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3節 諸國與時俱進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1-01-01 01:13      字數:2171
  每到南華,酒井隆太郎都有一種感慨,那就是中華得天獨厚,擁有那麽大,資源這麽豐富的國土!

  他的航船走琉球、台灣、呂宋,再到帝國的金山省,穿越了爪哇海,最後到達旭日城。

  一路都有燈塔指路,有中國的巡航艦巡邏,還有沿海的補給點,平安快捷與舒適。

  雖是海途,但沿途並不寂寞,可見到風帆船來來往往,除了貨船、客船、漁船與軍艦之外,還見到了不少的遊船!

  這些遊船多是中國人的,有大有小,掛著南華旗子的為多,大明的旗幟為少,但有許多船隻是兩中華的旗幟同掛,既有大明的日月旗,又有南華的山峰大海與旭日旗。

  中國人有錢有閑,到處亂逛,許多中國人結伴到東瀛集體吃雞……

  所謂一葉知秋,酒井隆太郎發現兩中華的關係非常好,這讓他感到十分惋惜。

  如果兩中華打起來就好了!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隻有中國內亂,方有倭國的機會。

  可惜帝國皇帝是個明白人、聰明人,現在的兩中華是同一種官話!

  顏常武是閩南人,但他不以閩南話為國話,而是用南京官話作為南華帝國的工作語言。

  另一方麵,大明推行了南華的簡體字,在大明全境實施。

  如此統一了工作語言與文字,兩中華的交流徹底無礙,大家能夠交流就少了很多的麻煩,其功德直追當年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

  事實上,兩中華成立了一個有點稀奇的工作委員會,叫做“中華標準委員會”,對各個方麵的標準進行了統一。

  比如工作官話、工作文字。

  比如度量衡。

  比如造船的標準、茶葉的質量標準、絲綢質量的標準、貨幣的標準、軍火的標準……一旦達成共識,則兩中華一起實施。

  別人不知道,甚至連中國人也不知道,但象酒井隆太郎這樣的知華派就知道“中華標準”的厲害了!

  中華強盛,就對外輸出了他們的標準!

  比如中國的官話、文字是所有的中華小跟班必學的;

  國際貿易用的是中國的度量衡,花的是中國錢,衡量貨物質量的標準除非是特產,否則通用中國的標準……如今中華小跟班國家都跟隨中國用上了中國的那一套標準,何止是中華小跟班國家,國際貿易上中國標準大行其道,不用不行啊!

  ……

  倭人一行到達了旭日城,向接船的外交部官員們提出會見的申請後,以倭國的重要性,他們很快得到了南華帝國內閣總理副大臣堵胤錫的接見。

  會議在海濱國賓館的海晏廳二樓召開,此處可眺望大海,風景怡人。

  “堵大人,我們又見麵了!”酒井隆太郎滿麵春風,拱手道。

  “酒井君,歡迎你到中國來!”堵胤錫回禮道。

  堵胤錫提到“中國”並無不妥,因為皇帝敕令曰“兩中華皆為中國,無分彼此。”

  大家分賓主坐下,寒喧幾句後,酒井隆太郎向堵胤錫通報了倭國動態,尤其是倭國成立國企,加強對茶葉、食糖與生絲生產的投資,歡迎中國前來投資。

  堵胤錫很大氣,表示道“大家一起競爭,共同進步!”

  如今兩中華的商品吊打全世界,不怕競爭,且倭國鄙小,生產出來的茶葉、食糖與生絲根本不可能與中華同類商品相比,頂多掙個辛苦錢,幫補一下家用罷了!

  不過酒井隆太郎接下來的話讓堵胤錫微覺意外,那就是倭國將成立經濟特區,開放九州島的長崎、鹿兒島和北海道的釧路城三個地方作為開放城市,在那裏實施靈活政策,歡迎中國投資。

  堵胤錫微笑道“貴國不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了嗎?”

  “閉關鎖國乃我國國策,照樣實施,也依賴上國扶持,感謝上國一如既往的幫助!”酒井隆太郎肅容道。

  南華對倭國的閉關鎖國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沒有南華海軍的允許,倭國一條船都出不了海!

  “閉關鎖國與我國的經濟特區並行不悖,經濟特區嚴格管理,國人眾不是想進來就來的!”酒井隆太郎介紹了倭國經濟特區的特點,請南華官方大力宣傳,吸引南華資金到來投資。

  後來顏常武看到了倭國經濟特區的宣傳報告,見到相關措施有減免關稅、創造良好的投資條件、鼓勵外商投資等等,倒真的是令他刮目相看。

  比如倭國的閉關鎖國是不允許外商在倭國購置過多的土地,現在則在開放城市區域放開了,外商可以購買土地,用作經濟生產。

  特別在於,如果外商購買的土地不是用於經濟生產的,則要閑置的土地退還給倭國!

  人才啊!

  顏常武見識過什麽是經濟特區,對於17世紀倭人的設想表示由衷的敬佩。

  還有出口退稅、成立出口融資銀行等等,倭人學到了不少,有他們的發散思維,推陳出新,不容小看。

  酒井隆太郎對堵胤錫提到了他宣撫海外倭人之行,他表示道“貴國開發海外土地是方興未艾,紅紅火火,我看到許多地方都缺人手,敝國很樂意為上國出更多的力,願意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助貴國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他代表倭國向南華帝國提出申請,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工,請帝國接受!

  堵胤錫頜首道“我會將貴國的好意轉呈陛下、皇後與太子殿下,謝謝了!”

  後來經過雙方協商,倭國勞工配額陸續增加到50,原本勞工在外的十年期變成了二十年。

  ……

  南華帝國的建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帝國極富進攻性,對於周邊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把它們都納入了帝國運行的軌道。

  倭國遇到的難題是其他國家也遇到的,如何與兩中華相處是他們的統治者必須思考,認真麵對的問題。

  最終,他們與時俱進,徹底地納入了中華文化圈與中華經濟圈,國人學習與使用中華文化,向中國出口他們的特色商品,大量進口中國商品,由政治同盟變成了政治經濟雙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