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5節 宇宙大帝思密達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1-05-31 00:10      字數:2551
  <b></b>顏常武打垮莫臥兒帝國,征服了印度地區,與印度人訂“白馬之盟”,確立了中國人在印度的統治地位的消息通過信鴿傳書傳回兩中華,讓全體中國人感到了深深的振奮,為自己的皇帝(南華)、王爺(大明)與自已的國家、軍隊以自豪!

  厲害了,我的國!

  通過看地圖與看戰報,大家了解到莫臥兒帝國可不是什麽善茬子,乃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麵積廣大,軍力雄厚,吊打諸阿三,屬於不折不扣的強盛帝國。

  其皇帝奧朗則布頗為勇武,力壓印度地區諸族。

  奈何他的運氣不好,遇到了如日中天的皇帝顏常武,結果兵敗被殺。

  正麵擊倒一個大帝國!

  顏常武身為帝國的皇帝,卻是帝國殺手,繼搞定了奧斯曼帝國之後,又幹掉了莫臥兒帝國,創立不世之業,中國曆史上任何一個皇帝都比不上他。

  難能可貴的是顏常武對外不斷開戰,看似窮兵黷武,實際上兩中華的經濟在不斷地前進,貌似是越打越有錢,國土在增加,經濟在發展,百姓生活水平在提高,僅這一手,勝過了中國曆史上的任何一個皇帝。

  比如漢武大帝,北擊匈奴,封狼且胥,卻打得國破民窮,晚年不得不上罪已詔。

  又有隋煬帝,執政後三伐高句麗,結果搞得民怨沸騰,最終死於叛臣之手。

  高句麗要不要打呢?要打,因為高句麗已經威脅到中央王朝的邊境安全,打歸打,不應該把自己的國家給搞沒了。

  而顏常武不停地打仗,揚國威於海外,國家建設一點都沒耽擱下來,兩中華的財政充足,百姓家有餘錢,雖有犧牲者,但社會總人口高速增長---對外戰爭肯定死人,顏常武很聰明地加強了國家的醫療水平,出生人口多,老人長壽,還執行“剩女稅”逼迫女子生育,結果出生人口大大多於死亡人口,嚴重地迷惑了臣民們,認為戰爭對國家人口無損。

  無論在南華還是在大明,拍馬屁上表要給他上尊號的大臣們不計其數,端的是諂詞如潮,絞盡腦汁,爭著為他上尊號。

  所謂尊號是指尊崇皇帝的稱號,乃封建時代皇帝、皇後、皇太後在世時的稱號,始於秦代。

  據《史記·秦始皇紀》有“臣(王綰、李斯)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之語。

  《漢書·高帝紀下》有雲“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大王不(上)尊號(的話),(臣民)皆疑不信。(因此)臣等以死守之。”

  上尊號是給皇帝麵上貼金,如唐玄宗開元以後,宰相率百官上尊號,以為常製。

  玄宗一代先後曾加六次,先天二年(713年)加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天寶元年(742年)加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天寶七年(748年)加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天寶八年(749)再加為“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天寶十二年(753年)複加為“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由最初四字加至十四字。

  因此兩中華的大臣們仿照前朝,擬定的尊號一個比一個誇張,如大明內閣學士,常熟人翁與之絞盡腦汁,寫道“……外臣誠惶誠恐,敬擬陛下尊號為‘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弘德彰文、寬溫仁聖、欽明孝慈、昭定隆道、神聖武皇帝’……”

  合計長達三十三字,其餘大臣們也好不了多少,仿佛字數不長不足以表明忠心。

  明帝朱和坪著以信鴿傳書,將明廷內的大臣的表奏大意送到旭日城。

  信鴿傳書是顏常武所傳授的,中國人訓練信鴿在兩地進行通訊,先是城與城之間,接著拉遠距離,最終實現了兩中華長距離信鴿傳書。

  要說到中國人的高科技真是令人瞠目結舌,信鴿爪子上綁了信管,信管內置帛書,以蠟封之。

  這帛書實在是輕又薄,如馬王堆出土的素紗單衣,覆蓋人全身,重量僅為49克,折疊起來僅為火柴盒大小,而兩中華的帛書科技水平並不遜色於素紗單衣,很薄很輕,一張帛書上能寫很多的字!

  看過大明來書,南華帝國的大臣們不甘落後,紛紛上表,言“陛下戰功彪炳,偉業皆賴皇上一人功德所致”,所以“應加皇上尊號,以彰功德”。

  官員們開始跟上隊形,稱頌顏常武超過曆代聖君,“功德巍巍,自古聖君所不逮,理宜恭上尊號”。

  於是,南華官場進入了中國人熟悉的“表忠心競賽”,開始是比表態的先後速度,然後是比表態的肉麻程度,最後發展到極致——誰表態不積極,甚至沒有表出新意就是“不忠誠”。

  旭日城內皇宮的當家娘娘楊鶯兒則以快船,將兩朝廷的大臣們之意轉發至印度行營。

  行營總管大臣戴維先生代看奏折,然後報告顏常武道“陛下,您快成為宇宙大帝了,宇宙大帝思密達!”

  顏常武以前與戴維先生談笑,說起某大韓冥國硬充門麵,誇耀自己,聲稱自己創造了宇宙,如銼子穿大衣,為天下人笑也。

  現在這事情落在自己的頭上,顏常武一看奏折也不禁笑開了,他對戴維先生道“諸臣或有忠心者,然亦有今天在喊‘皇上聖明’,稱讚你英明神武,打敗了‘外國大酋’;但如果失敗了,兵臨城下,把你扭送給外酋領賞的也是他們,甚至可能催你‘趕緊啦,煤山歪脖樹就在出神武門右拐五百米處’!”

  “君不見崇禎皇帝之事在前!”戴維先生讚同道。

  闖逆圍城,崇禎皇帝擊鍾召大臣們勤王,然來者寥寥無幾,可見大臣們的忠心。

  當然,顏常武的南華帝國是新生國家,朝氣蓬勃,斷不至此。

  但如果象崇禎皇帝這樣不斷敗陣的話,隻怕也好不了多少。

  顏常武著戴維先生執筆,代回書一封道“天威赫赫的愷撒,死後化為泥土,偉業尚未大成,不敢言功!”

  書信中寫明了不上尊號的原因一來偉業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是上天眷佑,祖宗福庇,將士用命,百姓支持,上下一心的結果。如果貪天功為己功,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是可恥的行為。

  二是長期的戰爭讓國內不得安定,雖有微功,遠不是所謂的太平盛世,且國外戰事尚未平複,此時上尊號是自欺欺人,“朕斷不受此虛名也!”

  楊鶯兒得書後以之示群臣,大家都為皇帝的虛懷若穀而欽佩不已。

  即然皇帝不肯給自己上尊號,那隻有共賀陛下武運長久,帝國繁榮昌盛了。

  南華帝國資政陳衷紀回家後與寵妾說起來,認為陛下不忘初心,國外戰事尚未平複,還有反複,如帝國艦隊在地中海的海戰中不利,陸軍則長期未能突破歐羅巴的奧地利戰線,不上尊號是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