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0節 朱和坪之心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11-09 00:29      字數:2223
  十月十八,一早天氣上好,吉日利典禮、上梁。

  皇太孫府門前,站滿了禦林軍,戒備深嚴。

  裏麵則一路站著侍衛太監,還有婢女,所有人都在恭敬的等待著。

  年輕的皇太孫朱和坪很早就起來了,端坐在明堂上,象個木偶人一般地任人擺布。

  今天是他的大日子!

  昨天他祭祀了朱家宗廟,在朱元璋、朱棣等大佬靈位前叩拜。

  而他,不過是朱家外孫,從母姓而姓朱,根本不是正牌的朱家子孫。

  一想到看到那些正牌的朱家子孫的臭臉,朱和坪心中就想笑。

  那又如何,這朱明天下,即將是他的天下!

  天色微明,東方的啟明星漸淡,泛起了一抹金色,整個南京城都沁著微微芳馨,那是無數的鮮花及一大早就點燃的香料,清香得氣息渲染開了,隨著風兒飄溢,飄進了每一個人呼吸的毛孔中。

  為了準備這次大典,盆花數量達到了上百萬盆,而點燃的香料更是難以計數。

  花出了無數的銀元,朱和坪真的有點心痛,他那個海賊父親大方到令人吃驚。

  朱和坪在出生後的教育,就陷入了兩種力量的爭奪中。

  一種是大明那些翰林、學士、進士而來的文官們,這些深陷程朱理學,隻認八股文章的他們竭力向他貫輸他們的理念,要皇帝做個君子,以德行治天下,大講道德文章。

  他們的力量雄厚,影響深遠,畢竟顏常武不可能把大明的讀書人都給流放了,而他們的國學最棒!

  朱和坪還差點被他們洗腦了,但好在先有孫承宗和姚明恭,後有馬士英,加上他母親朱真真,他們耳提麵命,這才讓這個孩子有了正確的三觀。

  他清楚了大明文官的德性,沒多少好鳥,隻為爭奪日益擴大的權利和進行黨爭。

  他知道了不受控製的文官集團猶如洪水猛獸一般,蠶食著皇權,被逼到角落的萬曆皇帝開啟了20餘年不上朝的壯舉。明朝的黨爭也陷入了白熱化階段,到了1644年,李自成都快到北京了,可憐的崇禎帝央求大臣們捐錢守京城,然而平時富裕的大臣,竟爭先恐後的比窮,一個個都穿上了補丁的衣服,在大街上叫賣家當。

  李自成入京後,通過嚴刑拷打,從官員家中抄出了7000萬兩白銀,黃金珠寶不計其數,裝了70餘口大車,拉了10多天才拉完!

  還有八大王,從各地皇親官紳那裏得到的財貨折合白銀三千萬兩!

  全部獻給了朝廷,確切的是獻給了顏常武,顏常武大方,一文不要,使得財政窘迫的新明朝廷才有了動力。

  但是,如果崇禎皇帝和大明擁有這筆白銀的話……

  或許不一定輪到他這個外孫孫當大明皇帝,因為朱和坪聽到他的父親親口所言隻要崇禎皇帝在朝,他是不會造反的!

  “造反是本技術活,朱重八一直廣積糧緩稱王,最終成事,曹操一生是漢臣,曹丕當了皇帝。如果崇禎皇帝在朝,他是正統,我不是那麽容易造反成功!”顏常武歎息道。

  當時他拍著朱和坪的頭

  隨著年齡增大,朱和坪越來越信顏常武,他知道顏常武是不會害他的,因為顏常武在海外有基業,那才是他自己的,他不會想到大明來搶朱和坪的位置!

  其他人等,則心懷叵測,就想從他那裏要好處,想來擺布他!

  朱和坪掌握政權,基本上向著顏常武的那一套靠攏,他不象顏常武可以牢靠地掌握軍權與政權,那他就來三權分立:文官、勳貴與武將,還有tj!

  重用tj使得文官們痛心疾首,但馬士英支持他。

  “平衡,才是國家穩定的根基!”這是馬士英教他的。

  馬首輔是站在顏常武這邊的,他在東南亞呆過,知道顏常武力量的強大,所有他的行徑徹底地背叛了前明正統的文官。

  還有阮大铖,很多人都說他是奸臣,但朱和坪覺得這個奸臣很好用啊!

  朱和坪有什麽想法,阮大铖就會想方設法為他實現,而不是說什麽大道理,讓他煩惱。

  ……

  大典在即,朱和坪有點分神,直到阮大铖的聲音傳來道:“殿下,吉時到了!”

  阮大铖正是大明的禮部尚書!

  這個位置是顏常武恩賞給他的,就是要讓這位反東林黨的幹將成為大宗伯,執掌禮儀。

  須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天地、神明與先祖的禮儀,就掌握在阮大铖的手裏,讓很多文官們鬱悶,但又不能不聽。

  想到這裏,朱和坪覺得父親確實頑皮,他不禁衝著阮大铖一笑,讓阮大铖莫名其妙!

  “殿下,吉時已到!”阮大铖再催促一句,朱和坪點頭道:“那就走吧!”

  他邁步離開了明堂,再回來時,就是不同的身份了!

  ……

  天不亮朱和坪便起身沐浴熏香,稍進了點飲食,現下他身著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一派的威武容貴。

  此乃袞冕,乃王之吉服,配九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九章。

  他這身裝束要是給父親看到了,背裏地會笑他穿著戲服!

  內務府登基典禮已經排練嫻熟,朱和坪走上金輅,坐進寬大的座位中,“鐺!”金鍾聲響徹耳邊,禮儀官高喝道:“起駕!”鹵簿甲士隨之而動。

  黃鍾大呂,琴瑟和聲,搏拊柷敔,石磬鍾銅,簫笙長笛陪著應鼓樂工,夭夭雅樂傳入耳朵。

  這正是皇明的大禮儀,有詳細的記載,禮儀,衣著,均一絲不苟。

  出了皇太孫府,轉入大街。

  南京城的大街小巷早就打掃的幹幹淨淨,黃土灑下,萬民夾道!

  各條街道都擠滿了人,就是元宵燈節時候的夫子廟也沒有這般擁擠過。禦道兩邊無數荷槍實彈的士兵嚴陣以待,控製著秩序,盯著自己麵前的百姓。兩邊無數百姓夾道歡呼,在禦道兩旁樓房的二層、三層上,也擁滿了人。

  齊呼:“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萬眾一心的呐喊聲,待他回來時,就換了另一種稱呼,翻上十倍的歲!