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9章 老將的無奈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1-05-31 00:09      字數:2275
  “是何居心?”馬庫斯苦笑!

  他也有句誅心之言,話到嘴邊,終究沒敢說出來。

  那就是“你們堅持要打,打得贏嗎?”

  幾十萬人打一座小城,打來打去都攻不下,真要是攻得下,顯示力量出來,馬庫斯也不會說出“讓城別走”的建議了。

  正因為打不過,所以才要逃。

  但是他要是說出這句話來,先不論什麽,那幫家夥必會說什麽“有信仰無往而不勝!”“你迷失了,居然害怕異教徒的力量!”“在皇帝陛下的率領下,我們必勝!”等等更加誅心的語言!

  其實也有一些人知道不妥的,但是與馬庫斯站在一起的隻有寥寥無幾的數人,同意馬庫斯的見解,結果他們均遭遇被質問是不是怕異教徒了?

  卡姆蘭支持馬庫斯,但他也無法說服那些穀精上腦的家夥們,他們說著說著就激動起來,甚至有人提議不走了,先擊潰來犯的異教徒主力,再回師德裏城,必獲全勝!

  這麽說出來,家夥們認為不錯!

  聽得馬庫斯、卡姆蘭相當無言,更無奈。

  這就是宗教國家的悲哀了,國家被宗教所挾持,一個不小心,即被抹黑,認為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堅定,沒有信心!

  見雙方意見不統一,奧朗則布問中軍大將薩達爾道:“將軍認為如何?”

  薩達爾是受奧朗則布信任的將軍,他的資曆高,也是阿富汗打過仗的老兵,軍事上被人信服,且為人圓滑,但現在他也是頭痛。

  他認為從軍事的角度上來說,老友馬庫斯是對的,如今異教徒勢大,已軍避之則吉。

  奧朗則布是個不錯的皇帝,足智多謀,尤其精於武略,能壓服阿三、錫克人,曾率軍同烏茲別克人和波斯人作戰,在阿富汗打仗時雖說失去了喀布爾,但那個地方換誰來打都是個輸字,奧朗則布在阿富汗能夠全身而退,顯示了他的軍事才幹。

  隻是他運氣不好,他遇到的敵人太強大了,這可是將奧斯曼帝國打翻在地的異教徒皇帝。

  薩達爾去過奧斯曼帝國,見識過奧斯曼帝國的軍力,他不認為奧朗則布能夠對付得了異教徒皇帝。

  可是馬庫斯的策略在政治上就是自殺!

  先不說什麽,奧朗則布的老婆與兒子都被俘了,異教徒隻要拿她們出來示眾,那奧朗則布還有臉當皇帝?

  且將士們的家眷多在德裏,遠撤印度河,豈能安心!

  於是薩達爾提議道:“陛下,我軍當回師德裏城,乘異教徒立足不穩之際,奪回德裏城!”

  他停頓了一下道:“如若不成功,我軍退至印度河!”

  他的折衷建議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讚同,奧朗則布滿意地道:“正該如此!”

  既然下定決心,他作出決定,以巴裏·魯賓、拉姆茲·阿魯夫和加麥爾·阿貝德三將軍為先鋒,打回德裏。

  再指派馬庫斯與卡姆蘭負責後路,阻擊異教徒!

  奧朗則布站起來,撥出了他的彎刀,高呼道:“去集中軍隊,消滅異教徒,奪回德裏城!”

  帳內諸人一起激昂高呼:“消滅異教徒,奪回德裏城!”

  馬庫斯也跟隨著呐喊,但很勉強,被奧朗則布看到了他那勉強的態度。

  ……

  命令下達了,軍人們趕快把東西打包,準備撤退。

  而馬庫斯私下求見奧朗則布,說有事情稟報。

  奧朗則布有點不爽地道:“當麵不說,背後來說!”

  薩達爾為馬庫斯說項道:“可能他真的有要緊事情,陛下還是見一下吧”

  給了薩達爾麵子,奧朗則布召馬庫斯見駕。

  馬庫斯提議說:“奪回德裏城不是件易事,巴裏·魯賓等三將雖勇,臣以為派薩達爾大人為先鋒更為可靠!”

  在他看來,巴裏·魯賓等三將連馬士臘城都拿不下來,德裏城更不用說。

  可惜奧朗則布已不信他,甚至懷疑他迷失了,宗教信仰不堅定,沒有信心打敗異教徒。

  奧朗則布不高興地道:“朕的將軍,不是你所能度量的!”

  見他這種態度,馬庫斯識趣地不說下去,又提議道:“為穩妥起見,陛下可分出一支部隊,先行趕赴印度河,以策萬全。”

  奧朗則布大怒道:“你是說朕奪不回德裏嗎?!”

  薩達爾在旁邊忙道:“馬庫斯你糊塗了,如果按你的想法,派出部隊去印度河,會軍心大亂的!”

  “我看你真是糊塗了,還不快走!”他不待奧朗則布反應過來,就把馬庫斯一路推搡離開。

  兩人出到帳外,薩達爾歎了一口氣,輕聲對馬庫斯道:“你做好後衛,好自為之!”

  馬庫斯搖搖頭,無奈地離開了,薩達爾回到禦帳內,對奧朗則布說道:“臣剛才在外麵狠狠地罵了馬庫斯一通,不過他懂得防守,相信他做後衛,能夠保住我們順利返回德裏城。”

  奧朗則布餘怒未消,吩咐薩達爾道:“告訴馬庫斯,讓他最少守五天,如果他敢後退,就殺他的頭!”

  “是,是,是!”薩達爾一迭連聲應道,派人去通知馬庫斯不提。

  ……

  奧朗則布作出軍事部署,軍隊調動時卻陷入了混亂之中。

  本來要往回走,一般方式是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變換後的前隊出發就行了。

  馬庫斯與卡姆蘭先前遭貶到後隊,自然不會把精銳部隊交給他們管理,他們管的是二線部隊。

  要殺開一條血路,自然不會是二線部隊成大軍的矛頭,否則是沒有戰鬥力的。

  所以馬庫斯與卡姆蘭所部不動,放開道路,中軍先撤,撤退到(原來的)後軍的背後,再由(原來的)前軍穿越中軍與(原來的)後軍的防區,這時前軍就向前進。

  問題是中軍已經撤退到(原來的)後軍的背後了,(原來的)前軍卻遭受到南華軍的猛攻,被“粘”住了,以致於撤不下來!

  南華軍已經接獲第十軍攻克德裏城的消息,無不歡欣鼓舞,決心向第十軍看齊,幹淨、徹底地消滅掉莫臥兒人。

  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打得巴裏·魯賓、拉姆茲·阿魯夫和加麥爾·阿貝德應接不暇。

  沒辦法,隻好把部隊派出來打阻擊,由加麥爾·阿貝德指揮五萬部隊去擋著南華軍,巴裏·魯賓、拉姆茲·阿魯夫先撤。

  結果加麥爾·阿貝德走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