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0節 視察武漢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11-14 12:11      字數:2309
  顏常武到達大武漢視察!

  武漢地方建製始於西漢,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唐朝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此後經宋以迄明,均為曆代州府治所。

  南宋抗金將領嶽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楨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由於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嘉靖年間在漢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奠定了武漢的武昌、漢陽與漢口三鎮的地理基礎。

  前明末時,漢口與北京、蘇州、佛州並稱“天下四聚”,又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新明立國,武漢得到了迅猛發展起來,它的地理位置乃至於經濟地位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於顏常武親臨武漢視察。

  大明史書記載了:“上幸蛇山,大悅!”

  武漢發展極快,蛇山位於武昌長江南岸邊,又名黃鵠山,綿亙蜿蜒,形如伏蛇,頭臨大江,尾插鬧市,與漢陽龜山隔江相望,山上古跡甚多,名勝也不少,均呈斜陡長狹形,形勢十分險要,必兵家必爭之地。

  蛇山有著名的黃鶴樓,顏常武登樓,眺望長江兩岸,但見得陸地上城區連片,人流如水,水麵上百舸爭流,千帆竟過,如浩蕩長江,成群結隊,舳艫相繼,顯然城市發展不錯,經濟運行良好,乃悅。

  他對隨行的地方官員道:“你們做了大量的工作,眼前的景象作不得假,就象我們去翻老百姓的米缸,老百姓吃什麽就一目了然!”

  顏常武真的是去翻過當地民眾的米缸,看到他們都是吃米,再問過民眾對生活的滿意度,他這才滿意地點點頭。

  讓當地官員們在寒風中抹了一把冷汗,隻覺得回去得吞幾服驚風散才行。

  不同於前明當官容易,現在是數字講話,雖說數字出官,官出數字,但你總不能把府庫的米突擊發給民眾吧,就算能發,當東廠的人是吃素的啊!

  顏常武廣泛地巡視民生、工廠、學校、田頭、礦山、軍隊、造船廠……他在如今當地父老鄉親們的座談會上勉勵所有的人努力建設好武漢,他動情地道:“國內和平,社會安靖,此之謂‘得天時’;武漢地處國中,九省通衙,此之謂‘得地利’,集三鎮優勢,合四海人文,此之謂‘得人和’。天時地利人和盡占,武漢應該成為經濟、文化的‘集大成”者,前途不可限量!”

  武漢臣民們則表態道一定竭盡全力,把國家建設好,不負東南王殿下的期望。

  顏常武又對官員們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出成績,實現人生抱負,人是要有一點精神與追求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學習範文正公!”

  眾官員道:“臣等謹記殿下教誨!”

  顏常武在著名的東湖泛舟,對官員們道:“武漢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長江、漢水交匯於市境中央,且接納南北支流入匯,眾多大小湖泊鑲嵌在大江兩側,形成湖沼水網。”

  官員們都在納悶殿下想說什麽,沒讓他們久等,他們聽到了顏常武說:“你們要特別注意環境保護,著手立法,保護湖泊水麵,控製濕地減少麵積,要知道,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於是,當地官員出台了《武漢環境保護暫行辦法》,將當地的山野、湖泊、江岸與濕地等環境保護起來!

  對官員們的要求提高了!

  社會要發展,經濟要發展,老百姓的生活要提高,而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

  因此官員們得精細規劃地方發展,兩頭兼顧,兩方麵都要贏。

  顏常武在武漢巡視的最**自然是橫渡長江!

  這天氣有點冷,顏常武自然不會是閑得無聊,對於大人物來說,一舉一動都有深意的。

  在和平年間,還有什麽比橫渡長江更能顯示人克服困難,不畏風險更有表現力?

  陣仗不小,長江水師駐武漢分遣艦隊負責派出大小十八艘艦船封鎖了長江航道,再派出一百遊泳好手陪東南王一起遊過長江,全部平安到岸!

  水師的官員們深有餘悸地道:“好在我們水兵平時的訓練到家,並且也不克扣他們的夥食!”

  如果沒有足夠的軍訓和夥食跟上,這次就會當場露餡,暴露出軍隊的訓練水平。

  顏常武從漢陽下水,遊向武昌,他在長江遊得輕鬆自如,時而潛水,時而露出水麵,或蛙泳,或搏擊風浪,或仰泳,讓水流帶著他走,怡然自得,大家皆讚歎不愧是從大海大洋出來的大王!

  當天的氣溫低,不過陽光很好,顏常武遊得悠閑自在,說:“真舒服!”

  遊泳其實是作秀,關鍵是他登陸後,寫出的帝王詞!

  “水調歌頭·遊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此詞一出,其廣闊無比的氣魄胸懷躍然紙上,足以洛陽紙貴。

  武漢哄動!

  長沙哄動!

  安慶哄動!

  直到南京震動!

  南京街頭上盡是報童的聲音道:“號外,號外,東南王遊泳橫渡長江,發表水調歌頭·遊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裏長江橫渡……快來看哪!”

  顏常武在大冷天裏橫渡浩翰長江,鼓舞人民不畏艱難險阻,大風大浪中奮勇前進,讓軍民們心服口服,倍受振奮,決心響應東南王的號召,戰勝一切困難,把國家建設好!

  尤其是《水調歌頭·遊泳》中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讓朝廷與官府們行動起來,準備在武漢建立長江大橋,因為顏常武是至尊,說話是要算數的,他說要有橋,就要有橋!

  皇宮中,朱和坪看著《南京日報》上登刊的《水調歌頭·遊泳》,他默默無語,自知這輩子也拍馬難及,趕不上父親的成就高度,值得慶幸的是他是顏常武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