天的中午,隨著趕到的白皮軍隊越來越多,這才將布拉迪斯拉發城堡圍定,而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元帥到達了前線。

  他帶著親衛隊騎馬繞城一周,觀察城堡情形。

  通過望遠鏡看著遠處的城堡,元帥的心中鬱鬱。

  他已經去見過了古斯塔夫·克利姆特侯爵最後一麵,老友的逝去,讓他非常地痛惜。

  想要為老友報仇,屠盡敵城堡!

  元帥暗下決心,行動卻很謹慎,他下令將部隊分為二部分,一部分有十二萬人,交由打過三十年戰爭的老兵西蒙·海頓·舒伯特侯爵指揮,他親率二十萬大軍,繼續驅逐外圍的南華軍。

  在他看來,關鍵於於外圍敵軍,敵軍勢大,若是守不住他們,則根本無法圍城,隻要趕走了他們,則可放心攻城。

  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元帥召見西蒙·海頓·舒伯特侯爵,對他麵授機要道“你是知道我與古斯塔夫·克利姆特侯爵的關係,按我想的,我恨不得由我攻城,為他報仇!”

  “但若是圍城時有後顧之憂,亦不可圍城,所以外圍敵人大軍必須由我來對付,你可以放心的攻城,我授權你,使用一切的手段,務必把城攻下!”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元帥說道“這不僅僅是為了報仇雪恨,還要預備異教徒大軍的到來,我們必須依靠布拉迪斯拉發城堡作支撐,守住城堡,維也納方可平安。”

  根據偵察到的異教徒的情報,當前之敵乃是偏師,並不是主力。

  一旦異教徒的主力到來,如果布拉迪斯拉發城堡不在奧地利人的手裏,隻怕維也維也守不住!

  禦敵於國門之外最上上之策,倘若不成,則不可把戰場放在首都,不然,即使戰勝敵人,首都也被打爛,絕對是虧本生意。

  西蒙·海頓·舒伯特侯爵頭發胡子灰白,梳理得一絲不苟,滿臉嚴肅,是個很正派的軍人。

  他生性嚴謹,治軍甚嚴,在和平年間很不受歡迎,上層需要的是那種笑得如同阿彌陀佛、溜須拍馬的官員。

  但戰爭來臨,類似他這樣的人敢於直麵恐怖的異教徒,自然被委以重任,成為了大軍的副統帥。

  他堅定地道“元帥放心,我一定奪回拉迪斯拉發城堡!”

  說歸說,侯爵采取了強有力的“複製”措施。

  自家營盤築出深溝厚壘,建梅花寨,壘起長圍,把“中流堡”給包圍起來。

  長圍的位置正是先前南華軍所挖的位置,南華軍用長圍把布拉迪斯拉發城堡圍困,在攻下城堡後,

  繞城構建火力陣地,修路,建立掩體。

  使用線膛槍遠狙“中流堡”城牆頭,上前投擲炸彈,壓製南華軍在城牆上的活動。

  這讓城上觀察的竇名望不禁笑開了,謂左右道“難道敵軍的教官來我們這裏進修過?”

  說歸說,他不敢掉以輕心,指示繼續加強城防,並且用線膛槍反狙白皮。

  雙方展開了廣泛的狙擊戰,無時不刻地響起了槍聲,南華軍占據高處優勢,且火力猛,但白皮還是頂著來打。

  越來越多的白皮抵達,他們的火炮推進了火炮陣地,前膛加農炮,口徑最大為32磅而已,對於城牆的威脅不大。

  雖說奧地利也有一定的火炮研製能力,製造類似“雷神之錘”和210後膛加農炮這樣的重炮超過了奧地利的軍工能力,但奧地利也有自己的“絕活”,他們帶來了八門臼炮!

  因其炮身粗短,外形形似中國的石臼,口大身短,就是那種大口徑蛤蟆臼炮來也,其口徑為280毫米,正是奧地利的鎮國利器。

  臼炮最初出現在14世紀初,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在1489年的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對決中都有使用臼炮。

  奧地利人的臼炮由於射程近,隻能放在近城處由護牆遮掩保護起來,當開炮時,轟然作響,頗為嚇人。

  8枚石彈高高飛起,其中兩枚落在了城牆頭,把一處碉堡給打坍了,裏麵的人由於防具紮實,都沒有受重傷也無人犧牲。

  其餘6枚石彈落在城內外,沒造成多大的損失,接下來,就是沒了,好半天才再次發射,對於城牆的壓製很小。

  這種臼炮裝填忒夠麻煩,因此射速非常慢。

  讓南華軍官兵們冷嘲熱諷地道“有姿勢,沒有實際,嚇勞資一大跳。”

  接下來就有得忙乎了,白皮來填溝壑,打他們去!

  南華軍槍炮齊射,再擎起大弓,往城下盡情射去,把白皮象割草般地射倒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